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需求概述

货币需求概述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微观货币需求的分析主要研究每一个经济单位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并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微观货币需求总和往往大于宏观货币需求。以上五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客观因素。货币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它包含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一)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各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量,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如8万元人民币、1万美元等,通常用M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各经济主体对货币的真实需求量,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P。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所引起的物价变动的影响。

(二)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

根据货币需求的动机,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前者是指个人、家庭或单位等各种经济主体在主观上希望拥有多少货币,是一种占有货币的愿望。后者是一种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是指个人、单位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能满足其正常生产和交换及正常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货币需求。依据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质上无限、量上有限的特征,主观货币需求在量上是无限制的,是一种无约束性的无效货币需求,这显然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就客观货币需求而言,又可分为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

(三)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因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应该保有的货币量。对微观货币需求的分析主要研究每一个经济单位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并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因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保有的货币量。对宏观货币需求的分析,主要在于根据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的货币量,从而为货币供给决策提供依据。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一个经济单位着眼,探讨每一个经济单位持有多少货币最为合算,即持有多少货币的机会成本最低和所得效用最大;而后者则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去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的货币量。二者的联系在于:前者是后者的构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括,但前者的总和并不等于后者。微观货币需求总和往往大于宏观货币需求。

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一)收入水平

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以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间隔两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当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当其收入减少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减少。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延长,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相反,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缩短,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

(二)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消费倾向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大;消费倾向越小,货币需求越小。

(三)利率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原因在于:第一,市场利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就会上升,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市场利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第二,市场利率与有价证券的价格成反向变动,利率上升,有价证券的价格下跌,吸引投资者购买证券,货币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四)信用的发达程度

一般情况下,信用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信用程度越发达,金融市场越完善,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就越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小;反之,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五)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

这三个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六)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以上五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客观因素。货币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活动的影响。一般地说,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货币需求有如下关系:一是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人们往往预期利率将下降,而有价证券价格将上升,于是人们将减少手持现金,增加有价证券的持有量,以期日后取得资本溢价收益,反之亦然。二是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三是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专栏7-1

小故事两则

(一)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 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拿了这张1 000元钞跑到隔壁屠夫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 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 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 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吃饭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 000元,这名服务员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 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 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二)

第二天,这个客人回来了,他挑了一个房间,付款睡觉。老板不欠钱了,于是他开始用钱去消费。

客人带着一台机器,每天付钱住在旅馆,而他付的钱就在小镇里流通。

一周之后,这个小镇开始繁荣。

一月之后,这个小镇开始富裕。

一年之后,这位客人打开房间的门,拿出印了整整一年的钞票,买下了整个镇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