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校系统的哲学高等教育

党校系统的哲学高等教育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是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的主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直属机构。在哲学高等教育方面,1983年,中央党校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质。全国各地省级党校中,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接受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的业务指导。这是最早在省级党校中建立的哲学研究生教育。

二、党校系统的哲学高等教育

(一)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中共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党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7年复校。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是中央党校校委领导下的主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直属机构。其前身是中央党校理论部,1981年,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同意,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中央党校招收了首批学位研究生。经过30年的办学实践,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其办学特点是:研究生的学籍、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均由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统一注册,属于严格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构成部分。同时在培养标准上,又突出党校教育的特色,重视基础理论与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关注理论前沿问题,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党性锻炼,使得研究生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政治素养。

在哲学高等教育方面,1983年,中央党校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质。2007年,成为哲学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具备培养所有8个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资质。师资方面,中央党校曾涌现了艾思奇、杨献珍、韩树英、邢贲思等重要的理论家。现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哲学教研部研究生导师都有着广泛的研究涉猎和具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培养的学生中,有省部级领导,也有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和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骨干,还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带头人等。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论研究和教学机构,中央党校的哲学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特色,那就是在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的同时,在理论上也保持了自由的、敏锐的和深入的探讨。

(二)各地党校的研究生部

全国各地省级党校中,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接受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的业务指导。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关系不同,后者是互相独立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放权,各地省级党校也设立了研究生部。1990年,北京、四川、吉林3地的省(市)委党校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资质。这是最早在省级党校中建立的哲学研究生教育。其后,浙江、上海、黑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地省(市)委党校也获得了研究生培养资格。但总的来说,地方党校在专业设置上,基本偏向于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比较实用的学科方向,并不是所有设立了研究生部的地方党校都具备哲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此外,地方党校的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一些困难,例如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生源保证、经费筹措等方面,与中央党校和高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着差距,这些都制约了地方党校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各种困难,一些地方党校还是在哲学研究生培养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例如,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部自1990年研究生教育起步以来,已发展为拥有9个教研部、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学科方向。从2002年开始,学校决定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按学分制培养与管理,打破学科门类限制,合理安排课程比例,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宽。2005、2006年两年,有10名毕业生考入著名高等学校攻读博士学位。在学科建设上,探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5个二级学科点,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研究实力,打破教研部界限,实现学位点的共建。这就形成了北京市委党校哲学研究生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服务于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和科研。这也许可以成为地方党校哲学研究生教育的一条有益经验。

【注释】

[1]参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1983年。

[2]例如在某些理工类院校的人文学院或哲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也可以招收哲学专业研究生和授予相关学位。

[3]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4]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7页。

[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70—72页。

[6]参见《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9—250页。当然这只能当作一个下限,因为截至1949年,尚有一些在国民党政府控制地区的高校未纳入统计范围。

[7]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30页。

[9]“大行政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全国分为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六大行政区。1954年6月该制度被撤销。

[10]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页。

[1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1—98页。

[12]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页。

[13]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14]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15]齐家莹编:《清华人文学科年谱》,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8页。

[16]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30页。

[1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54—155页。

[18]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6页。

[1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3页。

[2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47页。

[21]参见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40周年纪念手册。

[2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6页。

[2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9页。

[2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64—165页。

[2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537页。

[26]杨学为著:《中国高考史述论1949—1999》,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7页。

[27]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339页。

[2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330—331页。

[29]参见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40周年纪念手册。

[30]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358页。

[31]上述大学哲学系相关资料参见各系官方网页及所属大学官方网页。

[32]《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0页。

[3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5%,增长到现在的20%多;全国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数量从1990年的1 075所,发展到2006年的1 867所;5 000人以上高校数量从1990年的71所,到2000年的356所,再到2006年发展为1 106所,其中3万人以上的巨型高校在2006年更是到达了29所,而这一数字在1990年时还是0。相关数字参见《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34]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488页。

[35]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912页。

[36]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896页。

[37]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899页。

[38]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901页。

[39]括号中为该院成立时间,不是学院中设立哲学系或并入哲学系的时间,下同。

[40]高校哲学系近几年数字参见《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第8页。

[41]陆学艺、顾秀林编:《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42]王彦峰等编:《中国国情辞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651页。

[43]季羡林:《季羡林随想录.五:我看北大》,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

[44]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2007年,第8页。

[45]《新中国成立60年北京经济发展数据解读新闻发布会》,首都之窗网http://www.beijing.gov.cn/zbft/szfxwfbh/wz/t1078211.htm。

[46]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2007年,第10—20页。

[47]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2007年,第11页。

[48]徐彬:《1956年一级教授评定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2007年,第26页。

[49]具体规定可参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956页。

[50]1956年,中国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依据各地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水平、工资状况,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艰苦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规定以一类地区为基准,每增高一类,工资标准增加3%。具体如浙江属二类地区,安徽属三类地区,北京属六类地区,上海属八类地区,广东属十类地区,甘肃和青海等老、少、边、穷地区属十一类地区。该制度一致沿用到1993年。

[5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1页。

[52]成致平编:《中国物价五十年:1949—1998》,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第251页。

[53]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37页。

[5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30页。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编:《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103页。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编:《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103页。

[57]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52、144页。

[58]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47—148页。

[59]参见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263页,以及《任继愈年谱》,《觉悟了的群体才能推动社会——任继愈对话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88页。

[60]陆学艺、顾秀林编:《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61]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第544页。

[62]方晓东:《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页。

[63]此处数据及下表数据都来自《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第244页,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

[64]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史稿》(内部资料),2004年,第157、161、165页。

[65]陆学艺、顾秀林编:《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

[66]《国务院关于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国发﹝1986﹞27号,国务院1986年2月18日颁布。

[67]具体各级任职标准参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11号,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3月3日颁布。

[68]下表数据引自各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该年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从1987年开始正式编制

[69]相关数字参见《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70]参见《光明日报》1958年6月8日。

[71]批判的观点见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庆祝党成立37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红旗》1958年第4期;乔长禄:《冯先生树的是一面什么旗》,《光明日报》1958年6月29日;吴秉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学道路》,《光明日报》1958年7月6日。

[7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628页。

[7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646页。

[74]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编:《中国哲学年鉴》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78页。

[75]《新华月报》1952年10月号。

[76]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9页。

[77]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3页。

[78]王宗昱编:《苦乐年华:北京大学哲学系系友回忆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104页。

[79]学士学位的目录是硕士博士目录的一个缩减版,即有些专业在本科阶段并不进行招生,因此,硕士博士目录是完整版的学科分类

[80]赵敦华:《“哲学二级学科”刍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81]郝维谦主编:《高等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

[82]赵敦华:《“哲学二级学科”刍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83]参见《中国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8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85]参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省级人民政府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统筹权的意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省级学位委员会建设的几点意见》等文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7、42页。

[86]除了注明来源的内容外,以下对这些机构的介绍性内容都引自其官方网站。下文不再一一说明。

[87]详见本章第二节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