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成本分析

金融机构反假货币成本分析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活动的主体就是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其数量和种类众多。在流通过程中,金融活动的客体因用于交换又被称为金融商品。但在用牲畜、兽骨、布帛充当货币的初期商品货币时期,还没有专司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初期的票号因其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得以根本改变。现代金融就是建立在大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金融活动。

下 篇 金融学概论

第八章 金融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金融

一、什么是金融

“金融”一词是大家都熟悉的词语。“金融”的“融”是英语Loan的英译,其本意是指货币资金的借贷活动。但人们现在使用的“金融”一词,其含义要更广泛一些,它是指商品经济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

通常意义上的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国际汇兑的往来,保险信托,黄金外汇买卖以及证券市场的活动等。

金融活动是经济活动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在价值形式上的反映,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必然产物,并反过来对商品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二、金融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金融活动的主体就是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或当事人,其数量和种类众多。按社会身份分,金融活动的主体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法人又可分为企业和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货币调节活动的社会机构。

按参与目的分,参与者又可分为融出资金者、融入资金者和中介代理者三大类。其中,融出资金者是指为获取一定的收益而将自有剩余资金借给他人使用的参与者,如我们熟悉的存款者和投资者即属此类。融入资金者是指因从事某种经济或非经济的社会活动但资金短缺而向他人借资金使用的参与者,如借款者以及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者。中介代理者则是为双方的活动从事代理或中介服务的参与者,如大家熟悉的银行就是专门从事存贷款、货币汇兑等金融代理经营业务的金融机构。

金融活动的客体就是货币及其代替品。在流通过程中,金融活动的客体因用于交换又被称为金融商品。金融商品的种类随着经济与金融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

第二节 金融简史

一、近代工业出现前的金融

金融活动或金融业是伴随着货币的产生和流通而出现的。但在用牲畜、兽骨、布帛充当货币的初期商品货币时期,还没有专司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是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用金银铜等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才慢慢出现了专职从事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业务的金融机构,从而才有了金融活动。

最早的金融机构都是官办的,其主要职能是发行和储存货币,因为只有政府才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中国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官办的铸币机构和钱库,铸造和储存铜币,以适应发行和流通所需。到隋唐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官办的造币局和银库外,还出现了不少民间的银铺和当铺,专门从事货币流通的调节业务。至北宋时,此类金融机构已相当普遍,多数城镇都有那么一二家钱铺或当铺。但是,在近代大工业出现以前,此类金融机构只是萌芽状态的金融业。

二、现代金融的产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直到近代工业产生后,由于生产规模和商品流通规模大大扩大,才出现了经营规模巨大,服务区域广阔,从事货币发行、信贷、投资等多种金融业务活动的现代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机构最早产生于英国,其代表是1694年由私人创立的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由于贷款给政府而获得了英国的货币发行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

国际上,伴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至19世纪初,类似英格兰银行那样的早期现代金融机构,在欧洲各国已相继出现。我国则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出现了从事多种金融业务、规模较大、服务区域较广的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同近代工业一样,最初出现的现代金融机构是外资开设的银行。

在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开办了一批英印合营银行,如印度西北银行、西印度银行,主要从事汇兑业务和各种银行业务。1845年,由西印度银行改称的丽如银行同时在广州和香港两地设立办事机构,这就是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外国银行。从19世纪60年代始,法国银行也开始到香港、上海设行,如法兰西银行1860年在上海、1863年在香港分别设行。这些外国银行,主要从事外汇的兑换和投机业务,还有金、银币的买卖。甲午战争后,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一些大的银行都在上海或香港设立了分行,而且其从事的银行业务也从外汇业务扩大至为清政府提供政治、经济贷款、吸收社会存款、参与企业投资与贷款等商业银行的几乎所有业务种类。1865年在香港成立的英资汇丰银行还获得了发行港币的权力。

我国民族资本的金融机构在近代主要是伴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在乾隆时期成立的主要由山西人经营的票号,在经营银钱汇兑业务的同时,还兼营商业贸易活动。所谓票号,又称票庄、局或银号,是主要从事银票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初期的票号因其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一直在封建社会从事孤立分散的货币信用业务的旧式金融机构——钱庄,自19世纪中叶以来也得到很大发展,如1873年仅上海就有钱庄123家。不过,与票号相比,钱庄的资本规模、业务范围都小得多,也不在各地设分支机构。钱庄起初只从事一般的民间存放款业务,或代理票号业务,以票号为靠山。但自从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我国大大发展后,众多钱庄倒向资本雄厚的外国银行,成为帝国主义金融机构的附庸。

我国第一家中资的新式银行,是于1897年5月27日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该银行是盛宣怀奏请开设的,总行设在上海,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烟台、镇江等地设有分行。成立之初,该银行除经营存、放款业务外,还被清政府授予发行纸币、代收库银的权力。1906年,由我国纯粹私人资本创办的商业银行即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成立。自此,民间商业银行陆续成立。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清政府的衰败,主要从事清政府金融财政业务的票号亦由盛转衰,终于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没落。而本小、底薄、管理落后的钱庄,也因经受不住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动荡,不是因受战争浩劫而倒闭,就是因金融投机失败而破产。到了20世纪20年代,票号与钱庄已完全被新兴的银行所取代。但是,自那时起,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不是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就是为官僚资本所有。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得以根本改变。

第三节 现代金融的特征、作用和范围

一、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

现代金融就是建立在大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金融活动。这是现代金融的一般含义,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多样化

即其活动内容和形式以及活动对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现代金融活动的主体之一的现代金融机构,其业务内容大大超出了古代金融机构单一的存贷汇兑业务;仅从组织形式分,就有主要从事一般的货币储存、信贷和汇兑业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和专门从事特殊货币业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及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又可根据其从事的特殊服务领域再各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此外,现代金融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其工作对象除了法定流通的货币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货币替代品,如种类不一样的各种有价证券和名目繁多的各种信用卡。

(二)自由化

即对金融的管制放松,出现了利率自由化、银行业务范围限定的放松等现象,金融创新不断出现。

(三)全球化

金融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

(1)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在当今的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资本在跨国界流动,上千亿资金转瞬间就可转移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

(2)货币体系国际化。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需要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目前的牙买加体系就是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3)金融市场全球化。在业务上和地理上彼此分割的各国证券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市场。

(4)金融机构全球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加抗风险的能力作为发展战略,所以出现了全球性银行业合并和兼并的浪潮,使得超巨型跨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不断出现。

(5)金融协调和监管国际化。上述四方面的国际化必然要求相应的国际金融协调、监管机构和机制,于是金融协调和监管的全球化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是典型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

二、现代金融的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正如邓小平在1991年1月视察上海时所指出的那样,“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这深刻揭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金融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是资金运动的“信用中介”

金融的最基本特征和作用就是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和分配资金,调节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之间的资金余缺。金融机构利用自己庞大的分支机构和良好信誉,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手中零星、分散、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变成高效、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通过借贷、投资等方式,按照信贷原则和产业、区域发展政策,又投入到急需资金的部门,支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金融是提高生产力的“黏合剂”和“催化剂”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为社会商品运动提供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金融机构经营货币资金,通过货币资金运动促进商品交易,按市场需要迅速黏合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金融业通过发放贷款,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向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培育企业集团,为提高国民经济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做出贡献,成为生产力的“催化剂”。

(三)金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增长。金融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货币供应总量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总量和社会商品、劳务总供给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使物价稳定。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成千上万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又对微观经济主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松紧银根,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价格(利率),从而调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在稳定物价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在看到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看到其消极作用。这是因为金融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行业。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国内外的迅速流动,加之政治、经济和市场的变化,使金融业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金融风险种类很多,有支付能力不足的流动性风险,有利率、汇率变化的市场风险,有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经营风险,有政局变化、社会动荡的国家风险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就会酿成大祸,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金融究竟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关键取决于如何运用金融这一杠杆。“如何运用金融这个经济杠杆,是一门大学问。运用得好,就会对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抑制通货膨胀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运用不当,就可能产生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甚至会危及经济全局。近几年国外连续出现的金融危机,我们应引以为戒。总之,我们对金融杠杆,要善于掌握,巧于运用。”[2]

三、现代金融的主要范围和金融学

现代金融的范围,包括现代金融活动的各种形式和所直接涉及的各个方面。按其活动方式分,它包括金融融资和金融投资;按其活动区域分,它包括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按其所涉及的流通市场分,它又包括短期资金(即货币)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

正是由于金融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金融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内容包括有关银行、投资、保险、国际金融、证券市场、利率、汇率等方面的理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视角、经验的不同,使人们对金融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主张,从而产生了有关金融的不同学派,促进了金融学的繁荣和发展。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66页。

[2]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的批语,载《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