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实现导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努力实现导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而科学性则是它的重要基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努力实现导向性和科学性两方面的统一。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导向性和科学性两方面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始终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导向性置于首位。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并不仅仅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还包括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

3.努力实现导向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导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而科学性则是它的重要基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努力实现导向性和科学性两方面的统一。只有坚持导向性,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应有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在为教育对象提供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中体现其内含的科学价值;而只有注重科学性,完整准确地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才能说服教育对象,使之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证明的工具,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说:“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制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6]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决不能演化为空洞的政治说教,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长期以来,在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堂上,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教学内容空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没有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魅力,这样就会影响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要改变这种状况,让青年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仰,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导向性和科学性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上下工夫。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践中,既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阐释,也要把它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来讲授;既要将它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来阐释,也要将它作为科学的真理来讲授。具体到授课资源的选择,既要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也要重视汲取西方学者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成果,还要善于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

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导向性和科学性两方面的统一,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始终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导向性置于首位。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观点仅仅是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的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终极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否则就会背离课程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就需要我们向学生认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学生关心的诸多问题,引导学生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接受和认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导向性,就要凸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着力使学生把握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教学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第二,把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上文谈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其理论观点上,也表现在其科学方法上。所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要阐释其基本观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科学结论和科学预见,还要注意传授马克思恩格斯得出其理论观点的科学方法,说明它们“从何而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自己理论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能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观察生活,怎样判断是非,怎样认清事情的本质和社会前进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将马克思主义置于具体的历史场景之中,置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之中,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建构的思想方法。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和对照来说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资本主义永恒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武断的肤浅和荒谬,凸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芒。只有当青年学生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所折服时,他们才会有真诚的信服,将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才会自觉用它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产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烈欲望,树立起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第三,要把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并不仅仅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还包括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掌握、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开放创新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说服力、凝聚力、影响力和穿透力,深深渗透到人类文明肌体的每一个细胞和它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继承并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提出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锐意创新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必须贯彻和体现这种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和充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内容,在向青年学生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青年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展开理论分析,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回应。将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回应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真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光辉和时代价值,还能使学生掌握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导向性与科学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者不可偏废。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导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只有坚持导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