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证券组合投资

国际证券组合投资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构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也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风险。在金融市场开放后,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或退出可能造成或加剧本国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此外,机构投资者主要从事短线投资,一旦投资国发生金融动荡,机构投资者会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和投资信心危机所造成的情绪变化而减持这些国家的资产,从而引发危机的传染。

10.4 国际证券组合投资

10.4.1 国际证券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

1.机构投资者概述

从广义上讲,机构投资者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资金专门进行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等。从狭义上讲,机构投资者是指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从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代表小投资者管理他们的资产,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利用这些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得最大收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

机构投资者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中介和参与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现为机构投资者自身资产规模的日益庞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相对于GDP的比例上升。以机构投资者的典型代表——基金为例,从全球来看,基金行业保持着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全球共同基金规模从1990年年底的2.35万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年底的26.20万亿美元,其年化增长率约为15.22%。从各国经验来看,基金管理资产受居民财富积累速度的影响很大,一般GDP增长速度越快的国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也增长越快。“金砖四国”共同基金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6%,而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基金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

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融合和一体化进程加深,机构投资者也开始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性投资。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希望通过多元化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对一些新兴市场的投资来增加收益,这就促使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收益和风险。机构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但也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风险。在金融市场开放后,机构投资者的进入或退出可能造成或加剧本国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如果本国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不充分,那么大规模外资的流入和流出会明显影响本国市场的价格走势,加剧市场的波动。此外,机构投资者主要从事短线投资,一旦投资国发生金融动荡,机构投资者会由于心理预期的变化和投资信心危机所造成的情绪变化而减持这些国家的资产,从而引发危机的传染。1998年东南亚危机爆发之时,当泰铢贬值后,共同基金持有人决定卖出其他亚洲国家资产,从而引发一系列国家的货币危机。

2.主要跨国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主体,既是金融资产的供应者,也是金融资产的需求者,其投资行为决定着市场的走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活跃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是银行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证券投资,银行可以熨平收入在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差异,因为贷款收入下降时,证券投资收入可能上升;通过持有高质量的证券,还可以抵消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由于贷款往往是地区性的,而证券通常在不同地区发行,所以证券投资可以使银行投资地区分散化;证券在银行需要资金时可以出售变现,还可以成为银行借入额外资金的抵押品,所以能够提高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各国对商业银行能否从事投资业务的规定并不一致,在实施全能银行制的国家如德国,银行的证券投资可以包括企业的普通股股票;日本允许银行和企业之间相互交叉持股,即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所以日本银行拥有大量的股权性投资资产;在美国,1999年之前银行受制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银行必须分业经营,所以只能投资于一定期限内支付固定利息的债券,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的限制,银行业可以投资于股票;而在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因此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股票,只能持有法律许可的一些固定收益类债券,如国债和金融债。

(2)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外国债券、欧洲债券、资产支持类证券等都是由大型国际投资银行承销或发行的;同时,他们也广泛投资于证券市场上的多种金融工具。投资银行的资金主要有自有资金和资产管理,自有资金所占比重一般较小,大部分资金均来自受托管理的资产,即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在二级市场中扮演着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的三重角色。作为做市商,在证券承销结束之后,投资银行有义务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作为经纪商,投资银行代表买方或卖方,按照客户提出的价格代理进行交易。作为交易商,投资银行有自营买卖证券的需要,这是因为投资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管理着大量的资产,必须要保证这些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此外,投资银行还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无风险套利和风险套利等活动。

(3)保险公司

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的两大收入支柱。保险是管理风险的金融机构,保费是风险转移的价格,但由于保险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保费收入已经不够支付风险转移的成本。所以,如果没有保险投资,保险公司的经营就难以为继。从保险公司的发展来看,由于承保业务上的过度竞争,使得保险公司承保利润日益下滑,甚至出现承保亏损,因此保险投资就成为保险公司经营的生命线。保险基金已成为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发达国家的保险基金不仅投向不动产、用于购买有价证券和发放贷款,还采用银行和信托存款的形式投资。有些国家为了更好地实施资金运用原则,还创设了保险资金安全运用保障服务系统。跨国投资一般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金融风险,各国保险人都对全球的金融风险极为重视,对投资取向采取更为灵活的选择手段,投资结构也更为合理。

(4)养老基金

养老基金(Pension Fund)是一种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上的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用于产业投资、证券投资或其他项目的投资,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养老基金规模迅速扩大。国际金融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见图10-7),2001—2007年间,全球养老基金资产规模从16.9万亿美元上升到31.4万亿美元,增长了85.8%。

img87

图10-7 养老基金资产规模

资料来源:IFSL Research Pension Market,2009

全球养老基金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数据显示,2007年底,全球养老基金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其中,美国养老基金规模最大,达到19.56万亿美元,占全球养老基金的比例为64.37%。其次是英国和加拿大,养老基金规模分别为3.3万亿美元和1.47万亿美元,占全球养老基金的比例分别为11%和4.86%。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养老基金规模较小,但是增长速度较快。IMF的研究报告显示,2003—2007年间,OECD国家养老基金资产增长速度是9%,而非OECD国家增长速度达到22%。

专栏10-2 次贷危机中的养老基金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绝大多数国家养老基金遭受重大损失,全球养老基金在2008年的收益率为-18%,养老基金规模从30.4万亿美元减少到25万亿美元。表10-2是部分国家的养老基金在2008年前10个月的收益水平,这些国家的养老基金约占全球的95%,能够全面反映全球养老基金状况。如表10-2所示,除韩国外,所有国家在2008年1—10月的收益率均为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荷兰等几个养老基金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收益率也最低,这意味着这几个国家的养老基金损失额最大。

表10-2 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养老基金的收益率

img88

资料来源:IFSL Research Pension Market,2009

(5)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一般由发起人设立,通过发行证券募集资金。基金的投资人不参与基金的管理和操作,只定期取得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根据投资人的委托进行投资运作,收取管理费收入。在证券市场品种不断增多、交易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普通人与专业人士比较,在经营业绩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将个人不多的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人集中运作,则可以实现投资分散化和降低风险的效果。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公众、企业、团体和政府机构。居民个人投资,可以在基金募集发行时申请购买,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已挂牌上市的基金。

投资基金的投资领域可以是股票、债券,也可以是实业、期货等,而且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额不得超过该基金总额的10%(这是中国的规定,各国都有类似的投资额限制)。这使得投资风险随着投资领域的分散而降低,所以它是介于储蓄和股票两者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

按法律地位划分,投资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组建的代理投资制度。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契约,由经理机构(委托者)经营信托资产,银行或信托公司(受托者)保管信托资产,投资人(受益者)享有投资收益。公司型基金是按照股份公司方式运营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成为公司股东。公司型基金涉及四个当事人:投资公司,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管理公司,为投资公司经营资产;保管公司,为投资公司保管资产,一般由银行或信托公司担任;承销公司,负责推销和回购公司股票。公司型基金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基金发行的股票数量不变,发行期满基金规模就封闭起来,不再增加或减少股份。开放式基金,也称为共同基金,其股票数量和基金规模不封闭,投资人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向基金购买股票以实现投资,也可以回售股票以撤出投资。按资金募集方式和来源划分,投资基金可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以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资金,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所设立的基金。私募基金面向特定的投资群体,满足对投资有特殊期望的客户需求。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投资机构和一些富人,如美国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金融寡头和工业巨头,量子基金的投资者不足100人,每个投资者的投资额至少100万美元。

在投资基金中,对冲基金引人注目。对冲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小,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英国《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3 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2002年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依然不小,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报道,截至当时,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额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

对冲基金(Hedge Fund)采用各种交易手段(如卖空、杠杆操作、程序交易、互换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种等)进行对冲、换位、套期来赚取巨额利润。在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然超过其他同行业的劣质股,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劣质股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采用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6)主权财富基金

所谓主权财富(Sovereign Wealth),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传统上,主权财富的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主权财富得益于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加,其管理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国际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并设立通常独立于央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根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2009年3月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3.9万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8%,其中,中东产油国拥有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45%,亚洲其他地区占大约1/3。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石油等资源类商品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此外,来自官方外汇储备、政府预算盈余、养老金储备和私营化收入的资金为1.4万亿美元。

随着主权财富基金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主权财富的投资管理风格也更趋主动活跃,其资产分布不再集中于G7定息债券类工具,而是着眼于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甚至扩展到了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主权财富基金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日益活跃且重要的参与者。

专栏10-3 主权财富基金的现状

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 Wealth Fund Institute)200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世界上排名前五位的主权财富基金分别是:

(1)阿布扎比投资局(Abu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所管理的资产为6 270亿美元;

(2)沙特阿拉伯的SAMA Foreign Holdings,所管理的资产为4 310亿美元;

(3)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资产约为3 471亿美元;

(4)挪威的国家养老基金,所管理的资产为3 260亿美元;

(5)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所管理的资产为2 475亿美元。

中国的另一只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1 900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八。

目前,人们认为最为成功的SWFs是成立于1974年的新加坡淡马锡。2007年8月发布的《淡马锡2007年度回顾》显示,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净值,已经从成立之初的3.54亿新加坡元增加到1 640亿新加坡元,公司净值增加460多倍。其中,有38%的资产组合为金融类股权。而投资项目的地域范围也从新加坡延伸到全球。总之,当前的SWFs已经成长为全球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管理风格日趋主动活跃,其资产分布不再集中于G7定息债券类工具,而是着眼于包括股票和其他风险性资产在内的全球性多元化资产组合,甚至扩展到了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174598.htm

10.4.2 国际证券组合投资

1.投资组合基本理论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里·马柯维茨于1952年提出的。1952年3月,他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文,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开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由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等部分组成。它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赖基本分析的传统投资管理实践,使现代投资管理日益朝着系统化、科学化、组合化的方向发展。

投资组合理论建立在对理性投资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认为风险厌恶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是理性投资者最基本的行为特征。在金融市场上,交易主体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但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对风险的承受力直接制约人们对收益预期的定位。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当预期收益相当时,他们总是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资组合;而当两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相近时,他们倾向于选择预期收益高的组合项目。

马柯维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均值代表预期收益率,而方差代表投资组合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确定并求解投资决策过程中资金在投资对象上的最优分配比例。由于这一方法要求计算所有资产的协方差矩阵,因此严重制约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对协方差矩阵加以简化估计的单因素模型,极大地推动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实际应用。20世纪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别于1964年、1965年和1966年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不仅提供了评价收益—风险相互转换特征的可运作框架,也为投资组合分析、基金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76年针对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检验性的缺陷,罗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APT模型。该模型直接导致了多指数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在投资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2.国际组合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根据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一般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通过证券组合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取决于各证券收益变动之间的相关系数,各个证券收益之间相关程度越低,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好。在国内市场上,价格受相同的或类似的因素的影响,如货币供应量、利率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等,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国内股票的价格变动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国内市场上债券价格也有较高的相关性。如果各个国家资本市场的相关系数低于国内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在外国资本市场上分散投资就为降低风险提供了新的机会。根据投资组合理论,一个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加上风险溢价。在有效资本市场上,通过增加低风险的投资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意味着要降低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但通过国际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并不一定会降低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由于各国资本市场相关系数较低,国际组合投资不但能分散非系统风险,还可以降低部分系统风险。同时,国外经济的高速增长、汇率升值等都为境外投资者带来额外的盈利机会。

影响国际组合投资的因素如下:

(1)投资于外国证券存在过高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2)国外证券交易所的法规使海外投资成本太高,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在某些国家出于资本控制目的,禁止投资者向境外投资,在多数国家,对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有严格的限制。

(3)对外国投资者持有国内证券的法律限制。

(4)流动性风险。一是一些市场的交易量太小,难以从这类市场上抽出大量的资金;二是对外国投资的资本控制,即阻止将外国资产卖掉,将资金汇出。当严重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就可能控制资本外流。

(5)外汇风险。对于不熟悉外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国外投资是高风险的。国外资产高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汇风险。在国际范围内组合投资,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后的收益大小不仅决定于按当地货币计算的收益率,而且受该外币与本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主要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汇率不确定性常被认为是国际投资的一个潜在障碍。

3.国际组合投资渠道

进行国际证券组合投资有多种途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风险偏好进行选择。

(1)在外国市场直接购买外国证券

在不实施资本管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在本国或国外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直接购买外国证券的好处是投资者可以完整地实现自己的投资策略,但有时这种方式会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如跨境交易成本过高、存在信息壁垒、外汇兑换风险过大等。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直接购买外国证券并不是好的选择,但该种投资方式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专栏10-4 QFII

QFII是一国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的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外国投资者若要进入一国证券市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得到该国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后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在所有条件中,最核心的就是不能短期炒作,应具有中长期投资的性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地的经验表明,引入QFII机制后,热衷投资绩优股、重视上市公司分红、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理性投资理念开始盛行,投机行为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巨幅波动。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有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引入QFII制度。此后,有关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27届年会时正式谈到QFII,并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7月18日,深交所举办了“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座谈会”。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QFII的技术问题,对我国引入QFII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北京时间2003年7月9日上午10时17分,在京城著名的东方君悦大酒店浮碧厅,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媒体与瑞银高管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单的指令此刻正在发出,10点19分左右,也即指令发出的2分钟后,首单买入的四支股票全部确认成交,备受瞩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大舞台。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7家机构QFII额度,追加批准9家机构QFII额度,共计32.27亿美元。截至2009年年末,共批准了86家QFII机构,共计166.70亿美元额度。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94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较年初增加18家,QFII总资产规模达2 899亿元,其中,证券资产2 370亿元,约占总资产的82%。QFII持股市值约占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1.4%。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9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专栏10-5 QDII

2009年,我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09年年末,共批准69家QDII共计650.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中国证监会共批准31家基金管理公司、9家证券公司的QDII业务资格,已有10只QDII基金、1只证券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资产净值约738亿元人民币。中国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机构的QDII资格,保险QDII的投资额度合计达155.05亿美元。中国平安的QDII投资额度最大,为88.9亿美元,占保险QDII总额度的57.3%;中国人寿股份、中国人寿集团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度分别为17.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3.85亿美元。根据有关规定,目前保险资金QDII可以通过自由外汇资金以及购汇形式投资香港H股、红筹股。

2009年,QDII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运作平稳;二是随着美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地市场行情的快速反弹,QDII产品净值快速增长;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增强了海外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了跨国运作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9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2)购买本国市场上的外国证券

现在,很多公司的股票和债券都采取了海外发行的方式,这就为投资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外国证券提供了可能。目前,大多数公司海外发行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所以购买存托凭证成为国际投资组合的重要渠道。

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DR),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属公司融资业务范畴的金融衍生工具。存托凭证一般代表公司股票,但有时也代表债券。1927年,美国人J·P·摩根为了方便美国人投资英国的股票发明了存托凭证。以股票为例,存托凭证是这样产生的:某公司为使其股票在外国流通,就将一定数额的股票委托某家中间机构(通常为银行,称为保管银行或受托银行)保管,由保管银行通知外国的存托银行在当地发行代表该股份的存托凭证,之后存托凭证便开始在外国证券交易所或柜台市场交易。存托凭证的当事人,在国内有发行公司、保管机构,在国外有存托银行、证券承销商及投资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存托凭证是由存托银行所签发的可转让股票凭证,其所有的权利与原股票持有人相同。

美国存托凭证一直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存托凭证产品。根据美国有关证券法律的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必须在美国,注册地不在美国的企业,就只能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另外,美国的一些机构投资者如美国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等不允许购买外国股票,但是它们却可以购买在美国上市且向美国证管会登记的美国存托凭证。美国存托凭证由美国银行发行,每份包含美国以外国家一家企业交由国外托管人托管的若干股份,在美国市场进行买卖,交易程序与普通美国股票相同。美国存托凭证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美国股票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外国企业必须向代为发行的银行提供财务资料。美国存托凭证不能消除相关企业股票的货币及经济风险。

(3)投资共同基金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投资于外国证券市场的共同基金来实现国际组合投资,这也是个人投资者最好的选择。投资于外国证券市场的共同基金可以分为五类:

①全球基金。全球基金也称为世界基金,广泛投资于全球证券市场,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亚洲、拉美、欧洲的新兴市场。但全球基金并不一定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投资,可能会集中于几个证券市场。例如Idex全球股票基金将20%的资产投资于美国,11%投资于英国,8%投资于法国,日本和德国各投资了6%。

②国际基金。国际基金也称为外国基金,广泛投资于除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国际基金和全球基金的差异在于是否对基金注册所在国市场进行投资。同全球基金一样,国际基金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投资侧重点。例如,忠诚国际分散基金将其资产投资于44个不同的国家,而Oakmark国际中小市场基金则投资于世界上几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泰国、中国、中国香港和土耳其。

③区域基金。区域基金特定投资于世界上某一地理区域的证券市场。例如,区域基金可以集中投资于东南亚国家的证券市场。

④国家基金。国家基金在本国市场以外的单一国家进行投资,如中国基金、韩国基金、日本基金等。

⑤新兴市场基金。新兴市场基金是专门投资于新兴市场的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