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亿美元+亿美元使美国垂涎三尺

万亿美元+亿美元使美国垂涎三尺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广场协议”的相关条款,5国将联手实现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有序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5]中国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俄罗斯的6000亿美元,总使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利益集团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通过美元贬值,使大量的外汇储备缩水。6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034亿元,同比少增9270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4%,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323亿美元。

(三)重点进攻目标:2万亿美元+6000亿美元使美国垂涎三尺

全世界深埋地下的名贵资源、堆积如山的财富,总是促使本性贪婪至极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垂涎三尺。

1.重操旧伎俩——打压两大国:意在让中国与俄罗斯重蹈日本的覆辙

人们不应该、也不要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积重难返、一蹶不振。弹指一挥间,一个协议击溃了一个经济强国。美、英、德、法四国联合攻击日本,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萧条——时至今天,日本还未能走出萧条的境地。

案例之一: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5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后5国发表联合声明—“广场协议”。按照“广场协议”的相关条款,5国将联手实现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有序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按照当时的普遍认识,发表“广场协议”主要是为了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上升。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3年里,日本的贸易盈余迅速从69亿美元猛增到205.3亿美元,之后又飙升至336.1亿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而在“广场协议”发表几小时后,美元开始走向了疯狂的贬值进程,进而持续两年未见止跌迹象,其中美元兑日元贬值达到了50%。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广场协议”成为日本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

“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强权是日本。日本当时非常嚣张,不但出口汽车、家电到美国,而且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贸易赤字,美国老百姓简直气疯了,区区日本小岛国家,能够创造如此多的外汇存底,而且给美国造成这么大的经济压力,那是美国很难忍受的。而且最令美国人难以忍受的是日本的三菱公司竟然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不是一般人可以收购的。它代表了美国精神,像麦当劳、可口可乐一样。”[2]

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超限战发生了,即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和美国政府合谋攻击日本。导致日本经济20多年的萧条,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时至今日,人们会越来越看得更加清楚:“广场协议”实质上就是一个打压日本经济的惊天阴谋。

案例之二:当时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和英国、德国、法国,一起联合签订的这个“广场协议”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由于各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因此要求日元升值。其实,这个协议本身就是一场阴谋,因为当时这个协议要求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一旦签字确认之后,就等于送了一个非常清楚的信号给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即日元要升值了,就这么简单。所以大量的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炒日元,越炒日元就越升值。

同时,美国财政部对日本央行施压,要求其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就是让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炒汇率,然后美国政府通过财政部施加政策压力,强迫日本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由于利率降了、信贷放宽了,导致日本信贷泛滥,日本各大商社都借钱做大做强;日本老百姓借钱炒楼,炒股,买产品。因此,许多热钱流入市场的结果就是炒什么什么就变成泡沫,炒楼,楼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买产品,通货膨胀。所以,到最后,在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和美国政府的合谋之下,日本发生了诸多经济现象:汇率上升;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这和我们2007年所发生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两者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日本之所以产生这四种现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的操纵之下,形成了流动性过剩。事实上信贷泛滥就叫做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说这个社会钱太多了,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所以造成了泡沫现象。

于是,危机就来了:楼市泡沫、股市泡沫,还有通货膨胀,而且日本的商社借了很多钱,使得他们的资本负债比例失调,企业的负债比例有时候高达四、五百倍,这种现象的确是不可想象的。高负债的结果,就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过大,结果一系列虚假繁荣就爆破了,从而使得日本经济到现都难以恢复元气,永远成为美国的附庸国。[3]

案例之三:继打压日本之后,到了1997年之前,亚洲“四小龙”与“四小虎”和日本一样,又通过出口,给美国造成极大的压力。结果从索罗斯1997年狙击泰铢开始,产生了一场可怕的亚洲金融危机。而亚洲金融危机过了之后,“四小虎”死了,“四小龙”死了两只半,后果惨不忍睹。就以香港为例而言,香港经过这一次打击之后,股指从18000点跌到了6000多点。然后房价平均跌了6成,这一切全部被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席卷而去。一直到2004年之后,通过中央政府的自由调控政策,香港才慢慢恢复过来。[4]

案例之四:在此之后,新兴市场化国家越南,由于外资大量流入,炒股、炒楼、买产品,从而形成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导致通货膨胀,汇率不断地上升,出现了和日本同样的现象。结果楼市跌了,股市跨了,泡沫爆破了,但是通货膨胀泛难,结果越南的金融危机摧毁了越南经济。[5]

2.中国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损失惨重

中国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俄罗斯的6000亿美元,总使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利益集团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通过美元贬值,使大量的外汇储备缩水。前文已述:这次次贷危机及其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致使全球财富损失了大约50万亿至60万亿美元。在美元一路贬值的过程中,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了财富的大幅度缩水。时寒冰以2008年3月为例,当月美元相对国际主要货币跌去2.6%,如果假定中国外汇储备90%是美元,这一个月就蒸发了357亿美元。这个算法虽然不严谨,但是,美元贬值给我国的外汇储备造成了巨大损失与冲击。其实,在大危机及其后危机时代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外汇储备,伴随着美元的贬值而缩水之外,还伴随着金融安全、股市暴跌、通货膨胀、失业加剧、社会动荡等问题。

2005年以来至今,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在2005年7月达到了7327.33亿美元;2006年2月底达到了8536.82亿美元;2008年9月达到了19055.85亿美元;环球外汇网2010年7月13日报道:我国外汇储备近3年首现负增长,6月份又小幅回升。中国央行11日公布了最新的国家外汇储备数据,截至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同期中国黄金储备为3389万盎司,新增人民币信贷4.63万亿元。6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6034亿元,同比少增9270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9.4%,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323亿美元。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8日晚间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为8684亿美元。这样算来,8月份我国增持美国国债达217亿美元,这也是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对美国国债最大的一次单月增持。其中,净增持长期美国国债121.24亿美元,短期国债95.76亿美元。

2010年9月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外汇占款增加2429.77亿元,较上月大幅增加42.2%。这是自今年6月份汇改重启以来,外汇占款增加值连续第2个月回升。截至8月末,我国外汇占款余额达21.04万亿元,8月新增外汇占款较7月的初步数据1709.11亿元,增长约42%,较7月的正式数据1997.48亿增长21.65%。笔者预测,2012年、201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会上升到3.3至3.7万亿左右。

居高不下的中国外汇储备,很可能吸引美元的贬值,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关键的因素。因为美国债台高磊。一方面用印钞的办法、另外一方面用美元贬值的办法来稀释欠债。

时寒冰语重心长地告诫国人:“次贷危机给中国海外投资带来的损失是巨大而惨烈的,这应当促使我国以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对待在海外的投资。如果中国因此觉醒并成熟起来,那么,尽管心中疼痛,尚可承受,最怕的是一错再错、永不自醒。”[6]

3.俄罗斯的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几乎血本无归

有关资料表明:2008年之前的俄罗斯还沉浸在经济“黄金10年”的发展快乐当中,直到2008年6月,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还乐观地表示,俄罗斯已经跻身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列,并有望在当年上升至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纳比乌林娜也表示,俄罗斯外汇和黄金储备接近6000亿美元,当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有望比2007年增长33.3%。然而,到了2009年元旦,一切似乎都改变了。俄罗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展望2009年时指出,2009年对俄罗斯来说,将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09年俄罗斯预算收入将出现1.5万亿到2万亿卢布的赤字。俄罗斯经济趋势骤然逆转的原因,其实质是美国人算计的。

郎咸平进一步指出:美国千方百计阻挠俄罗斯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其实油价从147.27美元一桶跌到35美元一桶的目的,那就是要算计俄罗斯。俄罗斯是蛮可怜的一个国家。从戈尔巴乔夫时代就开始慢慢进行改革,而且这几次改革都不太成功。

案例分析之一:俄罗斯的国企改革思维,是希望突然之间能够把低效国企变成像美国企业一样的大众持股公司,而帮他们设计方案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萨克斯和史莱佛教授。那么,他们是怎么样把俄罗斯的国营企业通通变成大众持股公司的呢?于是,他们就发行了兑换券(voucher)。郎咸平举例说,假设给每个人100张兑换券。你可以拿兑换券买公司,比如说这家国营企业的价值是10000张兑换券,如果你拿100张兑换券去换,那可以换多少股权呢?按100除以10000,等于1%的股权。于是,他们在想,如果每一个老百姓都拿自己的兑换券去换股权的话,突然之间,俄罗斯的国营企业就会变成像美国一样的大众持股公司。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俄罗斯人对这个没兴趣,他们根本不想当持股1%的小股东。他情愿拿着兑换券去黑市卖掉,去吃一个麦当劳汉堡包,或者喝一瓶伏特加酒,叫他当小股东,他一点兴趣也没有。结果在当时产生了大量的黑市,于是买兑换券成风。

当时俄罗斯有7名最聪明的人,他们勾结俄罗斯的银行和财政部,用国家的钱收购全国的兑换券,收购完成以后突然兑换。结果俄罗斯从国家所有就变成这7个人所有了。这7个人把俄罗斯的企业买下来之后,对俄罗斯造成极大伤害,因为不生产了,煤挖出来卖掉,战斗机卖掉,军械卖掉,树木砍下来不加工卖掉。因为这是最省钱的赚钱方法,什么工作都不要做,什么都直接卖了,结果把整个国家都卖掉。到了1999年左右,俄罗斯整个国家的GDP大跌50%,俄罗斯的GDP只相当于中美洲的墨西哥的水平,因为整个国家被这7个人卖光了。

案例之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可以知晓替兴。历史是一面镜子,经常照照,就可以看到兴衰的影子。随着1989年11月不断扩张的反政府非暴力烛光运动,象征着分割东西“铁幕”的柏林墙的倒塌,于是冷战结束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彻底破产了,国家解体了。自然这标志和象征着自由、民主、繁荣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平演变”集大成的胜利。东、西欧包括世界上许多的人们认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人间天堂美梦似乎就要变成现实、快要实现了。可是,“随着华盛顿和西方将所谓的‘休克疗法’经济政策强加给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计划经济,人们的兴奋没有能维持多久。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为将整个经济进行转型这样复杂的任务做好准备,更何况此次转型涉及像华沙条约国家和前苏联这样内部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经济区域,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立即进行‘市场改革’,其技术官僚们遵照美国财政部张、前华尔街银行家罗伯特·鲁宾的指令,要求马上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国营工业实施私有化,将卢布和其他相关国家的货币贬值。”[7]“毫不夸张地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谓的‘休克疗法’,为持有美元的西方投机家,如美国对冲基金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逃亡在外的金属交易商马克·里奇以及瑞士信托或大通等这些贪婪的银行,打开了以相当于实际价值一个零头的价格掠夺俄罗斯王冠上的明珠—从石油到镍、从铝到铂—的大门。”[8]的的确确“在腐败的叶利钦时代,一小撮掌握了价值连城的国家原材料资产的俄罗斯商人,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他们被媒体准确地称为俄罗斯寡头,财富使这些人变成俄罗斯的新主人—金钱的主人。但他们的新财富主要以美元持有。因此华盛顿认为,他们被绑定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身上。华盛顿的战略是通过控制新亿万富翁金融寡头来控制俄罗斯。”[9]“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休克疗法’强加给俄罗斯的后果是:失业加剧,生活水平下降。为数众多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或足够的医疗保障,学校关门,住房破败不堪,俄罗斯青年中开始吸毒和染上艾滋病的现象。”[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包括大幅度消减国家补贴,而在原来俄罗斯的经济中,从幼儿园到医疗的所有必要的社会服务都由国家提供。在俄罗斯人民付出2300万年轻人的代价,用战斗把英国、法国和西方从希特勒主宰的恐怖中拯救出来之后,俄罗斯再次被推入地狱。许多上了年纪的俄国人见证了这样的怪事,这就是西方对华约解体表达感激的奇特方式。”[11]美国的目的,众人皆知:前苏联解体之后,华盛顿对中亚地区侵略性政策背后的意图,就是控制能源——庞大的石油和天然气。

不知道为什么,历史总是爱捉弄那些表明上聪敏、但骨子里却愚蠢至极的家伙们:前苏联的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通过“公开性”和“改革”的“新思维”,试图从内部恢复前苏联的活力的尝试彻底地失败了!在至今乃至以后的历史长河中,留给后人的只是沉痛的思考。作为允许西方通过充满争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向“资本主义乐园”转型的回报,至少获得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的郑重承诺:美国不会将北约东扩,不会将北约扩展到刚刚得到自由的前华沙条约国家。在一时间内表面上是这样。但是,后来的事实却事与愿违。当时,尽管华盛顿作出了承诺,签署了协议,但是,墨迹未干,老布什与克林顿违背了承诺,美国逐个引诱华沙条约成员国加入不断向东扩展的新北约。老布什这个作为富裕家族的后裔代表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老布什这个家族通过数十年来与显赫的洛克菲勒家族所属的石油及其军事工业利益集团的联盟获得了非常丰厚的财富。老布什宣布:“我们胜利了”!曾经与美国在军事实力上相抗衡的前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时代,被美国当猴耍了。精疲力竭的俄罗斯解散了曾经势均力敌的与北约对立的华约,撤出了从东欧到其他地区的俄军部队。于是,前苏联卫星国与前苏联自身的一些地区纷纷宣布离开前苏联,建立自由的共和国。例如,格鲁吉亚共和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国家。尽管在1917年革命之前的沙俄时代,格鲁吉亚就是俄罗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国的阴谋怂恿下,仍然没有逃脱国土被分割、国家被解体的命运!

最后普京上任了,逐渐在挽回着颓势。普京上任后,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跟权威,为了国家的利益,立刻把7大寡头里面的石油大王霍多尔科夫斯基抓了起来,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俄罗斯走过这一段艰辛的路程之后,才开始了稳定的发展。[12]

案例之三:有人将普京上台整顿俄罗斯的这段历史称之为“普京中兴”。普京上台时说,“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为了带领俄罗斯走出低谷,普京所需要的是一个切实而高效的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的“发改委”即经济发展部,规划了双轨制的国家战略发展方案—利用高能源价格和低廉的国际资金将俄罗斯做大做强。这个发展战略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因为近些年来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如铁矿石、石油的价格不断上升,而俄罗斯出口的大宗物品就是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钢材等等。所以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的结果,使得俄罗斯全国产生了误判,误判这是由于供需关系原理而造成了价格上升。

郎咸平指出:近些年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上升不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其价格基本上都是违反供需原理的,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取得的定价权决定的。因为这个意义太重大了,因为能源价格的波动不是供需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操纵的泡沫。而俄罗斯由于对这种情势出现了误判,认为这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需求上升而使得能源价格上升。

这个误判带来的结果非常严重。由于因俄罗斯的误判,所以国际金融炒家刚好逮着这个空子,准备算计它一把。由于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的企业都出现了误判,认为是供需关系所造成的价格上升,也就是由于需求过大所造成的价格上升。因此,它们继续扩大生产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和钢材,继续大量出口,钱越赚越多。

到了2008年底,俄罗斯所积累的外汇接近6000亿美元。这些钱的用途,基本上和我们的做法差不多,都去买美国的国债了。但是由于企业和政府同时误判,他们对未来寄予无限美好的憧憬,认为按照这种局势走下去的话,俄罗斯会越来越强,因为价格不断在上升。所以他们就希望通过这种高能源价格的方式去发展,于是他们开始向国际银行团去借钱。为什么向国际银行团借钱?因为俄罗斯的利率实在太高了,而国际银行团的资金成本又很低。

国际银行团的利率只有2%左右,而俄罗斯本国的资金成本非常高。2008年12月时,把俄罗斯与美国的基准利率来比较,美国当时的基准利率接近0,俄罗斯是13%。如果俄罗斯人在2008年年底买车子的话,汽车贷款利率是16%,所以俄罗斯的大企业,根本就不想向俄罗斯的银行借钱,因为利息太高。而国际银行团给他们的贷款利率是2%左右,国际上最低的利息就是银行间的拆借利息,这些国际银行团在此基础上再加一点点借给俄罗斯企业。这些银行主要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德国商业银行、德勒斯登银行、富通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这些银行团以2%左右的低利率大量借钱给俄罗斯的企业。

俄罗斯的双轨制发展战略,能源价格不断地上升,俄罗斯企业越赚越多,而且再利用国外银行团给它的低息贷款,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去做大做强。所以俄罗斯的股价到2007年年终时跳上了新的高峰——达到了2000多点,相当于我们股市的6000多点。

2000—2008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0%,工业增长了75%,投资增长了125%。这些指标让俄罗斯重新回到世界经济10强的行列。与此同时,2007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990年的指标。这意味着,俄罗斯不仅摆脱、而且最终结束了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美国“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迪米特里·赛姆斯在详细研究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后指出,俄罗斯仍然是“一只熊”,美国现在与俄罗斯对话时必须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像叶利钦时代那样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的病弱大国”。俄罗斯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将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大部分资产和收益收归国有的政策,这使得俄罗斯成了能源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国际金融炒家已经将精心设计的陷阱挖在了一个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当国际银行团借钱给俄罗斯的时候,是需要抵押的,就是用资产或这种有泡沫的股票做抵押。用那么高价格的股票做抵押,所以这些企业非常高兴,欢欣鼓舞地把股票做抵押品。他们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他们总共向国际金融资本借了5000亿美元,而俄罗斯的外汇也不过6000亿美元。

俄罗斯企业借了50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而且基本上用资产或者股票做抵押,因为他们认为股票升值了,用这个做抵押,自己占了便宜,他们甚至内心深处还在嘲笑国际银行团,怎么用这么高市盈率的股票做抵押,这难道不怕有风险吗?

高能源价格加低资金成本,这就是俄罗斯前些年的发展战略。结果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石油价格会从147.27美元一桶跌到35美元以下一桶。石油价格跌到35美元以下一桶,那就意味着俄罗斯这些大型企业,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欧亚集团等等,全部出现了亏损。而俄罗斯股市的股指由2000多点跌到500点,这样的跌幅跟中国股市差不多,跌了70%。就在这个时候,欧美银行团竟然同时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而且被扯进去的还不止是俄罗斯的这些石油、天然气、钢材和化工企业,连俄罗斯的三大银行也都向国际银行团借了钱,包括俄罗斯的农业银行、储蓄银行、对外贸易银行。因为利息与成本低,所以他们也都开始借钱,这样一下子就把整个国家的大银行、大企业全部套进去了。而就在这个时刻,国际银行团要求还钱。

原来这些企业就是靠着能源出口赚了大钱,尔后能源价格一跌,都亏损了,还不起贷款,股票不值钱了,甚至不能够卖股票还款,股票从2000到点跌到500点,根本不值钱了,这样的股票就算卖掉也值不了多少钱,还不了会有什么结果呢?于是,这些企业的抵押品全部没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三大银行,加上俄罗斯大型企业的股权几乎都被这些国际金融资本控制了,因此说俄罗斯前些年等于白忙了一场,忙到最后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忙到最后才发现是替国际金融资本而忙,忙到最后把股权拱手让给别人。走到这个地步是多么危险啊!俄罗斯人心头是什么滋味呢?[13]

案例之三:俄罗斯推出救助企业的方案。俄罗斯出台方案,开始救助企业,希望把股权赎回来。根据国际金融炒家的思路来算账,俄罗斯能够拿多少钱出来赎回股权。如果这是国际金融炒家有意算计俄罗斯的话,他们一定是步步为营、精心策划的。

俄罗斯10年来的经济繁荣几乎完全是建立在高能源价格基础之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占了俄罗斯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且俄罗斯没有将喷涌而来的大笔石油收入运用到经济发展之中。在世界金融风暴和国际油价下跌的双重夹击下,俄罗斯的股市急转直下,全年跌幅超过70%。股市暴跌的同时,俄罗斯几大能源巨头纷纷向政府伸出求援之手,一向兴旺的俄罗斯楼市也开始出现低迷的征兆,抵押贷款市场局势日渐复杂。在这种危情的关键时刻,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对企业实施救助。

有关资料表明:俄罗斯政府手中有两个储备基金:俄罗斯的储备基金,总共有5万亿卢布多一点;俄罗斯的国家福利基金,大概有3万多亿卢布,加在一起有8万多亿卢布,等于2万多亿人民币。但是储备基金和福利基金有它的特定用途,主要是教育、退休、国防等等的支出。所以,到最后俄罗斯拿出了4万亿卢布,大概等于1万亿人民币,折合1400亿美元。俄罗斯倾其全国的财力只能拿出1400亿美元,而俄罗斯的这些银行和大型企业所借的外债却是5000亿美元,而你最多只能拿出1400亿美元,所以它只能赎回25%的股权跟资产,剩下的75%就赎不回来了,因为钱不够了。其实,在俄罗斯政府救助企业之前,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就已经完成了算计俄罗斯的布局了。

俄罗斯剩下4万亿卢布,是储备基金或者是福利基金,不能再用了,因为还有国防、教育、退休的用途,如果现在俄罗斯的储备资金还是不够的话,下一个可以运用的就只有财政盈余。可是2008年俄罗斯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是9万亿卢布,总支出是9.5万亿卢布,所以还有点小赤字。可是这个9万亿卢布怎么赚回来?那是每一桶石油的价格都在95美元以上才能赚回9万亿卢布。所以,如果2009年俄罗斯政府想通过压缩支出,通过财政盈余来做补贴,赎回这些股票的话,就必须得有充足的财源,如果再想拿回9万亿卢布的话,那么油价要维持在95美元一桶才有可能。可是油价如果在60美元一桶以下的话,俄罗斯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如果油价在40美元一桶以下的话,俄罗斯还会有国际收支的赤字,也就是说石油价格只要是40美元一桶以下,俄罗斯连后续资金都没有了,一刀给你全部斩断。换句话说,俄罗斯只能赎回25%的股权,剩下75%的股权是否能赎回就寄托在未来的财政盈余或国际收支盈余上,现在这似乎也无望了。所以,油价跌到40美元一桶以下,这会把俄罗斯未来的财源全部给一刀斩断,斩断的结果是俄罗斯永远赎不回那75%的股权。同样,算计俄罗斯的这些国际金融资本又是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投资公司等等。

现在俄罗斯的银行和企业与中国被套牢的大型企业一样,而油价从147.27美元一桶跌下来,那就是俄罗斯赖以生存的石油、天然气、化工、钢材的出口全部亏损,而亏损也就是这些国际银行团要求他们还款之时,因为还不了钱而只能将股权拱手相让。

如今,俄罗斯在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下痛苦地呻吟着,莫斯科的两个股市曾经几度出现停盘,而几乎每天都有大公司宣布他们的缩减措施:建筑业、汽车制造业、连锁餐厅、媒体业以及原料生产业……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列得很长。这一切让人们看到,金融与经济危机可能比所有人想象得还要复杂许多、残忍许多,在金融与经济危机之下,才暴露出了金融超限战更加惨烈的真实面目,而又有谁能知道国际金融大鳄及其国际金融炒家们的下一个陷阱在哪里呢?[14]

好在笔者写这个例证的时候,2010年10月18日国际石油价格每桶回升到了80美元以上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