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是什么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是什么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的限定,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7.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是什么?

答:《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货币计量,并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的限定,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①会计主体假设。它是指从事经济活动并需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和定期报告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即以企业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要求和体现,它将企业与企业的投资者区分开来,同时,在市场中也将企业与企业区分开来。保证了企业向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既不涉及其投资者个人的财产和权利,也不涉及其他企业主体的财产和权利。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再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②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揭示的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产生的前提,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如果企业出现了不能持续经营的状况,例如企业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会计便由持续经营会计转向清算会计。

③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对外按期报送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都需要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表的时间间隔,同时也规定了财务会计报表所涵盖的时间区间。

④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容积、台、件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对其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2)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属于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确认;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确认。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于当期收到,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确认;凡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于当期支付,也不作为当期的费用确认。虽然权责发生制是针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而言的,但是由于在复式记账方法下,一项收入的确认同时会导致一项资产的增加或者一项负债的减少;一项费用的确认会导致一项负债的增加或者资产的减少,因此,实际上权责发生制涉及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持续经营假设是权责发生制假设的理论基础,而会计分期假设直接导致权责发生制假设的产生,并由此产生了应计、递延等会计处理程序。需要指出的是,权责发生制假设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确认基础,而现金流量表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在收付实现制下,以款项的实际收到、付出,作为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在采用直接法编制时,所依据的就是收付实现制假设;而采用间接法编制时,则体现的是从权责发生制假设到收付实现制假设的转换。由于现金流量信息的日益重要,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收付实现制虽然没有被列为基本假设,但却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

会计基本假设和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