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远登高章

行远登高章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换言之,“行远登高”得从当下做起,舍此,别无他途。就好象人们大多也不会将“行远登高”往深处思考一样,只看出其比喻义,而不知子思言说之深意。尽管子思在此未能明示,但他的“行远登高”之说,所指乃行“道”,即行“君子之道”,所以,他将其基础确定为家庭、在夫妇,则是不必怀疑的。在子思看来,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你就可以“行远登高”。

【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译文】

君子的道,有如去很远的地方一定得从近处开始,有如攀登高山一定得从低处起步。《诗经》里说:“与妻子儿女和谐相处,如同弹琴鼓瑟一样悦耳。与兄弟关系融洽,祥和快乐让人沉迷。让你的家庭和睦,让你的妻子儿女幸福快乐。”孔子说:“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吧。”

【解读】

本章承接上章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思考,进一步落实了“无入自得”。

本章虽很简短,却是子思写得最精彩的章节之一。

“行远”“登高”,是人之所欲也,但人不是飞鸟猿猴,没有具备特殊的才能,只能从近处、低处,一步步达到目标。这还是在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很简单,如果你说要走万里路,啊——太遥远了,我要是一只飞鸟该多好!不想依赖自己的努力,就想实现理想,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换言之,“行远登高”得从当下做起,舍此,别无他途。

这里提到了“君子之道”,一般人大多不甚注意,甚至还有人将其理解成君子行道,或君子如何做人。就好象人们大多也不会将“行远登高”往深处思考一样,只看出其比喻义,而不知子思言说之深意。

不能说本章开头的两句没有比喻义,而是说,这里更有深意。所谓“君子之道”,我个人认为,就是“仁”或“仁道”,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仁爱”。掌握“仁爱”,这是孔子一生教学之主题。如何掌握“仁爱”?子思说,要从最基础处、最细小处、最平常处做起,这就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这很好理解,比如孔子教导学生,首先是从“孝”开始教起。于是,后人便说,一个人,当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是连畜牲也不如的了。

但子思的思考似乎有异于孔子,这是我的感觉。你看,子思在此引用的《诗》句,与“孝”思关系不大,而都与家庭有关。这是我们应该仔细分辨之处,也是我最为欣赏子思之处。

一个人爱心情感的培育,自然是从父母那里开始的。父母给了我们以爱,我们由此知道什么是爱。换个角度,父母要给予我们爱,父母不得先有爱吗?我的意思是,一般情况下,孩子通常是父母之爱的结晶,没有父母的爱,一般来说,也就不会有孩子的出生。所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又回到第12章的观点上来了。有始才有终,有花才有果。父母有爱、会爱,首先是夫妇和睦,才会有兄弟和气、家庭和谐,从而有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我认为,子思引用《诗》句是颇为细心的。那么多抒发“孝敬”情感的《诗》他不引,却引了“乐尔妻帑”(帑,通“孥”,指儿女)在此,与前面“造端乎夫妇”之思相吻合,甚至重复,意图是很清楚的。

如果展开来思考,君子之道,始于夫妇,至于兄弟儿女,则其始之重要不言自明。只是,世上之夫妇大多不明此理,反倒将人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其结果是,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了不宜居之处。每每读到这里引用的《诗》句“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我就会有不在现实之感。这当然是三千年前的场景,对今世之人来说,它是那么的美好,又是那么的遥远。

“君子素其位而行”,作为一个丈夫,或作为一个妻子,首先得守住本份才行。这是最基础的人生,除非不想结婚成家。如果沿着子思的思路,你选择不结婚、不成家似乎也有问题。什么问题?这里有一问,你得先回答:你是否想“行远登高”?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我们就不必讨论了,因为你连人生通常所具有的欲望都没有了,你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了。我想,我们一般人都是要“行远登高”的,这是通理。既然如此,你就得从近处、低处开始做起了。你也许还不明白什么是近处、低处,或许是我的联想太丰富,我总认为,子思这里所说的近处、低处,就是结婚成家,说白了,就是夫妇之爱。

有人也许会提出质疑,因为这世上有不少独身者,还有一些是夫妇离异者,难道他们就不“行远登高”了吗?这的确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人生难题。换句话说,这里牵涉到的,是如何认识“爱”。的确,有不少人缺少家庭夫妇之爱,而去追求他们认为值得爱的东西,比如事业、财富、名誉等,在这世界上,我们所见所闻多矣。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子思的思考存有重大缺陷呢?

子思撰写《中庸》,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经典,从内在逻辑来推论,子思之思应该是“持中”的,或者说,大体上是比较公允的,符合理性思维的。而子思所说的人间之爱“造端乎夫妇”,也是沿着《易经》的路,并非别出心栽,故属言之有据。将两者合起来,则子思此处所说,乃有理有据,是谨慎的,也是合理的。我所说的合理,即合于人类生存之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尽管子思在此未能明示,但他的“行远登高”之说,所指乃行“道”,即行“君子之道”,所以,他将其基础确定为家庭、在夫妇,则是不必怀疑的。

我完全赞同子思的观点,也在相关书里深入分析了夫妇之爱的基础作用。我一直坚持,不能爱身边最亲近的人,他是否懂得爱是令人怀疑的。至少,他所行的“道”也不会是“君子之道”,而既然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君子之道”,也就不必持守“中庸”了。如果说,夫妇之爱是人生之基础,那么,更为深广的、崇高的爱,即能惠及社会大众的所谓的“大爱”则必定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了。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在后面的相关章节里会重复解读的。

以夫妇和气为基础、为中心,才有兄弟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和谐的幸福快乐。所以,子思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便完成了中国人理想的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生活画卷。在子思看来,只有完成了这一步,你就可以“行远登高”。这正如人们常说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考虑到更为广大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此思都是“中用”的。

我这里还要提示一点,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孔子比较重视的是“孝”。将《诗》的内容放在前面,子思似乎更重视“妻子”。这应该是子思与孔子在“君子之道”思想上的一点分歧。而在这点上,我十分欣赏子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