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力学与现代航天技术

力学与现代航天技术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力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基础,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显示了物理学在改变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展现了科学的力量。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航天器飞行奠定了理论基础。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中最重大的研究领域。航天员可在其中作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目前太空实验已取得很大发展。

力学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基础,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显示了物理学在改变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展现了科学的力量。本节将对航天技术的发展作简要介绍,包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见参考资料[6]中§2.4。

一、航天器飞行的理论基础和三个宇宙速度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航天器飞行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就是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结果,两物体相互作用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当原来静止在发射塔的运载火箭(载有航天器),在燃料燃烧后向后喷出高速燃料气体时(燃料气体受到喷力作用),火箭就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即推力)向上飞行。

中国从1956年开始火箭的研制,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为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根据不同用途和特点已有5个系列、20多个型号,成为中国航天的主力运载工具,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航天器飞行的三个宇宙速度。

在地面上发射一航天器,使之能沿绕地球的圆轨道运行而不下落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v1)。v1=7.9千米/秒。

为了使航天器能脱离地球的引力场束缚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v2)。显然v2要比v1大,v2=11.2千米/秒。当发射速度大于v2时,航天器将飞离地球。

为了要使航天器不仅要脱离地球引力场,还要脱离太阳引力场的束缚飞离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三宇宙速度(v3)。v3肯定要比v2大,v3=16.7千米/秒。当发射速度大于v3时,航天器将飞离太阳系。发射速度越大,对火箭要求越高,通常采用多级火箭。

二、失重现象

随航天器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员,在飞行时所受到的地球引力(提供了飞行所需的向心力)与航天员受到的离心力相等,所以有失重现象。航天员可以在航天器里随意飘浮。在失重环境下日常起居与地面很不一样。例如:吃饭时,要有绅士风度,先要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动作要慢,用力不能猛,以免饭、菜飞走;睡觉时,站着或躺着没什么大区别,为了防止飘动,航天员钻进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睡觉,没有床的睡觉会使他们总会觉得身体下面没支撑,常有坠落的感觉而难以入睡,这需要训练养成习惯;为了防止水和牙膏泡沫到处乱飞,太空中洗脸只能用湿毛巾擦一擦,刷牙是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在牙齿上磨几下,再用湿毛巾擦干净。

三、航天技术简介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航天技术已在卫星应用、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3大领域得到迅速发展。下面将着重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要详细了解航天技术及其发展,可参阅参考资料[6]。)

1.卫星应用

常用的卫星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导航卫星等。我国都有相关的卫星,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卫星系列。卫星应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军事上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就以导航卫星为例,2007年我国开始建设新一代应用更广的北斗导航系统,至2010年底已先后发射了7颗组网卫星,计划到2020年左右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能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可用于航空-航海、铁路、交通,以及气象、海洋、环境、测绘、水利等各个领域。

2.深空探测

深空探测主要指对地球以外的外层空间进行探测,包括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甚至太阳系之外的星系。主要研究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与演变、探索太空资源和地外生命等。

例如: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以及中国、印度等国都有月球探测计划,其目的不仅可以开发月球上的资源,如矿产、能源材料(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它是核聚变的主要燃料),长远目标还有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在地球外建立人类活动基地等。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于7月21日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登月舱送上月球。11时56分指令长阿姆斯特朗踏上了人们翘首仰望的月球,实现了人类奔月的梦想。阿姆斯特朗深情地说:“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绕、落、回”3个阶段。2007年10月和2010年10月我国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两颗绕月卫星,获得了世界上最清晰的全月图。2013年12月14日,身披五星红旗的“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落月,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落的国家。接着“玉兔”开展了月面巡视勘察任务,实施第二阶段的计划,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最后一阶段是采集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在上述基础上,还将考虑载人登月计划。

3.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中最重大的研究领域。载人航天的航天器有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宇宙飞船又叫载人飞船,它能运送航天员、货物等到达太空实验室,并能保障航天员在太空执行航天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可在其中作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空间站是可在近地轨道上作长时间运行的航天器,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航天员可利用空间站特殊的微重力、高真空和超洁净环境,可进行各种太空实验,如新材料的研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太空育种研究等。

目前太空实验已取得很大发展。自1971年前苏联发射第一座“礼炮号”空间站以来,在2001年3月以前全世界已先后发射了10个空间站(其中前苏联8座、美国1座、西欧1座)。2001年3月在太空工作了15年的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最终完成了使命,被爆破后坠毁于南太平洋。自1998年1月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航天局等11个成员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建设正式启动,2001年11月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长108米、宽88米,密封舱总容积为1 200立方米,重438吨,可供6—7人在轨工作,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项目。

1992年9月,我国“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1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神舟一号”飞船在完成空间飞行试验后,它的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小时(绕地球14圈)的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地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升空,实现了两人(费俊龙、聂海胜)5天飞行,且实现了宇航员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来回,模拟将来要在轨道舱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和生活多天。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实现了多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人)飞行以及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的重大突破。

2011年11月3日我国发射的一个试验性小型空间站“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2012年6月16日载有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女)]的“神舟九号”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在轨成功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以及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飞行13天后,成功返航。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再次向世人表明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工程高尖端技术。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作充分准备。

图2-9 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

图2-10 我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

参考资料

[1][美]詹姆斯·格雷克著,吴铮译.牛顿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丛书编写组编.大科学家的真实故事(牛顿,伽利略).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年.

[3]路甬祥.创新辉煌:科学大师的青年时代(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4][美]埃米里奥·赛格雷著,陈以鸿等译.从落体到无线电波——经典物理学家和他们的发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

[5][美]威廉·H·克劳普尔著,中国科大物理系翻译组译.伟大的物理学家——从伽利略到霍金物理学泰斗们的生平和时代(上).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

[6]倪光炯等.改变世界的物理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7][美]爱因斯坦著,许良英,王瑞智编.走近爱因斯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8]顾迈南.华罗庚传.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9]马胜云,马兰.李四光.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年.

[10][美]A.爱因斯坦,[波兰]L.英费尔德著,周肇威译.物理学的进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11]程帆.名人名言(学生版).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

【注释】

[1]对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塞耶编、王福山等译的《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

[2]晚年韩愈在京都最高学府国子监任教授官,此治学名言取自《进学解》。

[3]这是牛顿针对胡克与他争夺“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权时写给哈雷的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