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作为旅游和文化大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层次融合发展,繁荣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都为河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而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共河北省抚宁县委书记 柴志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今年的九大任务之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同样属于朝阳产业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具有先天相融性,二者的发展壮大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北作为旅游和文化大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层次融合发展,繁荣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

一、河北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客观依据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文化和旅游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大文化理念;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旅游这一特殊载体,推进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密切融合,共同繁荣。对文化产业来讲,只有找到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载体,才能“让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而旅游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平台,文化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旅游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天然载体。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青春和活力,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弘扬。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文物、文化型旅游景区景点由约4000家增加到约6000家,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0亿人次,旅游已成为人们了解和认知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对旅游产业来讲,珍贵的历史文化与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当前,旅游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游山玩水的感官愉悦,已经向审美和求知等高层次精神需求提升,如果没有文化元素的渗入,旅游就会失去鲜活的灵魂和永恒的魅力。2009年底,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做了专题论述,提出了“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因此,文化与旅游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融互促的,在推进两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端的文化旅游产业,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旅游独特的方式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走融合发展、互促互进是必由之路,文化旅游产业也必将成为弘扬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河北实际情况来看,完全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基础。我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燕赵旅游百花园。据统计,河北省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长城、承德避暑山庄、西柏坡等无不是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定窑、唐山陶瓷等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陶瓷艺术的典型代表,蔚县剪纸、廊坊景泰蓝、武强年画等名扬中外,河北梆子、唐山皮影、抚宁吹歌等饶有特色,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永年太极等独见魅力。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为河北留下的丰富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繁荣旅游文化的深厚基础。我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彩,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湖泊、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沙漠的省份,地貌多样、气候宜人,名山大川、急流飞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温泉冰雪、珍稀动植物等各类自然风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历经多年的发展建设,河北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现有各级各类景区景点400多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3处,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处,全国4A级景区23个。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价值品位,河北都堪称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都为河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而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重点要牢固树立融合发展意识,突出科学规划,强化精品理念,注重营销推介,统筹力量推进。

(一)牢固树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识

进一步明确将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层次融合发展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突出“文化唱旅游戏、旅游打文化牌”思路,科学确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以文化为内核,强化内涵式发展理念,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理念的注入、文化环境的建设,将文化元素体现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要素之中,增加旅游活动的“含金量”,提升旅游层次与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注重以旅游为媒介,依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促进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和大繁荣。

(二)科学规划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依托河北各地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科学布局,打造特色各异、特点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北部,以老龙头、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明长城砖窑群以及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等景区景点为组团,打造“壮美长城”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在东北部沿海区域,以秦皇求仙入海处、北戴河、南戴河以及唐山、黄骅等沿海景区景点为组团,打造以“沿海休闲”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在中北部地区,以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景区景点为组团,打造以“皇家之旅”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在中南部地区,以西柏坡、白洋淀、冉庄、沂蒙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等景区景点为组团,打造以“党史传承”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业带;以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邯郸赵王城、中山国遗址等景区景点为组团,打造以“燕赵文化”为内核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围绕着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文化品牌的塑造、景区景点的开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编制高水准的规划,构建特色彰显、百花齐放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以文化品牌塑造为引领,以精品景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积极推进文化演出、影像作品、民俗工艺品制作以及配套服务业发展,力争实现旅游由点向面的扩展,由景区向产业的跨越,尽快形成特色鲜明的集文化体验、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三)将打造高端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重点

在艺术领域,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规律,即只有经典才能永恒。同样,具有浓厚文化韵味和震撼力的高端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旅游区知名度的提升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一批植根于当地文化的独创性文化精品,已经在与旅游市场的结合中很好地体现了价值,不仅在经济上回报丰厚,更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旅游的档次、人气和魅力。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赢得高额回报。借鉴这些经验,河北应该深入挖掘提炼长城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皇家文化、燕赵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地创作出自己的经典文化旅游产品。要突出高端化、精品化,聘请高水平、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家或策划公司担纲,大投入制作影视作品或文化演出产品,大手笔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产业标志性品牌,把我省各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放大、彰显,使之成为辐射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弘扬燕赵文化的载体。旅游景区的建设也要突出高端化、精品化,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建设精巧、配套设施完善的5A级高档次旅游风景区。

(四)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营销策划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通过成功营销推动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产业或地区实现跨越腾飞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别是对于文化、旅游行业来说,营销工作更为重要。要加强品牌形象的经营与传播,实行整体营销策略,加大投入力度,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对河北文化渊源、精髓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打造燕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聘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名人、明星担任河北的形象代言人,在央视、各大网站等集中投放河北各地的形象宣传片,并创建自己的文化旅游宣传网站,集中力量塑造河北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要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原有节庆活动档次,策划承办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打造全国知名的节庆活动品牌,不断提升河北的影响力。同时,要加强旅游产品的经营,强化不同组团的联系和互补,针对京津和省内外乃至境外等不同层次人群需求和不同季节的旅游特点,科学制定各具特色、长短不一的旅游休闲线路,逐步突破旅游的季节限制,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燕赵大地的文化旅游魅力,提升河北旅游的吸引力和含金量。

(五)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机制

目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推进。为更好的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创新合力开展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协调解决共性问题,整合力量,统筹推进,实现互促共进。要突出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一批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泉动力。要加大对文化创意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土地、资金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各地引进实施一批高层次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加文化旅游新热点。要加大对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各大景区顺畅连接的景观化通道和优良硬件配套设施;加大对旅游人才培训、软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等的支持力度,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