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内容包括什么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有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大纲》。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全面研究,有侯外庐的《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该书完成于抗日战争后期,1947年由生活书店出版。这部书在学术上有很大贡献,被《剑桥中国史》的作者誉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最好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李泽厚的论文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由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第三节 资料运用与研究状况

早期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有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大纲》。这本书虽然不是专论近代思想史之作,却对研究近代思想史有参考价值。该书为蒋廷黻乘辞去驻苏大使的空闲,于1938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完成的,书中对中国固有的外交观念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及时进行变革发出了“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之感叹,对洋务派评价较高,推崇近代的务实人物,反感士大夫的清议。全书渗透了抗日战争时局对学术观点的影响,体现了蒋廷黻主张“开明专制”的政治思想,确立了近代史就是中西冲突与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历史这一主线。东方出版社1996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分别重新出版了该书。

研究近代政治史的代表作,有李剑农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年)》,1931年由太平洋书店出版,1942年作者在原著基础上增补扩展,改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分别重新出版了该书。

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全面研究,有侯外庐的《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该书完成于抗日战争后期,1947年由生活书店出版。其内容第一编为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第二编为清代汉学专门研究,第三编为19世纪的思想巨变。这部书在学术上有很大贡献,被《剑桥中国史》的作者誉为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最好的马克思主义分析”。1960年,作者把该书1840年以前的内容修订后题名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列为《中国思想通史》的第五卷。

1955年,石峻、任继愈、朱伯昆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尝试建立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框架。此后,赵靖、易梦虹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中、下三册,在近代经济思想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由中华书局在1964—1966年出版。李泽厚的论文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由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思想史的专门研究不断深化,学术交流也广泛展开。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专门研究,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值得参考,其中有影响的专著很多,已经有汉译本的有: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余英时的《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墨子刻的《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艾尔曼的《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史景迁的《“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出版;芮玛丽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者的最后抵抗(1862—18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柯文的《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萧公权的《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史华兹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格里德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余英时的《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出版;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纪文勋的《现代中国的思想冲突——民主主义与权威主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郭颖颐的《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迈斯纳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2010年出版。这些著作在资料应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可以给国内研究者不同的借鉴。

除直接研究近代思想史的专著外,海外汉学中的其他中国近代史著作可以从思想背景、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学科交叉研究,乃至微观的事件分析、宏观的研究范式、中外比较等方面,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提供参考。这方面的汉译专著有:孔飞力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康念德的《李鸿章与中国军事工业近代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周锡瑞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陈锦江的《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费维恺的《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黄宗智的《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出版;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1600—1912年的中国历史》,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出版;石约翰的《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黄宗智的《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余英时的《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国内近代思想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主要关注政治思想史扩展到关注社会思潮史,90年代后扩展到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近代思想史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渐次深化研究的层次,兼及方法论的变革,进入21世纪后,在近代思想家研究、思潮史研究和学术史研究方面,在采用社会史研究范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以三联书店出版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为例,其中同中国近代思想史有关的专著有:冯崇义的《罗素与中国: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一次经历》,1994年出版;桑兵的《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1995年出版;杨念群的《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年出版。虽然不是直接研究近代思想史,但能够深化和拓展思想史研究的专著有: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年出版;王振忠的《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年出版;周晓虹的《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1998年出版;何怀宏的《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1998年出版;张新颖的《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2001年出版;论文集《儒家与自由主义》(收录杜维明、德累本、白鲁恂、狄百瑞、姚治华、孟旦、安延明、罗思文、David B.Wong、德里达、埃德加·莫寒、顾昕、吴根友的文章),2001年出版;蒋庆的《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2003年出版。从中西对话角度能够为近代思想史研究提供启迪的还有:钱满素的《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1996年出版;张祥龙的《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1996年出版。这些专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20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状况。

【注释】

[1]由历代正史到《中华民国史》的编纂体例变化,可以看作历史编纂学完成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标志。正是这种从术语到体例再到思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学术转型。放弃已有的《清史稿》体例重修《清史》,可以看作对新范式和旧范式之间替代裂痕的弥合。

[2]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和扉页上的书名副题均为《王韬与晚清革命》,而版权页上的书名为《王韬与晚清改革》。英文书名为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封面和扉页的“革命”,明显是校勘不精造成的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后,翻译出版的西方著作日增,但编校质量似乎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读者在阅读时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