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老保险全国认证

养老保险全国认证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上述情况及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本书主要探讨社会养老保险以下方面及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根据社会养老保险自身的特点研究适用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技术和方法。人口城镇化的结果,扩大了城镇地区劳动就业人口,使城镇人口与全国人口相比相对年轻化,这个问题在对养老保险进行精算时应受到高度重视。

1.4 本书研究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精算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介。结合上述情况及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本书主要探讨社会养老保险以下方面及问题。

1.4.1 理顺和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理论和方法,以期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养老保险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状况、科技管理、专业人才、基础数据等制约因素,社会养老保险尚缺乏稳健可靠的精算数理基础。由于当前的测算和评估方法比较简单,测算结果比较粗糙,使得现有实施方案难免存在保障功能不强,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筹资不足,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账户基金增值困难以及经营成本过大等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现有实施方案存在的弱点。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以及保险市场日趋国际化,解决这些问题更是当务之急。

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和设计养老保险方案时,必须对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充分的认识和提出数量化的意见,而这些问题大都可以通过精算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精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只局限于保险费率的确定和责任准备金的计算,还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以及其他更多的领域,甚至还用于对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因此,加强保险精算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加强养老保险管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是有根本差别的,因此,在进行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研究时不能简单地套用商业人寿保险的精算模型,否则将使测算结果误差加大。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根据社会养老保险自身的特点研究适用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技术和方法。

1.4.2 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受保障者的数量,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保障负担程度。二是劳动力数量,从而决定对养老保险基金贡献者的数量。其中,劳动参与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趋势导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大,使老年抚养比增大,从而加重在职职工的养老负担。笔者认为,在职职工的抚养负担包括少年抚养负担和老年抚养负担两个方面。未来我国老年抚养比呈上升趋势,自然会增加在职职工的养老负担,但我国随着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的普及和人们未来生育观念的改变,少年抚养比未来变化趋势有可能缓解社会总抚养负担。因此,当前大量的文章只从人口老龄化趋势方面断定未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会受到严重冲击的观点是很片面的。

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针对城镇职工制定的,因此不能只从全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来分析,重点应从城镇人口结构变动角度来分析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对城镇人口结构的预测不仅要考虑现行城镇人口现状,还应充分考虑由于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未来几十年的人口城镇化因素对城镇人口结构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简单地按照现行城镇人口数量用年龄推移方法对未来城镇人口进行简单的推算。人口城镇化的结果,扩大了城镇地区劳动就业人口,使城镇人口与全国人口相比相对年轻化,这个问题在对养老保险进行精算时应受到高度重视。

从人口学角度研究社会养老保险不仅需要对未来人口总数进行预测,还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动状态进行预测,即得到未来历年的分年龄组人口数。这是一般统计学预测方法(如比率法、曲线拟合法、回归预测法)所不能解决的,必须根据人口数学原理来建立模型和寻找测算方法,而这正是当前大量相关文章所缺少的和忽视的。

1.4.3 开展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精算研究

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是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一些学者已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从定性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平衡的因素十分复杂,特别是中长期的基金平衡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从精算的角度对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对其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定量描述,则是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中尚未解决好的难题。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养老保险基金在收入支出之间的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中心内容就是研究未来人口状态变动所决定的缴费率、替代率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变动关系,因此,必须以我们测算到的未来人口分年龄组数据为基本资料。当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时,势必是提高缴费率,或者是降低替代率或推迟退休年龄;当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时,势必是降低缴费率,或者是提高替代率或降低退休年龄。但是,缴费率、替代率、退休年龄的确定也受有多种因素的限制,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后才能确定。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采用何种筹资模式对确保养老保险平衡极为重要。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现收现付模式、积分积累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三种模式,它们在实施中各有优缺点,而何种模式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以未来人口测算数据为基础分别对各种模式下的养老保险平衡进行精算分析和比较后,才能做出决定。

1.4.4 对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测算研究

养老金隐性债务(IPD)是指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参加者的精算积存负债的未累积部分。其大部分是由于现收现付制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在实施多年中累积而成的,在现收现付制下,往往被决策者忽略掉。其数值上等于特定时点累积的对政府部门索取的权利价值减去历年滚存的基金余额。隐性债务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制度的日趋成熟而越积越多。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试图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其趋势是对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层面进行基金化转制。但这种转轨的关键,是必须估算出IPD的规模,并找到一个适当的方式加以偿还。我国于1997年8月颁布了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方案,提出要建立实账积累的个人账户,同时对已经离退休的“老人”照常发给养老金;对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由此,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可以说,对人口结构和基金平衡进行测算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未来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而对养老金隐性债务的测算是研究和解决过去养老制度遗留的问题。

IPD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而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又使对IPD的测算变得很复杂。当前我国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对IPD的概念理解不够以及受到精算水平的限制,使测算结果误差较大,不利于对此问题的分析。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问题再做深入的探讨。

1.4.5 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的研究

实行“个人账户制”,不管是纯个人账户制,还是与社会统筹混合的个人账户制,都有一个特点:对“个人账户”下的积累十分明了,对个人未来养老时的保险水平却不明了。这可谓“个人账户制”的“天生”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未来物价变动的幅度和水平把握不住,那就很难保证劳动者年老后享有的养老金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又在所难免,且很难预测,更难控制。这就给中国主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机构提出一个难题:充分研究物价变动状况以及它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确保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致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在这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清醒,必须确保养老基金的记账利率经常高于通货膨胀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后者,即使发生此种情况,也应及时纠正。

养老保险基金的记账利率的确定主要是应付通货膨胀,而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的确定则取决资金投资运用的效果。当记账利率大于投资收益率,则必然导致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其利率差只能由财政拨款填补,这会加重本已紧张的财政的负担,并最终形成未来增缴的职工的税收负担。

由于养老基金的运用强调安全性和低风险,目前制度规定,其只能存于银行和购买国库券。而我国银行利率体系还没有完全从产品经济状态下转变过来,货币市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很大,波动也无规律,与通货膨胀率联系不大,而国库券利率又围绕银行利率浮动,因而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时刻在承担很大的利率风险。

要改变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增值困难甚至贬值的现状和寻找有效的养老基金增值途径,首先必须对我国养老基金的利率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规避利率风险的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统计分析工作是上述研究的基础,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的精算工作越做越细,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养老保险经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和统计分析,为社会养老保险各个指标的测算和各种风险评估提供充分可靠的精算基本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