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概况与特征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概况与特征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往往持续地高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从而呈现出利率的二元结构。以下的介绍主要就是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而言,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所具有的特征。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存在着地域差异。

第一节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概况与特征

一、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概况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上利率水平差异很大,有的是亲友间的无息借款,有的是商人提供给农户的无明显利率借款,还有一些是专职放贷者的高利贷款。正是高利率的存在,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往往持续地高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从而呈现出利率的二元结构。

一般而言,民间金融的利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零利率或低利率、中等利率和高利率。零利率或低利率大多发生在熟人社会,多是友情借贷,借贷主要是为了季节性的生产资金调剂、婚丧嫁娶等。而中等利率则主要以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农村基金合作会、互助会、农村互助基金储金会的形式存在。高利率主要指高利贷,主要以典当业的形式存在,当然其他形式也有(见表5-1)。

表5-1 不同形式的民间金融利率情况汇总

img31

资料来源: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见《当代财经》,2004年第9期。

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特性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有些学者把农村民间金融分为白色金融、灰色金融和黑色金融,白色为合法的金融,后两种为不合法金融,这种划分方式不尽合理,不能清晰体现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特征。为研究便利的需要,本文按借贷主体、借贷用途、分布范围等来划分农村民间金融的种类。它的特性反映出我们当前的利率政策和生产力的水平及变化情况。

就各地区而言,民间金融形式差异明显。在乡土气息浓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友情借贷的比率较高,但在商业文化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友情借贷呈下降趋势,利息以货币形式表现较多。据央行抽样调查,山西省朔州市的乡村互助式民间融资只有18%需支付利息,福建省利率水平多在1%~1.2%,而浙江省内亲友间的互助性利率则基本上与银行借贷利率接近。

二、农村民间金融利率特征

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它们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也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形式的农村民间金融,其利率水平表现各异;同时,各地的生产力水平差异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因此又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不同的借贷对象由于借款用途的不同,其民间金融市场利率也有所差异;此外,相对于官方的正规利率,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水平表现较高。以下的介绍主要就是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而言,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所具有的特征。

(一)地域差异性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存在着地域差异。其利率水平一般随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梯度变化,在经济地理分布上来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利率水平相对偏高。从经济学供需理论的角度分析,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民间资金充裕,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相对丰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的存量则相对贫瘠,由于供需不平衡,导致各地利率迥异。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表5-2所列的各地的利率水平情况虽然不是同一调查单位或个人在同一时间的调查结果,但也能合理地说明各地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水平随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且高低各不相同的特性。根据国家经济地理的区域划分,东、中、西部的经济发达情况是递减的。理论上来说,东、中、西部金融存量的丰裕程度和供给量也在递减,事实也确实如此。温州地处东部省份,属于长三角地区,相对全国其他地区来说经济水平较发达,其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而在相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住居的宁夏盐池地区的最高民间金融利率水平几乎是温州的3倍。而温州的调查时间是2003年,宁夏盐池的调查时间是2006年,而即使时间一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间金融利率水平还是高于经济发达地区。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也进一步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民间借贷利率远高于东部地区。该报告显示,2007年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均虽然都有所上升,但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水平较高,且提高较快。如新疆下半年企业借贷加权平利率为17.43%,较上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湖南省四季度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25.27%,较年初提高5.84个百分点。即使在同一个省份,民间金融利率水平也会因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不同而有差异,如从2004年浙江省不同地区民间利率水平来看,发达地区利率相对低一些,不发达地区则相对高一些,湖州总体利率水平在10‰~17‰,衡州在10‰~20‰,宁海在10‰~12‰。

表5-2 不同地区的民间金融的利率情况

img32

资料来源:根据以上作者的相关研究整理而得。

以上这些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利率的差异性不仅伴随着经济地理区位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抑制”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而言,确实更为严重,从而造成金融资源的极度短缺和民间金融利率提升的结果。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导致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水平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之一。

(二)用途差异性

不同的借贷对象对资金有不同的用途。据央行2004年对浙江、福建、河北、山西、江西、河南6个省区的民间融资调查显示:民间融资是否活跃与民营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此种活动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紧急支付和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

中国民间金融在封建时代甚至到改革开放以前,主要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借贷对象基本是农户,借贷的用途一般用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主要的目的是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时的乡镇企业(现在一般称为中小企业)在中国城市近郊和农村地区,快速发展,迅速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双方互动的结果是人民不断的富裕,财富逐步积累。一般企业借贷多用于生产,而农户借贷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均有。据抽样调查,用于生产经营的民间融资温州地区为93.3%,福建省为98.2%,山西省为65.5%,河南省为70%,浙江省宁波为85%。

民间融资根据交易主体及用途的不同,执行的利率也不大相同。据2006年《中国金融区域发展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市支行的监测报告测算,2006年其辖区的民间金融总规模为434.2亿元,其中企业民间借贷225.4亿元,个人民间融资为208.8亿元。而这两类借贷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12.61%、11.20%,为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2倍。张建军、江平(2003年)的研究也证明这一事实,如表5-3所示,农户借款的利率普遍低于企业借款的利率,农户借贷的最高利率为20%,而企业的最高借贷利率达到45%。这主要是上面讲到的借款用途的不同而导致的,企业借款一般用于赢利性活动,可能获得较高利润,但资金使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因而要付较高的利率;农户借款一般用于家庭生活和家庭小生产,违约的风险及其他风险也较小,因而所付利率较低。这二者利率差异性的理论解释,可以从借贷者身份差异的角度进行解释,下面的分析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表5-3 民间借贷利率情况表

img33

资料来源:张建军、江平,《从民间金融到区域经济:契约机制与融资瓶颈》,见《南方经济》,2003年第5期。

(三)农村民间金融的高利率特性

民间借贷利率让银行“眼热”(1)。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基本相同。比如从国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来看,如表5-4所示,泰国的拉克斯拉差希玛省1984年至1985年民间金融的平均利率是官方正规金融平均利率的7倍左右,印度1951年是3倍左右,在1981年是2倍,巴基斯坦的差巴尔地区的是7倍左右;从国内来看,温州最具有代表性,如表5-5所示,民间金融利率在1985年为36%,是正规金融利率的4倍还多,1988年为史上最高值达到45%,是正规金融利率的5倍。近些年来,虽然民间金融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二者的比值也均接近2倍。

表5-4 一些发展中国家民间金融的平均年利率(%)

img34

资料来源: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ymopium issue.(1990)。

表5-5 1978—2005年温州民间金融利率与官方正规金融一年期贷款利率(%)

img35

数据来源:民间金融利率来自于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课题组《温州区域性资本市场研究》,官方利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

当然农村也不例外。表5-2总结了众多学者对我国农村地区民间金融利率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也较高。

而对于农村民间金融高利率特性的认识,学者们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则观点各异。有些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高利贷,事实上仅依据民间金融面临的借贷风险而论,这样定性是有失偏颇的,后面的研究还会借助寻租理论等来揭示这个问题的本质。虽然农村民间金融表现出高利率性,但这种利率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它并没有随国家对其的态度和政策的变化而降低到同正规金融一样的水平。这一特征表明农村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存在的合理性引起广大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虽然,研究人员调查所取得样本的区域范围、样本量及测算方法均有很大的不同,但从以上研究人员所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肯定农村民间金融借贷的利率从会计账簿上看是远高于农村正规金融的。而在金融压抑和金融约束的条件下,民间金融的利率能被市场执行,原因就在于它的利率执行机制的特殊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