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银行独立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央银行独立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弗里德曼强烈反对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按规则行事,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于是,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被重新提出。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新时期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问题来加以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把独立性问题作为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实践问题,向其会员国提出。

第五节 中央银行独立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政府干预的最重要形式可能是建立中央银行。从最早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算起,中央银行从出现到今天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每个国家建立中央银行的方式都不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央银行拥有高度的独立性,一般都不受政府的控制和干预,主要是因为:一是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尽管从20世纪初开始进入垄断阶段,但尚未完全形成真正的、全面的垄断,中央银行也还没有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工具;二是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传统的货币主义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认为货币只是经济的面纱,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危机根本不可能发生;三是当时正处于金本位制的鼎盛时期,中央银行的核心任务仅仅是维护金本位制度的稳定,即维持银行券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不承担其他职能;四是中央银行本质上是私人企业,它的资本所有权属于私人股份,除代理国库外,一般不受政府的制约。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央银行独立性非常强。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末的这一段时间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大大削弱,主要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宣告萨伊定律的彻底破产,“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从此,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凯恩斯从三大心理定律推导出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国家必须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来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此外,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垄断阶段,乃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职能越来越得到加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纷纷推行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措施。为了充分利用中央银行这个货币发行机构,各国政府普遍通过立法,把中央银行置于自己的监督控制之下,按政府的意图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而且,由于金本位制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加之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出现的货币荒,因此,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纷纷废除了金本位制,纷纷推行有弹性的信用货币制度,并对中央银行实行国有化。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甚至达到了完全屈从于政府的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高速发展后,60年代末开始出现滞胀,凯恩斯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不能同时并存的观点在资本主义经济滞胀面前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思想重新抬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流经济学派,向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滞胀的困境,这与推行凯恩斯主义,忽视货币政策的作用,忽视控制货币供应量有关,主张重新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对付通货膨胀。弗里德曼强烈反对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主张按规则行事,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于是,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被重新提出。

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并把它作为新时期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问题来加以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把独立性问题作为健全中央银行制度的实践问题,向其会员国提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