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内容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大以后,党开始有意识地把我国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作为制订方针政策的依据。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中国国情作出科学的判断,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自己的路线、纲领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一切民族、国家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国家中,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是各不相同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带有本国的特色,原因就在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马克思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为了进行夺取政权,建立新的劳动组织的斗争,“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1]这里讲的,就是国情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深刻认识和掌握本国国情,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自身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只有极其原则的规定。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运动的客观规律,明确提出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学说的基本观点。1875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阶段两个阶段。至于在这两个阶段里还要不要再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又是怎样的情况,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哪些发展阶段的问题,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作出进一步的论述。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论的思想,他从俄国的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曾经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1920年5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文章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思想。这表明列宁考虑过社会主义发展是要分阶段的。但列宁也没有明确提出进入社会主义后有一个初级阶段的概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超越现实的判断,在1936年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并认为苏联已经进入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也进行过艰辛的探索。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宣布,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谈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说:“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2]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思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怎样从社会发展阶段上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的基本国情,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长时期地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加以科学的解决,以至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严重的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的特点。十二大以后,党开始有意识地把我国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作为制订方针政策的依据。1987年8月,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3]根据邓小平的意见,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以后,党关于初级阶段的理论进一步完善。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再次重申了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内容明确地写进了党章。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系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正确地分析国情而作出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论的基础,标志着我党对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有了统一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经成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客观依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基本涵义是:“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4]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层涵义的理解,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两者统一起来加以认识和把握。

首先,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对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处于执政的地位,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的标志;在经济上,原来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在意识形态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所获得的胜利成果,是我国国情的一个基本的方面。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个基本国情,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的总体认识和总体判断。由于我国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远没有完成,社会主义赖以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落后于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方面都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决不能急于求成。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概括了这些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渐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从我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5]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曾经把阶级斗争看作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逐步深化。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6]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表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7]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理论本身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探索和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问题的理论依据。邓小平理论的突出贡献就是在正确分析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处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新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就是这种突破和新发展的重要成果,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基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就不可能正确回答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也就不可能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所以,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学说就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之上的。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不能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①它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是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超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我们政策的制定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8]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②它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克服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观念,反“左”防右的重要思想武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观点,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论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建设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观点,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论根源。两种倾向都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都必须坚决地加以克服和避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才能从根本上排除来自“左”、右的各种干扰。党的十五大重申:“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③它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总量进入了世界前列,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尽管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更加充分的精神准备,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