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性

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性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辩证法是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是确立自身真理性的基础。

(三)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

恩格斯曾称赞黑格尔哲学的巨大的历史感,肯定黑格尔把整个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并力求探索其一般规律的哲学方向,肯定黑格尔哲学对民族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巨大影响,至少自黑格尔辩证法之后,发展的概念已经深入每个普通人的意识之中。

黑格尔哲学以宏伟的形式概括了以往哲学的历史,黑格尔的《逻辑学》以最普遍的思维范畴的形式凝缩了几千年的哲学史和人类认识史,用黑格尔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逻辑学》就是哲学史和人类认识史的真理。就此,列宁总结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的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6]列宁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唯物主义的解说,至少提出了逻辑学和辩证法三个方面的历史性问题:一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即自在形态的人类认识史,也就是未经反思的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它是哲学反思的对象;二是作为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的哲学范畴和哲学思想的历史,它是对思想内容的本质、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思,表现为哲学史上哲学范畴的历史进展;三是逻辑学范畴或哲学范畴作为最普遍的思想内容的本质自身的逻辑必然性的开展,亦即哲学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内在必然性。这三个方面不仅明确地把哲学逻辑作为思想内容的逻辑与作为思维外在形式的学说的形式逻辑区分开来,而且明确地规定了作为辩证法的逻辑学的历史性,以及对它进行检验、确定其真理性和客观性的历史主义原则。

前文讲到,辩证法理论的最大困难在于确立自身的真理性和客观性,黑格尔从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论证辩证法理论的客观性,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困难。原因在于,辩证法的范畴及其运动,是对思想内容本质的规定,用列宁唯物主义的说法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而无论是思想的本质还是事物的规律,都没有直接的经验直观,都不能获得当下的、直接的自明性或明证性。我国以前辩证法理论宣传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急于为辩证法原理找到经验的支持和证明,这恰恰把表达思想本质或事物规律的辩证法原理降低为经验的智慧、表象的运动,反而失去了辩证法的确定性。所以,要把握辩证法理论的确定性必须在最抽象的哲学思维水平上思考,必须经由哲学家共同体的历史选择。辩证法的范畴和原理,如果按照胡塞尔的看法,甚至经验科学的概念系统都是思想的构造物,都不可能获得直接性的生活世界的真理性。这意味着经验科学和哲学都有各自不同的判定自身真理性的程序和尺度。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多次提及如何检验辩证法真理性的问题。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曾用分析的方法指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都可以发现辩证法要素的一切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7]列宁也曾用综合的方法谈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8]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中,列宁写道:“概念(认识)在存在中(在直接的现象中)揭露本质(因果、同一、差别等等规律)——整个人类认识(全部科学)的一般进程确实如此。所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9]按照列宁的这些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辩证法理论的正确性或确定性要由全部人类认识史、科学史和思想史来检验,辩证法作为思想内容的真理只能由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来检验。

辩证法理论确证自身真理性的历史主义原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原则,由于历史的运动和发展,科学史、思想史和人类认识史似乎否定了任何真理的终极确定性,历史主义似乎就是相对主义,甚至蕴含着怀疑主义。历史主义能够成为肯定性、确证性的原则吗?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历史。思想史直接表现为无数历史个人的主观思想,其中也包含着不同时代人们对思想客观性的主观确信,随着时代精神和风尚的变化,人们对真理的信念、对思想客观性的态度也历史地发生变化,看来历史主义至多只能获得历史的相对确定的真理。但是按照黑格尔和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思考,历史认识的总计、总和、结论却又显示着确定的客观规律和趋势,历史和逻辑、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历史和它的本质与真理又是一致的。列宁写道:“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隔离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泉源来说却是客观的。”[10]把客观主义和历史主义统一起来,即一种客观的历史主义或历史的客观主义能否为辩证法理论奠定坚实的思想客观性基础呢?我们认为这正是恢复辩证法的理论权威,坚持和发展辩证法理论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批判地吸取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着力点。

辩证法是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真理,思想内容自己运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是确立自身真理性的基础。这是我们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本理解。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准确把握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才能真正超越黑格尔,否则盲目地反叛黑格尔只能倒退到前黑格尔哲学的水平。把握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视域的局限才开始显露出来,一个真实的哲学问题域才可能出现。如果说哲学的真正任务是要创造一种不同于形式逻辑的思想内容的逻辑,而这种思想内容的逻辑是要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那么这种哲学世界观的逻辑如何奠定自身的明证性基础?哲学逻辑作为思想的构造物如何获得本质直观的明证性?能否以生活世界的奠基作用为哲学提供明证性的基础?总之,如何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的哲学,这是胡塞尔现象学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哲学作为思想、内容的真理,仍是思想对存在的规定,用思想规定存在,进而宰制存在,这是否会遗忘、遮蔽存在的意义?这是否也意味着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想才能更接近自在的存在?这是海德格尔哲学超越黑格尔哲学的思路。[11]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唯物主义地改造黑格尔哲学,就是不仅要把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语言转变成唯物主义的术语,如把思想内容的本质改写成自然运动的规律,还要进一步论证自在的存在、客观的存在如何不依赖于思想规定而具有自身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是否超越了用思想规定存在的思辨哲学视域,把实践把握世界的方式看做更能接近本真存在的生存方式?如果是这样,马克思就超出了黑格尔《逻辑学》在思辨中规定和理解实践的哲学视域,而达到了在实践中理解思辨哲学的视域,这是否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真正颠倒?这些真实的哲学问题敞开自身等待着我们的进入和探索。

【注释】

[1]《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7页。

[2]《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7页。

[3]《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6页。

[5]《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3页。

[6]《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7页。

[7]《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10页。

[8]《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07页。

[9]《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9页。

[10]《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23页。

[11]孙利天:《2l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长白学刊》,200l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