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来源于顾炎武,但明确将这一思想固定为这八个字却有一个过程。而据张锡勤先生的考证,最早将这一思想定型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梁启超的好友、维新派的另一位思想家和宣传家麦孟华。在《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中则明确表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释义:

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负有责任

点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家喻户晓,它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普通人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强调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人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唤起人们爱国情怀的至理名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祖国处于危难关头,这一名言就会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执干戈以卫社稷”。在战争年代,它对动员民众共赴国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和平建设时期,它依然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链接: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延伸悦读:

顾炎武作为清代“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明道救世”的经世思想出发,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新见解。在顾炎武看来,“国”与“天下”有所不同:“国”是一家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广大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以及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因此,为官者当以为官之道来为天下负责,为民者当以为民之道为天下负责。

“天下”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自然空间,而是儒家人生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指的“天下”,是儒家的最高人生目标,是蕴涵着儒家政治秩序观、寄托着儒家政治理想的人文与自然交汇的概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区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来源于顾炎武,但明确将这一思想固定为这八个字却有一个过程。梁启超在其《戊戌政变记》中引述黄遵宪《南学会第一次讲义》:“范文正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况一乡一邑之事,而可诿其责耶?顾亭林言风教之事,匹夫与有责焉。”1915年5月,梁启超在《痛定罪言》中说:“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我勿问他人,问我自己。斯乃顾亭林之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而据张锡勤先生的考证,最早将这一思想定型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是梁启超的好友、维新派的另一位思想家和宣传家麦孟华。1900年,麦孟华在《论今日疆臣之责任》一文中说:“顾炎武之言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在《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中则明确表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这句名言确实发端于顾炎武,但梁启超和麦孟华的概括更为简练、精当,是对顾炎武这一思想在内涵和精神上的一次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