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被前所未有的强调,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发展与解决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冷战时期的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在世界多极化过程之中,和平和发展这两大世界性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地区战争和局部战争有增无减,自1991年爆发海湾战争至今,遍布世界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且大有频率加快、节奏更急、数量剧增的特点,尤其是于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无论从规模、影响和后果来看,都是长期的和根本性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实力,打着“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子从事武力干涉和强行介入别国内部事务,导致局部矛盾复杂化。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既共存又相互斗争,随着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日益把中国视为对美国霸权利益的巨大挑战者和最大的潜在敌人,虽然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也把我国视为“暂时”联盟者,但是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不会改变,只不过是“古已有之,于今尤烈”。他们对我国实施政治上施压、经济上“制裁”、文化上渗透,并公然支持国内外反动势力大搞颠覆活动,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遭受严重的威胁。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之间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呈现出斗争形势更加隐蔽、斗争方式更加复杂和斗争程度更加激烈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正遭遇严重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国际经贸摩擦和纠纷日益增多,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并以此引发的新军事革命,要求我们党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主动。

思想文化领域受到更大挑战。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会利用更多的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第一,利用其文化上的强势地位,竭力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图削弱、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企图用经济技术交流推进意识形态的渗透。随着经济往来的增多和文化产业的进入,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会跟踪而来。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他们会更多地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传播手段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进行渗透,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西方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更为直接方便。

在这样的世情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政党的支撑,必将在世界格局的竞争中淘汰出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观察和审视世界,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复杂国际局面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到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科学判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国内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是人民的福祉。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矛盾,发展的任务和压力很大。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现在我国正进入这个阶段。正确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适时进行政策调整,经济社会就会继续快速发展;搞得不好,就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倒退。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讲,目前正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进一步消除发展面临的诸多体制性障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解决。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加大,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不足,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如何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协调统一为原则,高度重视解决国企改革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和分配问题,减少贫困人口,缩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党更好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摆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无疑是至关重要和极其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发展与解决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实现了从领导人民为夺权政权而奋斗向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转变,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在激化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向对外开放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转变,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党员的数量由3500多万人发展到6600多万人,我们党已经由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为领导13亿多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队伍构成过去工农成分占绝大多数,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非工农职业的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一些以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人也开始加入党组织,党员的文化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这些为我们如何保持党员的质量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全国党的中青年干部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进入党的干部队伍、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党的干部队伍又处在新一轮整体性的新老交替时期,这一重要变化直接关系到党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党的许多中青年干部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来衡量,后三化问题不大,革命化在一些干部身上尚显不足;按照“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标准来衡量,有些党的干部,甚至是部分党的中高级干部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五种能力”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们相当一部分党的干部还相差甚远。

我们党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同志深切地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存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思想上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认真学习理论,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思想僵化、吃老本,跟不上形势,甚至蜕化变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超越法律执政的事件频频发生,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在工作作风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较为严重,在生活作风中的不正之风和腐化堕落的党员为数较多,脱离群众问题比较突出,在组织建设中的“任人唯亲”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不强,据有关部门最近完成的一项问卷调查,引起许多人的深思: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人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人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二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例如,党政关系缺乏明晰的规范,领导层次过多,副职、虚职过多,领导成员分工重叠、互相扯皮,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力,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的弊端是影响和制约执政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

三是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开放以后,基层党组织如何定位,怎样适应新的变化发挥作用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都是新的挑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对群众的凝聚力下降。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还不健全。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明显滞后。思想阵地如果党不去占领,那么就会有其他别的非科学的,甚至是反对党的思想乘虚而入,如农村封建主义迷信思想的回潮、信仰基督教的人数不断增加,城市部分人中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数不少等等。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严重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四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比较严重。我始终认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广大人民群众往往通过自己所接触的党员来理解整个党的形象。虽然这些年下大力气查处惩治腐败问题,但尚未遏制住滋生蔓延的势头。特别是中高级干部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部分单位整个领导班子全部烂掉,有的部门甚至出现只要有一点权力,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贪污腐败,在党内和社会上影响恶劣;一些窝案、串案,极大地损害党的形象。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这说明在党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与克服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消极腐败现象,永远保持先进性,使党能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可见,我们党的党情,凸显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性和紧迫性。

(四)深刻反思党的执政经验和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必然要求

历史证明,一个执政党如果缺乏执政的能力,就会被历史与人民所淘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新形势,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逊、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从作风和本领等方面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注重通过加强改革和制度建设而不是搞政治运动来加强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执政党建设的新路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极为重视。江泽民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是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世纪之交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牢记“两个务必”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继续推进党的建设。200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上海考察工作。他在讲话中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建国以来党的执政经验表明,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才得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有可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也是深刻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从世界范围来看,最近二三十年来,政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各国执政党都在思考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引人注目的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失去了执政地位,其中包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内,促人深思。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主要是:

第一,党的思想理论僵化,使党失去创造活力。理论是党的行动指南。苏共执政长达74年,长期以来故步自封,思想理论僵化教条,严重脱离了本国实际。后来又走上另一个极端,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党丧失了先进性和领导资格。

第二,重大发展战略失误,执政基础发生动摇。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曾经紧密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在长达70多年的执政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发展战略失误,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失望,最终在大选中败北。

第三,经济发展迟缓或忽视社会公平,党的执政基础发生动摇。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就会使群众对党失去信心。但是,如果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公平,也会出现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如,印度人民党执政8年来,GDP年均增长达6%,领导经济的业绩是很不错的。然而,社会贫富差距过大,80%的广大民众并未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3.5亿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结果使人民党政府丧失人心,在最近的大选中遭到失败。

第四,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导致权力系统弊病丛生。前苏东国家共产党长期在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党内缺乏民主,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造成党政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滥用职权等弊端,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最终导致党的生命力衰竭。

第五,不能掌握和正确引导舆论。前苏东国家的执政党,很长时间内对新闻媒体实行僵化的管理,使党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宣传严重脱离群众。后来又搞所谓“公开性”和“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放任自流,结果造成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舆论工具成了自己垮台的催化剂。

第六,腐败现象严重。腐败是当今世界政党政治中的“权力顽症”,是导致许多政党衰落乃至败亡的致命毒素。从世界范围来看,执政党如何防范和治理腐败,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重大课题。解决不好,就会丧失人心,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正确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这些则是共同的。我们必须认真汲取这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一定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从提高执政能力入手积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就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性任务来抓。

【注释】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3.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3-544.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04-4-5.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16.

[7]田广清.和谐论[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40.

[8]国语·郑语.

[9]中庸.

[10]礼记·礼运.

[11]礼记·礼运.

[12]天朝田亩制度[A].太平天国(第一册)[C].上海:神州国光社,1952:322.

[13]孙中山全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355.

[14]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5.

[15]孟子·尽心上.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3.

[1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3.

[18]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