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背景与教育理念

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背景与教育理念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秘书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源头入手进行深入地分析正是秘书教育界人士一直探讨的核心点。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是相对于同一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指导下的其他人才培养形式而言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不同,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1 T型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背景与教育理念

一、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高职秘书人才市场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经济的活跃度日趋增强,对秘书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秘书岗位连续多年在人才市场的招聘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尤其是高级秘书,更是需求旺盛。许多企业界人士都有一个共识:企业的高层对高级秘书的需求非常迫切,但苦于找不到高级秘书。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高学历人才比比皆是,可是真正懂得企业管理、文字功底又好、办事能力很强的秘书人才却向来都处于紧缺状态。中国的教育机构对于秘书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业的秘书培训体系,大学往往将秘书专业归属于中文系下,最多也就是一个二级学院,连培训机构对高级秘书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很冷淡。这也阻碍了社会大众对秘书这一职业的正确认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高级秘书人才缺口在万人以上,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秘书职业也是十大热门职业之一,各专业门户网站的统计数字显示,秘书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常常位居前列。在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较快,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秘书岗位就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二)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在2011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自设特殊专业名录》,秘书学应有的专业地位有望很快得以确认。从此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研究制定更加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及“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需求,合理确定人才培养口径,为新兴学科发展留有空间”的基本原则中不难看出,秘书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秘书学科的发展值得期待。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秘书的市场需求较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秘书专业并未出现招生和就业两旺的局面。一方面,秘书岗位的求职人员在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全国的秘书大军中,真正受过系统培训和秘书专业学历教育的人员很少,很大部分从业者都是转行而来,尤其是在一些行业中,领导往往把具备行业知识背景作为选择秘书的首要条件。在可以预料的将来一段时期内,这一状况不会有很大改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提速,各行各业对秘书工作和秘书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专业培养的秘书人才优势必将凸显,秘书职业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培养职业化的高级秘书是目前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让各级领导亲身感受到使用专业秘书的“不同凡响”,展示出专业秘书的竞争优势,才能改变社会对秘书职业的偏见,使秘书人才培养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至今,以高职院校为主,本科、中专同时存在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依然难掩秘书就业市场的尴尬,一方面企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秘书,另一方面文秘专业毕业生也为求职而发愁。从秘书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源头入手进行深入地分析正是秘书教育界人士一直探讨的核心点。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它合乎一定的准则,使人可以照着做。其概念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一定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基础之上的,可以把人才培养模式看成是某种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的应用化、具体化、操作化。(2)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式(或样式)是相对于同一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指导下的其他人才培养形式而言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思想或理论不同,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3)人才培养模式是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这种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人们可以效仿。(4)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包括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要素和环节。

1985年,原国家教委立项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江苏、浙江、云南、贵州等地进行了相应的推广;CBE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入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中后期,也有不少院校开始引进澳大利亚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这三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曾经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注入了诸多新鲜的血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其中生搬硬套的痕迹,体现出水土不服的一面。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规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提到日益重要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秘教育领域中的实践者都在以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努力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应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切实提高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市场满意度和切合度。然而,遗憾的是至今用人单位依然常常发出“秘书岗位易设,秘书人才难求”的感慨,却也反证了国内不少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少存在着问题。确实高职文秘专业的发展历史短而速度快,它们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转型而来的,因此,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开始的构建中,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教学模式、评价要素等往往参照普通高校文秘专业,使其明显具有了普通高校文秘专业的痕迹。

二、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就业市场里高呼找不到合适的秘书人才,这促使秘书教育界同行陷入深深的思考,问题究竟何在?综观秘书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高职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绝大部分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共同点在于,培养的对象都要求掌握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就秘书专业而言,应该掌握的技能包括写作特别是应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文书及档案管理技能、会议组织与服务接待技能、日常事务管理技能、办公自动化软件运用与常规办公设备应用与维护技能等等。这些技能在经过三年的专业训练后能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高职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即秘书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指挥与决策职责的领导者、管理者,这也就意味着作为秘书的核心技能不在于手工的操作,更多的是对人情事理的通达与领悟,因此,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体现在了秘书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事易而做人难”这本身就是个带有普通性的问题,而作为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无法回避。然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却少见其培养学生此类素质较为系统的体系。

(二)市场对秘书人才的个性化要求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区域经济的构成是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法人单位多、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多样是其基本特征。同时,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占全国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4位,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10.8%,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蓬勃发展的外资、合资和各类外贸企业,这种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对文秘人员的大量需求。市场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且既懂外语又懂专业同时又掌握秘书基本技能的国际化秘书人才。因此,一方面,不同区域的特色经济必然对秘书从业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录用秘书时往往会根据公司具体的岗位需求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针对的多为岗位群,这也就导致用人单位对秘书顶岗速度较慢、不合适等诸多抱怨。

(三)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问题是很多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文秘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他们不屑从基层“打杂”的秘书岗位做起;另一方面,社会对秘书人群的某种偏见也让文秘专业毕业生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认同感,认同感的缺失势必直接影响其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信念。因此,面对就业市场上众多的秘书岗位,秘书专业不少优秀的毕业生会在动摇中作出放弃本专业就业的决定。

三、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分析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备前提,在此基础上,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景。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要素和环节。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要建立以社会需求为依据,能力培养为关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通过对以上要素和环节进行解析与探讨,我们认为,以下几个环节是必须重点关注并切实执行的,又可以说是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中的重心。

(一)对市场调查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是其必备前提

通过各种途径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广泛的调研,是确保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所需的必要措施。定期的市场调查是必须的,因此,我们也会照例通过企业、历届毕业生等群体作相应的市场需求调查,以此作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调查问卷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市场对文秘专业的需求及要求。同时,要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调查来进一步辅助我们作出判断。我们不仅要对当地中小型企业、人才市场以及本校的历届毕业生作相应的调查,也要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校的学生等作针对性调查。在对市场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文秘专业教学团队仔细认真地分析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判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有相当难度的工作。学生在校三年的专业学习时间,也是市场对文秘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提升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前瞻性的市场判断,那么三年后当秘书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时,用人单位“秘书岗位易设,秘书人才难求”的感慨仍将不绝于耳。

(二)以能力为核心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其关键支撑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十多年的高职教育的发展,目前,高职文秘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已基本摆脱刚开始的本科文秘专业和中文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高职文秘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淡化普通高校的学科建设,而十分强调文秘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根据各地区域经济特色与市场需求,牢牢抓住能力这一核心是秘书人才培养模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以坐落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文秘专业为例,作为一所金融类职业院校,该专业自设置之日起,就与市场经济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依据浙江这一民营企业大省,面对市场“懂专业的不懂行业、懂行业的不懂专业”和“动脑的不大会动手、动手的不太会动脑”这些普遍性问题,设计围绕四个核心竞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建立培养行业与区域特色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这四个核心能力不但要满足专业学生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中切实管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还要满足解决就业后可能发生的转岗、后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获得“学业成功”,继而还能获得“就业成功”和“事业成功”。

(三)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是其重要参照

教学大纲是规范一门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中的分解与体现,也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蓝本。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中,其人才培养模式各不相同,自成体系,然而对照其课程教学大纲中,我们却会惊人地发现,同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大同小异。因此,毫不夸张地说,目前教学大纲除了在各类的教学检查与专业评估中作为一个指标之外,它并没有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国外,教学大纲却被视为十分严肃的文本。在与国外院校进行专业对接的过程中,对方院校会对本专业的所对接课程的教学大纲作认真严谨的审核,以此判断此课程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衔接与否。他们明白,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要通过其设置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而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大纲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文本。

课程教学大纲既能体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也是考察其能否真正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本。因此,根据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有效针对文秘“做事、做人”的两大关键点,进一步细化教学大纲,使之成为要求明确、步骤清晰、操作性强的课程教学大纲,可谓当务之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丰富的第二课堂与完善的第三课堂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正如前面所述,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在于秘书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指挥与决策职责的领导者、管理者,因此,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是秘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秘书做人的教育除了专业课程的渗透外,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丰富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学生坚韧的心理素质。以本学院文秘专业为例,历年来学院开展了“书香苑”、“国学诵读”、“秘书职业技能竞赛”、“秘书之星”等系列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学习为人与处事;同时,每学期安排学生分组到学院各部门进行校内实践,他们以学院各部门秘书的身份参与各类事情的处理以及派送文件材料等工作,在与不同的人及不同的事情接触与处理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写作应用性文章,如何处理一些细节性甚至突发性事件。这种锻炼,是真刀真枪的训练,早已超越了仿真化教学、情境化教学等教学范畴,进入了实战阶段。

第三课堂也就是现在职业教育所一再强调的校外实训,这是秘书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与社会真正实现零距离接触。在实训中,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一个恰当的定位,通过实训,学生们往往会放弃高职秘书就是“打杂”的想法,相反,他们不仅会在所谓的“打杂”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与周围人甚至和领导的相处。仍以我们学院为例,我们每年寒暑期都会派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实习,比如,一年级的认知实习,二年级的专业实习,三年级的顶岗实习。针对学生对专业认识理解的不同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实习。实习的岗位也是因人而异的,可以去企业实习,也可以去政府部门实习。根据统计,去企业实习的学生占绝大部分。学生往往是带着渴望与憧憬去实习,又往往是带着感慨与经验回到校园。每个假期结束后两周之内,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交流与反馈。在交流过程中,经历过实际行动的感受与在校园里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往往会感慨在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否则很容易沦为空谈。其中有位同学的实习感受比较具有代表性。一位是在一家小型企业做秘书,她说,在一个多月的实习中,她接触了这个企业的所有方面,从开始的茫然无知,到最后对企业整个结构、人员、部门都了如指掌,为此她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努力与企业中陌生人沟通,并很快成为关系良好的同事。她说,一个人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非常重要,很多事情不能等着人家来分配给你做,你才想起来做,要学会找事情做,要事情做,你的能力才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大幅度提高。实习期满临走的时候,同事们都舍不得这样一个能干而知礼的小同事离开,并且送上了真诚的祝福,希望她在更大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次实习经历大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明白了与人交往的秘诀,对做事情也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