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能在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

不能在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者会想,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否已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显然,这种已经包含着对旧唯物主义原则的扬弃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旧唯物主义无法理解也无法颠倒和超越的辩证法。以自然态度思维、以素朴实在论的信念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必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倒退到旧唯物主义的原则水平上,从而也不能懂得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以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无法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

(一)不能在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曾经写道:“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之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初看这段马克思的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对立竟是如此简单,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任务也极易完成,只要把观念或思维过程的主体地位转变为物质的主体或本体决定作用,就实现了唯心辩证法向唯物辩证法的改变。我们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和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大概都是这样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对辩证法的颠倒的。如果问题真的如此简单,我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疑惑,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为什么不能提出和完成这个任务?或者会想,旧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否已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要消除这种疑惑,我们必须深思马克思这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即“思维过程”和“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进而追问: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要把思维过程作为独立的主体?人的头脑如何“改造”物质的东西而成为观念?而这两个问题正是旧唯物主义不能理解和解决的。

一般认为,黑格尔哲学是西方两千多年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辩证法作为列宁所说的对世界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和结论,[2]可以说是西方哲学史、认识史的理论概括。和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一样,黑格尔本人也持有目的论的哲学史观,把自己的哲学理论看做西方哲学所欲趋赴的目的和目的的实现。他在古希腊哲学中,即已揭示巴门尼德的“存在”作为纯粹思想与赫拉克利特哲学的“运动”和“变化”,是哲学的起点,而纯粹思想的自己运动即思维过程作为主体,正是辩证法的根本原则或本体基础。从我们习惯的日常思维和科学思维去想,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和接受思维过程的本体论。思维只是人脑的机能,思维总是对在我们之外的事物和世界的思维,事物和世界本身才是对象、实体和主体。然而,从哲学思维方式出发,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却有其逻辑的根据和思想的必然性。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固然是面向整个世界的思考,也是关于世界本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理论和看法。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作为对世界的理论认识,作为追根究底的终极解释,其实质都是关于世界的概念认识,这些概念作为对世界的最高抽象,即是黑格尔所说的“纯粹思想”。黑格尔在批评唯物论时说:“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然而,抽象的物质观念却被认作一切感官事物的基础,——被认作一般的感性的东西,绝对的个体化,亦即互相外在的个体事物的基础。”[3]我们知道,恩格斯也曾讲道:“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4]而旧唯物主义与它们同时代的唯心主义一样,作为康德和黑格尔所说的知性形而上学、独断论的形而上学,缺少反思地把自己对世界的概念认识或思想创造物直接认定为世界中的实际存在,并用以规定和规范整个世界的现实存在,而不知道这些本体只是纯粹思想。

黑格尔在康德对知性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充分自觉到以往哲学的本体规定实质是纯粹思想规定。但他不满足于康德对哲学理念辩证幻相的揭示,而要让纯粹思想自己运动起来,在自己运动中从抽象走向具体,建设一种非知性、非独断的思辨形而上学,亦即以思维过程为主体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显然,这种已经包含着对旧唯物主义原则的扬弃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旧唯物主义无法理解也无法颠倒和超越的辩证法。以自然态度思维、以素朴实在论的信念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必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倒退到旧唯物主义的原则水平上,从而也不能懂得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按照旧唯物主义的原则,也不能理解物质的东西如何在人脑中“改造”而成为观念。人脑对物质东西的“改造”是思维能动性或意识能动性的实现过程,思维过程的主体性正是在片面夸大思维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就此,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作出了经典的概括:“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5]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就是把对象作为物质的东西看做外在的、既定的、给予性的东西,就是把人的思维和意识看做只能消极被动地反映外在对象的接受过程,而不懂得事物、现实、感性是人的历史实践的结果,这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思维能动作用创造的结果。人的意识不仅反映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创造即是人脑“改造”物质东西的过程,亦即思维能动作用的过程。在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哲学原则中,已从根本上否定了思维过程的能动作用,但却是不自觉地、独断地把哲学思维抽象的物质观念看做感性对象的基础。这正是黑格尔所批判的旧唯物主义的自相矛盾。以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无法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

出路只有一条,即不是简单否定对事物、现实、感性的主观理解,不是否定能动方面的理解,而是具体地找到和揭示出事物的真正的现实基础,即人的感性活动本身。事物、现实、感性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人显现的客体或直观,而是人的历史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不断改变的历史性的对象。从主观和能动的方面去理解事物和世界,关键是找到具有物质性力量的能动方面。所以,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对立,是两种不同能动方面的对立,即感性活动的能动性和思维过程主体性的对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即首先是用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性取代黑格尔思维过程的主体性和历史性,进而才能达到“物质是主体”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只有在深入研究和揭示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作用和发展规律之后,才能真正颠倒和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这也就是说,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而不是认识论或知识论的视域中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