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迁移对政府经济调控的适应

企业迁移对政府经济调控的适应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企业倾向于平均税负较轻、公共产品投资带来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经济区位从事经济活动;而倾向于离开税负较重、且公共产品投资不足的经济区位,因为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易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而后者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活动成本费用上升,不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

9.2.2 企业迁移对政府经济调控的适应

政府经济调控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内外环境的影响,促使区位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区位决策,企业必须适应政府经济调控带来的内外环境的改变和区位因素演进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市场和非市场行为影响政府决策,为自身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5)

1.企业迁移要重视政府经济调控的影响

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轨时期的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体系中,政府经济调控对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企业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样,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经济调控及相关制度安排仍然对企业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政府经济调控对企业迁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通过宏观财政税收政策,影响公共产品投资与非公共产品投资的产业和地域空间流向,进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指向与地域空间指向,最终影响企业迁移。一般而言,企业倾向于平均税负较轻、公共产品投资带来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经济区位从事经济活动;而倾向于离开税负较重、且公共产品投资不足的经济区位,因为前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易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而后者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活动成本费用上升,不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二,政府通过宏观货币金融政策,影响货币资金的市场流向和成本,对企业投融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政府通过利率、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等经济杠杆对货币资金的市场流向和使用成本进行调控,进而达到扩大或收缩市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目的,进而对经济进行调控。因为银行利率和资金供求关系的调整改变,必然使不同经济区域的投融资成本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在非均衡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会表现为不同经济区位的经济活动成本与交易费用的地域空间差异,引导着企业向获利能力较强的优势经济区位移动,离开获利能力不足甚至会发生亏损的经济区位。

第三,政府通过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引导产业流向和配置,使得一些产业在某些区域的发展受到鼓励或抑制,进而达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的。在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城市,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在一些沿海地区和新兴工业城市,则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当国家限制或鼓励某类产业发展时,对各个不同的经济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这些影响选择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区位。

第四,政府通过差异性区域发展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某些经济区域流动,促使某些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或为某些经济区域提供特殊的发展援助,这也会对企业迁移产生影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国家实施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国的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东部沿海集聚,同时也引导着企业经济活动指向东部沿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以缩小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别,使部分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流动,一些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指向西部地区。可见,政府区域发展政策对企业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会对国内市场带来影响,也会对国际经济市场竞争和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迁移。我国加入W TO以后,国外的企业要加入到国内市场竟争中来,一些国内的企业也会到国际市场上参与投资、经营和竞争。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一些企业会被淘汰,而另一些企业会发展壮大。企业的这些调整和变动都会引起企业在区位上的调整。

总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公共支出、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调整,影响经济体系中的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使得不同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成本、获利能力、交易费用产生差异,引导着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调整。另一方面,政府还通过其经济与非经济行为,对社会经济体系运行的制度体系和历史文化传统产生影响,促进制度变迁和文化演进,进而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制度条件和历史文化基础产生影响,最终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企业迁移适应政府经济调控的表现

政府经济调控直接影响到企业迁移取向,企业迁移必须适应政府经济调控的要求,才能选得较优的区位,在市场竞争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在选择区位中适应政府经济调控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因为企业迁移也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其一,企业迁移应充分利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所形成的稳定性预期,减少企业发展的区位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

其二,企业迁移应充分发挥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优势,以弥补政府经济调控对企业发展形成的不利影响和某些方面的不足。企业专用性资源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也包括企业产品性能、售后服务维修能力。

其三,企业迁移应适应政府经济调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引起的市场调整和市场竞争态势的变化,充分了解市场,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另一方面,政府经济调控政策还会对社会分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新的市场形势要求企业逐渐打破彼此严格的疆界,通过较为宽松而具有法律保护的契约,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又保持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区位选择的自主性和机动灵活性。

其四,企业迁移应根据政府宏观产业政策的要求,进入政府鼓励的产业领域或区域,从政府限制发展的区域退出,并使进入与退出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企业还应在产业进入和退出过程中,使企业在各个区位之间的配置更加合理。

其五,企业迁移应适应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政策,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条件,进入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的经济区域,使企业获得有利的区域进入与退出机会。

其六,企业迁移应抓住政府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机会。在政府实施扩张性政策时,充分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溢出效应明显的经济区域进入或扩张,从溢出效应不明显的经济区域退出。在政府实施收缩财政政策时,企业采取的区位选择调整政策则恰恰相反。

其七,企业迁移要适应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引起的企业筹资、投资和经营成本的变化。对一般企业而言,要从筹资困难、资金成本高的区域退出,进入到筹资相对比较容易、资金成本较低的经济区域。对金融企业而言,则应进入能够从货币经营中获得更高收益的经济区域。

其八,企业迁移还应抓住政府推动区域间技术经济合作的有利机会,向能够在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过程中获得较多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的区域扩张。

3.企业迁移方向如何适应政府的经济调控

我国国有企业在区位选择中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的过程,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因此,在我国国有企业区位选择中,应首先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特征,认清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应充分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特征。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作为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自由的企业制度。说它自由,主要是指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企业发起基本条件的,都可以自由发起设立新企业,而不应受所有制和行业及经营范围等等限制。企业发起以后,它们的经营是自主的,包括它的内部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都不应受到外部的干扰。企业的消亡也是自主和自由的,这并不是说让一个好端端的企业自主消亡,因为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充满活力的企业将会不断发展下去。问题是要让那些生存发展不下去的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自主消亡。

其次,它是一种有着硬性预算约束的企业制度。所谓预算约束是指企业收支相抵的原则对企业行为的制约作用。如果企业收支相抵的预算原则制约着企业的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遵循预算原则,那么,企业的预算约束就是硬性和有效的。相反,如果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受预算的约束,那么企业的预算约束就是软性和无效的。硬性的预算约束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在硬性的预算约束下,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完全的经济责任。因此,企业对市场中供求、竞争和价格变动具有灵敏的反应,市场因而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者。相反,在软性预算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不承担经营的风险和责任,因此,企业对市场的变化缺乏积极的反应,市场调节的作用难以发挥。

最后,它是一种有明确独立的产权关系,可以独立承担财产经营风险和责任的企业制度。企业的预算约束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具有密切的联系。硬性的预算约束必须以企业独立的财产权为基础。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具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可以自主支配、使用和处置自己的财产,可以独立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和责任,这是市场对主体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预算约束硬化的基础。没有独立的财产权,企业难以对自己的经营活动承担责任,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就无法实现。(苏重基,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