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农村合作银行:“一体两翼”为地方经济发展输血
自2006年10月挂牌开业以来,新余农村合作银行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实施“一体两翼”的信贷政策,一方面,强化自身信贷投入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挖潜全省信用联社社团贷款和向全省其他信用联社转贴现的“两翼”功效,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输血,全力为推进地方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0年9月底,新余农村合作银行各项贷款67.7亿元,比2006年9月底净增38.61亿元,年均增长23.71%。四年来,累计发放贷款339亿元,其中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8亿元、农业贷款17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148亿元。贷款市场份额年均达20.8%,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位。贷款余额和客户户数均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有效支持了新余经济建设。同时,为弥补新余农合行资金不足,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余农合行率全省农村信用社之先组织全省其他信用联社发放社团贷款,累计吸引市外其他农合行(县联社)投入信贷资金38亿元。积极主动开办票据业务,累计贴现54亿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4亿元,并向全省45家联社办理了转贴现33.7亿元,充分发挥了新余农合行融资功能,最大限度增强了对全市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力度,从而使新余农合行承担了全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90%以上的农业贷款、100%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和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
二、基本做法
近年来,作为新余唯一的法人银行,新余农合行以支持新余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突破工业3000亿”的目标,积极转变信贷工作思路,实施“一体两翼”信贷政策,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在全力加大自身信贷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寻求市外省内社团贷款的“活水”和转贴现的“出路”,拓宽支持新余重点建设融资的渠道。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自身的主体作用
新余农合行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入力度,用足用活信贷规模,将全部资金除上缴法定准备金和备付金外,全部发放了贷款,全力支持新余经济社会发展。
——助推项目建设。螺杆膨胀发电机项目是国家鼓励并大力扶持的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该项目具有科技含量高、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江西华电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9年10月,新余农合行董事长刘智武在走访江西华电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时,得知该公司急需资金扩大产能,当即根据项目工期、规模、产能等情况向其发放贷款2000万元,并承诺尽快完成对该项目的评估授信,支持项目做大做强。
这是该行服务项目建设的一个小事例。这样的事例在该行不胜枚举。四年来,新余农合行共营销光伏、新材料、城市建设等52个重点项目58亿元,为新余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为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便落在了新余农合行人的肩上。为此,新余农合行对省、市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按农业建设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以及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项目成立相应的项目对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积极主动走出去,下企业,访政府,详细了解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内容和融资需求等,高位推动项目融资对接工作。各支行定期走访政府重点工程办公室,全面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和储备力度。客户经理主动开展上门调查,遴选优质项目,积极介入跟进,为项目提供“零距离、一站式、全天候”贴心的金融服务。
——扶持中小企业。“没有新余农合行的支持,就没有我们恩达公司的今天。”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的一句话道出了企业成长发展之路。
随着机器的购进,厂房的扩建,公司很快陷入一个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当新余农合行董事长刘智武得知这个情况后,亲自上门进行调查研究,并果断决定贷款30万元给恩达公司。起初的30万元贷款成了该企业的“孵化器”。如今,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的夏布产品畅销韩国和东南亚,年均出口创汇超过100万美元,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
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10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这仅仅是新余农合行通过向众多经营效益好、竞争能力强、市场前景优的中小企业注入资金、发挥“孵化器”作用的一个缩影。截至2010年9月底,新余农合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5.97亿元。
作为一家地方性法人银行,新余农合行始终坚持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提出“扶强助弱并举”的信贷思路,不仅重点支持一批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广阔、经营效益明显的企业,而且对暂时面临困难但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也千方百计给予支持。据统计,全市80%以上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新余农合行的信贷支持。一批在金融风暴中“弱不禁风”的中小企业在新余农合行的支持下得以劫后余生,并逐步走出困境;还有的企业借助新余农合行的信贷支持,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在支持中小企业上,新余农合行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要求各支行全面实行信贷客户经理制度,对中小企业全面实行驻企业(公司)客户经理制,注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无缝隙、全覆盖”服务和管理。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政银企联席会,建立与政府、客户定期沟通的常态机制,加强政银企之间的联系。改进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结合新余工业化率较高的实际,创新推行“各支行特色定位、分理处片区管理”的“双层经营模式”,在城区支行实施信贷业务分类改革,将信贷业务按客户性质和贷款用途分成四类,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中心、物业贷款中心、商贸三产贷款中心和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中心等,实行专业人做专业事。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创新出台了“长贷通”、“诚贷通”、“个贷通”等信贷产品,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行贷款受理、审批服务限时制,对中小企业客户申请的业务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受理与否、贷与不贷的明确答复。同时实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授信管理,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审查审批工作效率。
——关注特殊群体。在支持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同时,新余农合行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为其就业创业伸出援手。
“没有你们农合行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江女士发自肺腑的一番话,道出了她对新余农合行的感激之情。2006年,江女士从单位下岗后,一直想开个服饰专卖店,但是资金欠缺让她一筹莫展。在国庆节那天,她看到新余农合行在晶港城搞宣传,就前去凑凑热闹,没想到新余农合行还有下岗再就业贷款,于是她看到了创业的希望。后来,她通过小额担保中心为其担保,顺利借到5万元贷款。如今专卖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年收入达5万余元。
下岗职工再就业事关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支持下岗职工创业致富,新余农合行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开展调查,逐户解剖分析,找准支持下岗职工创业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切入点,畅通再就业工程的信贷渠道。对于下岗再就业贷款的信贷审批条件,在遵循国家信贷政策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程序,并提供多种信贷业务服务。与此同时,新余农合行积极主动与市政府及劳动部门沟通,探索支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结合新余实际,大力推广下岗再就业贷款,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创业梦想。四年来,新余农合行承担了全市100%的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累计发放贷款3.8亿元,支持带动了7.6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挖潜“两翼”的强大功效
面对新余经济发展的巨大资金缺口,在新余农合行资金运用到极限的情况下,为克服自有资金不足,以及受贷款单户比例、贷款集中度等约束,新余农合行千方百计想办法,利用其平台积极吸收市外的资金。一是牵头组织市外省内其他信用联社的社团贷款,直接放款给新余的重点企业;二是向市外省内其他信用联社转贴现,竭力盘活资金,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牵头组织社团贷款。新余农合行在全省农村信用社率先组织的社团贷款,是指由新余农合行发起、动员市外省内多家农村信用联社组成社团,基于相同的贷款条件,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其特点:一是新余农合行作为牵头行将借款人提供的资料编辑形成信息备忘录,供市外省内各农村信用联社决策参考,同时对借款人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在此基础上,各信用联社进行独立的判断和评审,作出贷款决策。二是贷款法律文书签署后,由新余农合行统一负责合同的执行和贷款管理。三是各信用联社按照社团协议约定的出资份额提供贷款资金,贷款到期按比例收回贷款本息。四年来,新余农合行共组织全省107家(次)县级联社(合作银行)向新余发放社团贷款11笔,总金额达11.22亿元,吸引市外其他农合行(县联社)投入信贷资金10.22亿元。
2.做大转贴现规模。新余农合行所做的转贴现,主要是客户或者企业将未到期的票据到新余农合行贴现,而新余农合行将已贴现票据再向市外省内其他信用联社(合作银行)进行转贴现,按照汇票金额扣除一定利息后提前取得票款的资金,从而有效放大新余农合行的可用资金。截至2010年9月底,新余农合行累计为新余146家中小企业办理直接贴现37.1亿元,通过转贴现引进市外资金37.5亿元,在全市票据市场所占份额逾四成。近年来,面对票据市场利率过低、利润空间狭小的严峻形势,新余农合行加大票据业务营销力度,主动上门收票,细化服务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质量。千方百计加大票据转贴现力度,拓宽转贴现渠道,以此带动票据业务更大发展。目前新余农合行正在积极主动与省联社沟通与协调,拟全力打造成全省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票据中心、社团贷款中心和资金营运中心,以进一步提高其对外的融资能力。
三、主要成效
新余农村合作银行发挥自身信贷投入的主体作用,牵头组织社团贷款及转贴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其支持新余经济社会发展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全省农村信用社部分县级联社(合作银行)富裕资金出路问题,又有力支持了新余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多赢”格局。
(一)最大限度解决了其支持新余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由于受资金不足以及单笔贷款比例和贷款集中度的影响,新余农合行对资金需求量大的优质项目的支持感到力不从心,这样使其损失了部分优质客户,同时,也制约了其对新余经济社会贡献的进一步放大。通过采用社团贷款以及转贴现方式,募集资金有侧重地选择一些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建设工程等好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其支持新余经济社会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二)切实满足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随着新余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当前全市100个重点项目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新余农村合作银行以社团贷款为平台,组织市外省内各信用联社(合作银行)发扬“抱团”精神,举全省农村信用社之力,可切实满足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的大额资金需求。
(三)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新余农村合作银行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在自身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对符合条件的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积极以社团贷款和转贴现方式给予信贷支持,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难题。
(四)有效解决了全省系统内富裕资金出路问题
当前,部分县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不多,经济发展不快,导致部分信用联社(合作银行)的存贷比偏低,这样组织社团贷款和转贴现,不仅解决了部分联社(合作银行)的富裕资金出路问题,提高了其资金营运效率,而且也推介了新余,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使更多的人对新余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