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会计的职能

企业会计的职能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会计学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于企业会计工作,并总结和指导企业会计实践的一门经济应用学科。因此,企业会计学应当通过研究企业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企业会计的职能、对象和任务等,科学地指导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完善企业会计指标和方法体系,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一节 企业会计的职能

一、企业会计的涵义

社会经济系统中,企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它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从历史的视野中审视,无论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如何,人们从事生产、交换等各项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经济组织中进行的,而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早期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氏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手工劳动和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家庭经济组织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现代化程度较高、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组织形式。因此,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各项经济活动,以收抵支,并取得盈利的独立经济组织。

企业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法人)制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法律上和经济上独立自主,在市场交易中地位平等等特征的经济实体。

企业质的规定性,决定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作为历史的产物,起初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1],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由于侧重于对财物赋税收支的记录,因而以官厅会计为主体。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新的生产力,由此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生产组织日渐社会化,产生了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劳动分工趋于细化,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为了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之目的,除了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有效的协调和业务管理外,更需要运用会计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从价值形态上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计量和计算,并将耗费与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借以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基本单位,从家庭逐渐过渡到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形式的飞跃,而且引起了会计重心与方法的重大变革与转移。从此以后,会计核算的中心由官厅会计转向企业会计,在方法体系上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广泛利用货币尺度进行价值核算,以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价值增值的过程和结果,也使会计核算与统计、业务核算相区别;第二,广泛运用借贷记账法,以企业为记账主体,单独计量考核其经营成果,使企业与企业所有者分离开来。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而且便于检验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也有助于企业主了解其业务经营的成果。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的发展,都是围绕企业会计来进行的。由此可见,经济越发展,企业会计越重要,企业会计是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不仅要求企业会计进行事后的计量和记录,重要的是在经济活动过程前和过程中,对资金筹措、投资安排、资金效益等进行预测,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运用会计的一系列专门方法,合理地组织协调经营资金运动,并通过信息反馈,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换,会计工作已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管理控制作用愈加突出,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过程,并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借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离不开会计工作,加强企业会计核算,是促使企业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基础。

企业会计学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结合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于企业会计工作,并总结和指导企业会计实践的一门经济应用学科。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研究又服务于实践。因此,企业会计学应当通过研究企业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企业会计的职能、对象和任务等,科学地指导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完善企业会计指标和方法体系,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会计学科体系的系统结构看,企业会计学又是专门适用于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各种需要独立计算经营成本和考核经营盈亏的部门会计学的集合,如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等。它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以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为范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明企业会计的任务、原则和方法,是研究企业会计管理与核算的专门学科,但由于不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企业会计学也可以进一步分科,使之有所侧重地反映和监督不同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会计的特点

在会计学科领域,企业会计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等共同构成了会计学科体系的主体,它们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上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会计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算内容具有广泛性

企业会计相对于成本会计来说,核算内容的广泛性特征极其明显。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经历了与企业会计逐渐渗透和分野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萌生时期,成本记录和会计账簿并未真正结合在一起,企业只是按不同程序归集各项生产费用,再定期汇总转入总分类账,据以计算本期损益。直到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制造程序的日趋复杂,在成本会计中才开始采用间接制造费用的分配等方法,并将成本会计科目纳入复式会计体系,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成本,形成了以企业会计为中心、包括成本会计在内的会计学科。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获胜,不仅取决于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更取决于生产经营成本的高低。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已成为增加企业盈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成本问题在企业会计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单独成科已成为客观必然,于是成本会计逐渐从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因此,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门横断学科,它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及其有效控制为主要核算内容,研究生产经营费用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程序,据以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企业会计是以全部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不仅涉猎成本费用,而且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等进行全面详尽的价值核算,相对于成本会计来说,在核算内容方面更具有广泛性。

(二)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集中而现实地体现了会计活动的宗旨,为会计系统运行指明了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会计方法的产生和发展。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我国会计的目标也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总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在具体目标的构造上则具有特殊性。企业会计相对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来说,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特点。

随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再对企业成本进行直接考核,成本资料作为国家制定价格依据的功能逐渐弱化,加之成本信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因而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向企业管理者提供成本信息。管理会计是运用一系列专门技术方法,对各种会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加工,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关经济信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确定经营目标,明智地进行经营决策,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企业会计则主要是通过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整理、汇总和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关系人(如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和企业管理者提供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某一期间的经营损益及现金流量的信息,使他们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障其切身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相对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来说,企业会计的具体目标更具多元性。

(三)核算程式具有相对固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正取信于企业外部关系人并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企业会计应以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为依据,按既定的会计程式处理日常经济业务,企业会计记录的基础应是历史成本,按规定的表式定期编报会计报表,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方法也不得任意变更,以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统一可比。而管理会计则不拘泥于固有的会计程式和规范,在许多方面可以不受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束缚,结构比较松散,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专门方法和技术,提出不同的选择方案。在具体方法上,一般不涉及填制凭证和复式记账等问题,会计报表不是定期编制,更没有统一格式,它的工作完全视企业日常管理和预测、决策的实际需要而定。因此,企业会计相对于管理会计来说,核算程式具有相对固定性。

(四)会计资料更具客观性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管理会计出于及时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往往要求数据的及时性更重于精确性。在对某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时,有关资料只要满足计算的需要即可,并不要求十分精确,其核算资料也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企业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价值核算时,要求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在确认会计事项时必须依据真实的经济活动,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数据要求准确无误,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企业会计相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会计核算资料更具客观性。

(五)会计控制具有全面性

会计控制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施加影响,使之能按预定目标进行的一种会计管理活动。企业会计控制是为分析过去和控制现在服务的,属于价值控制的范畴。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价值运动也客观存在,价值运动的特性及规律决定了企业会计控制具有综合性特点。从时间上看,企业会计控制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实施有效的事中控制,而且要对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控制,并对经济活动结果进行事后考核分析;从内容上看,不仅要对个别经济事项实施局部控制,而且要将会计控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事项进行全面会计控制;从控制对象上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直接控制各种实物形态,而是通过价值核算和管理,驾驭和控制实物形态运动,从观念上综合了各种实物形态运动,从总体上把握和再现了实物流动过程;从控制方法上看,它主要通过账户记录来进行。账户记录具有连续、序时、明细的特点,以账户信息为基础的控制也必然是连续的。而成本会计的作用领域仅限于与成本费用相关的经济事项,管理会计控制则主要是面向未来,一般只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项进行重点控制。企业会计控制与之相比较更具全面性。

此外,企业会计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及企业财务管理相比较,在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方面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第一,强调期间独立决算。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依据会计分期假设必须定期进行结算和年终结算,以便及时反映各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成本会计的期间划分往往因生产特点而定,一般以产品为核算对象,主体差异较大。第二,方法体系具有完整系统性。会计信息的货币计价性、真实有效性、相互关联性及动态连续性等特征决定了企业会计方法具有完整系统性的特征,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又决定了企业会计各种专门方法的配合运用。而管理会计和企业财务所采用的专门方法则偏重于图示法及线性规划概率论微积分等数学方法的广泛运用,一般不涉及填制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等会计信息处理方法。第三,工作重心在于核算,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制度性较强。而企业财务则侧重于对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而产生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管理,借以协调和处理资金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因而政策性较强。

三、企业会计的职能

企业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来源于会计活动,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明确企业会计的职能,就是要在社会分工中,确定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更好地完成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

马克思曾经指出,会计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2],这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企业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职能的界定仍然应以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为依据。因此企业会计的职能,概括地说就是反映和监督。

(一)企业会计的反映职能

企业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和其他经济管理形式相比较,企业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1.主要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并着重利用货币计量单位我们知道,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强经营管理,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经营决策。而决策离不开信息资料。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人们单凭观察和记忆,不可能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只有通过会计所特有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反映手段,把大量的经济业务加工整理,转换为有用的会计数据,才能够评价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质量,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

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企业会计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可以采用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量度。实物量度用于反映不同经济资源的实物数量,它对于提供经营管理上所需要的实物数量指标,保护各种物资的安全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不能总括地计算不同种类物资的价值量,也无法综合地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劳动量度用于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消耗的工作时间的数量,有助于具体计量某一工作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为了按统一的表现形式综合反映不同的经济活动、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经济活动中劳动和物资的耗费,价值的实现、回收和分配等,必须在实物和劳动量度的基础上,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进行综合的价值核算。这是由货币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和更好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因此,着重利用货币量度进行数量反映,是企业会计反映职能的一个重要特点。

2.主要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反映,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企业会计的反映,首先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如实反映,这是企业会计职能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企业会计之所以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于它能够提供信息资料,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轨迹和现实态势。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在经营管理上就需要加强预见性,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还要为预测未来提供资料。有了反映经济活动现状和历史的各项资料,也就能够预测未来经济活动可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可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因此,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反映,是企业会计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基础。

3.企业会计的反映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企业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不是消极地、机械地进行反映,而是对属于企业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予以记录,在反映时也必须对各项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和加工整理,从死数字中找出活情况,以便掌握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会计反映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特征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对企业经济活动加以控制和指导,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相比较,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前已述及,企业会计着重通过货币计价提供一系列价值指标,由于价值指标具有综合性特征,因此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可以全面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综合地考核企业经济效益。但企业会计监督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实物监督,例如凭证收发材料物资,按规定盘点资产,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所谓合法性,主要指符合财经政策、财会制度的规定,不违犯财经纪律。所谓合理性,主要指通过所费与所得的比较,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既要从微观企业又要从宏观经济来考虑利弊得失。所谓有效性,主要是从提高微观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揭露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弊端,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堵塞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既是企业会计监督的特点,也是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一般要经过掌握或制定标准、对比检查、实施控制、结果处理与反馈等环节。监督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如实地反映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严格的监督则是如实反映的前提和继续。运用会计来管理企业经济活动,需要通过反映进行监督,通过监督发挥管理作用;同时,只有严格进行监督,企业会计所反映出来的数据资料,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反映和监督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企业会计的职能作为企业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职能也不断得到发现和发展,反映和监督已不完全概括企业会计的全部功能,筹集资金、参与预测和决策、实施控制和考核等将不断成为企业会计新的职能。尽管如此,反映和监督仍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失为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企业会计管理离不开记账、算账,少不了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否则就无所谓会计,预测、决策、控制、考核也就无从谈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