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指标炒基金

看指标炒基金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菜鸟级别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首先考虑基金评级这个指标,毕竟基金评价应该算得上是基金投资决策的“高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来介绍第一个分析基金指标,所谓的“基金评级”就是依据一定考量标准,对特定基金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单一明了的综合评价。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使用基金评级可以起到积极的协助作用。从根本上来看,一只基金分红派现的多寡完全取决于基金本身的收益情况。

第四节 看指标炒基金

现在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基金评判指标,懂得利用好这些指标才能更好地投资基金。很多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运作不是很了解,虽然单一的基金评价非常简单明了,却难以反映基金经营绩效的全貌。所以,一个比较全面的、综合的、包含基金自身和基金管理者等方面特征的评价和指标的考察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人投资者做好投资决策。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基金评级、基金投资报酬率、基金风险水平三个指标,并且在最后澄清一个颇具误导性的基金评价指标。

基金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可以很好地刻画出该只基金大致的轮廓,使个人投资者能够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期望相参照,以便对号入座。除了收益和风险两个关键的基本参考点之外,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体行为特征也应该给予进一步关注。比如风险与收益水平都比较接近的两组基金,其中一组基金可能更加偏好于集中投资大盘价值股,而另一组基金则可能偏好分散投资于所谓中小盘成长股板块。对于那些对股票等证券市场有一定程度认识和把握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掌握这些信息还有利于买入更加符合投资理念和具体理财需求的基金品种。

一只特定基金呈现出来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偏好以及投资风格等,通常都是该基金管理者的综合业务素质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金公司的整体水平。随着目前基金热的大趋势,许多基金公司旗下管理基金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张,这使得基金公司越来越倾向团队协作的投研模式,对外打造明星基金经理人的同时,对内逐步弱化个人英雄主义因素的影响。一家基金公司就是一个投研的公共平台,它对自己旗下每只基金的影响是逐步加强的。所以,基金公司本身的整体实力也是个人投资者在挑选基金的时候必须考虑的内容。所以,对基金公司整体的评价也应纳入到基金考察中。

内地基金市场不断扩大,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担忧。虽然基金种类日渐丰富,但个人投资者鉴别基金的能力整体上却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尤其是那些2006年以后才进入证券市场的散户、新手更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基金业绩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是否能够选到恰当的好基金对个人投资者最终投资收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于菜鸟级别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首先考虑基金评级这个指标,毕竟基金评价应该算得上是基金投资决策的“高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来介绍第一个分析基金指标,所谓的“基金评级”就是依据一定考量标准,对特定基金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单一明了的综合评价。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使用基金评级可以起到积极的协助作用。在基金评级的帮助下,个人投资者不必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自行寻找合适的投资目标,就可以轻松和便捷地找到适合自身和家庭特点及需求的投资品种。

更为重要的是,当基金的数量膨胀至一定规模后,“单兵作战式”的挑选方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因为个人投资者对基金评级的依赖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所以客观上也对基金评级带来了更多的需求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的要求就是基金评级应做到实质上的公正性。

所谓的“公正性”是基金评级的立身之本。但是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评级的“全面性”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毕竟基金评级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基金,而基金的运作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基金管理人投资、研判和风险控制等诸多环节。这就必然要求基金评级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仅从基金运作的某一方面出发,将有所偏颇。

通常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比较关注基金的业绩如何。这样做虽然没错,因为业绩是基金管理最终的表现形式,信息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对业绩的评价必然成为基金评级非常重要的一块。但是,单单业绩一个因素并不能够反映出基金在取得既有业绩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两只收益水平相同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可能是相差非常大的。

第二个分析基金指标是基金的投资报酬率。投资基金肯定要看基金的操作绩效,在基金评价中内置了这一考察,但是未必适合投资者的个性化考察需要。投资报酬率是个人投资者选择基金产品时的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比较若干只基金的绩效时,个人投资者应注意不要落入单纯绩效论成败的陷阱。通常而言,评估基金绩效有以下四个基本的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看净值成长率。选定一段特定的期间,可以是一个月或一季度、一年等,比较同类型基金从期初到期末的净值涨跌幅。另外,针对股票型基金,则可以用大盘指数对应期限内的波段为基础,比较同类型基金在这段行情过程中的净值涨跌幅。这一种考量方式能看出基金经理人的功力。

第二个角度是看平均报酬率。长期来看,有些基金在特定较短的期间或某段行情中的业绩表现也许不出色,但是却有着长期稳定优良的报酬率。评估一只基金的长期绩效,可以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三年或者五年时间,测算出这只基金在此期间的总体报酬率,再按照复利的原理,推算出其平均年报酬率。计算一只基金的平均报酬率,便于将这只基金与其他替代性投资工具的获利性作比较,比如其他基金、银行定存和债券等。这对于偏好长期投资的人士而言,特别具有参考意义。

第三个角度是看单位风险报酬率。任何投资工具都有风险,从理论上讲,往往是报酬率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所以,仅仅用净值成长率或平均报酬率来评估基金绩效并不是绝对客观和全面的,还必须将基金的净值波动程度量化,才能看出风险程度如何。“标准差”是风险评估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它是按照基金每日实际净值与平均净值的差价累计计算得到的。基金净值的标准差越大,则表示基金净值波动程度越大,风险也就越高。

介绍第四个报酬考核指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基金分红的概念。所谓的“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部分收益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者,这部分收益原来就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因此,个人投资者实际上拿到的也只是自己账面上的资产,这也是分红当天(除权日)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原因。

从根本上来看,一只基金分红派现的多寡完全取决于基金本身的收益情况。单期分红数量对个人投资者到期收益率的贡献是非常小的,一只基金只有使每期的分红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使到期收益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基金的分红派现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基金净值之外的又一个绩效信号。分红派现可以充当基金管理者向投资市场和投资大众传递信息的有效渠道。通常来说,分红数量越多,则基金组合调整的幅度就越大,必然对基金未来收益的影响也就越明显。因此,那些投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基金管理者就倾向于少分,而那些投资水平高的基金管理者因为能够把调整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而且他们对自身未来盈利能力有信心,相同条件下一般就会倾向于多分,并希望借此把信息向市场传递,以便在金融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当然,这里所说分配的多寡只是一个相对值,即相对于基金本身净值而言,它不是一个绝对值。

总而言之,基金分红派现的水平有助于市场形成关于基金管理者投资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的预期。这种投资大众的预期会随着基金净值增长的情况和每期分红派现情况而不断修正或是加强。

因为封闭式基金通常在存续期内不再发行新的基金单位,所以其收益分配只能采用现金形式,而开放式基金则大多可以选择领取现金或是分红再投资。分红再投资方式是将应分得的现金收益直接用于转购基金单位,相当于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形式分配收益。但是,上述两种分红在分红时实际分得的收益是完全相等的。

但是,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分红并不是越多越好,投资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特点的分红方式。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如果投资者想实现收益,通过赎回一部分基金单位同样可以达到现金分红的效果。因此,基金分红与否以及分红次数的多寡并不会对投资收益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因为基金的单位价格与基金净值通常是存在差异的,所以要想通过卖出基金单位来实现基金收益,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在这些特别的情况下,基金分红就成为实现基金收益唯一可靠的方式。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封闭式基金时,应更多地考虑分红的因素。

这样推敲起来,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选择货币型基金是最佳的;而对于积极型投资者来说,选择高红利薪酬比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可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红利薪酬比,这是我们要介绍的第四个角度。

第四个角度是看红利薪酬比。个人投资者在盘算手中的基金是该继续持有还是应该更换时,更应当好好考究一下基金本身的“性价比”。那么,一个投资者应该如何评判基金的性价比呢?

所谓的“红利薪酬比”就是一定时期内基金持有者获得的红利额与基金管理人同期的薪酬数的比率,这一比率体现了基金管理人每获得一元薪酬时给予持有人多少元红利的回报。基金作为理财工具的根本功能就是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因此,红利薪酬比较高表明基金管理者拿较低的薪酬而给持有人较高的红利回报,通俗来讲就是其“性价比”高,也说明基金的管理者真正地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这样的基金自然也就值得广大投资者追捧和信赖了。

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时期的数据比较来看看哪些基金的红利薪酬比更高。开放式基金是在2001年9月才正式上市的,统计自2002年1月起至2004 年6月止的开放式基金累计两年半红利薪酬比和同期封闭式基金的红利薪酬比,得到的开放式基金累计红利薪酬比加权平均为3.15,而同期封闭式基金的这一比率为1.47,前者的红利薪酬比为后者的2.14倍。

在开放式基金板块,不同子品种之间的红利薪酬比的差异也很大。截至2008年3月底所有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累计红利薪酬比平均为3.01,债券型基金平均为2.67,货币型基金平均为5.34,大约是股票型基金的1.8倍,大约是债券型基金的1.66倍。那么,是不是只有货币型基金才是性价比最好的投资对象呢,是不是只有货币型基金才值得投资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上只是体现了不同品种基金的红利薪酬比的平均水平差异。而且,证券市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存在差异,因为差异蕴涵着巨大的利润机会,应当透过被平均数掩盖着的差异来发现超越平均水平的投资机会。专业人士一般用标准差来衡量差异大小,标准差大则差异大,反之亦然。在上述统计时期内,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累计红利薪酬比的标准差为3.10,债券型基金为3.12,货币型基金为1.07。这样来看,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差异比货币型基金的差异要大很多。这就是说,如果投资者选择货币型基金,那么任选一只具体的货币型基金都会有较好的红利薪酬比,但如果投资者要从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中挑选一只具体的基金,就得花工夫认真挑一挑了。如果投资者足够精明选得好,就可以得到顶级的性价比,否则就可能会选错。根据历史统计数据,最近几年股票型基金的累计红利薪酬比最大达16.78,最小为0,其差距悬殊令人感到惊异。由此可见,股票型基金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虽然债券型基金也含有不小的机会,但由于在三类基金中其红利薪酬比总体平均水平最低,标准差又最大,说明这类基金的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少差的多,波动率太高,自然风险也就不小。因此,投资基金也要多几个心眼,如果投资者稀里糊涂买了那些一贯零分红的基金,长期下来必然对投资者不利。

根据基金市场这些历史数据的表现,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买卖基金的参考意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货币型基金是上佳的选择;而对于积极型投资者来说,选择高红利薪酬比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可以获得更高的性价比。

从以上四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基金长期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决定投资者回报率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我们也谈到了基金风险测度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从风险的角度考量基金涉及的主要指标。

第三个分析基金指标是衡量基金风险的指标。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未必适合每一个投资者和家庭的理财需要,因为投资除了考虑收益还需要考虑风险,毕竟同样收益的基金的风险也是存在差别的。理论上讲,高报酬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个人投资者在考虑基金业绩的时候不应该忽略了其中夹带的风险因素。那么,基金风险的高低该如何衡量呢?贝塔系数、波动值和夏普指数是较为常用的基金风险评估角度。前两个数值越大,代表基金风险越高;夏普指数越大,代表风险承担的价值越高。

第一个基金风险衡量角度是从贝塔系数出发的。所谓的“贝塔系数”是用来衡量单一股票或者基金与参考基准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举例来说,如果某只股票型基金的贝塔系数是1,那么这只基金净值变动的比例等于大盘变动的幅度。当股市大盘上涨10%时,这只基金会上涨10%;反之,当股市大盘下跌10%时,这只基金也会下跌10%。

根据贝塔系数的定义,贝塔系数越大,则代表基金净值相对于大盘变动越大。再举一个贝塔系数大于1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某只股票型基金的贝塔系数是1.5,就是指这只基金净值变动的比例是股市大盘变动比例的1.5倍。当股市大盘上涨10%时,这只基金会上涨15%;反之,当股市大盘下跌10%时,这只基金会下跌15%。也就是说,这只基金净值的变动幅度非常大。从贝塔系数定义的角度出发则意味着,变动幅度越大的基金,就是风险越高的基金。相反情况下,贝塔系数低于1,这样基金的净值变动的程度比大盘还小,基金操作较为保守稳定,风险水平也更小一些。

那么,什么是波动值呢?学过统计的投资者可能对它的另外一个名称更熟悉一些,就是价格变动的标准差。波动值是一个投资工具回报的可能的变动程度。波动值越大,这种投资工具未来价格变动的程度越大。

比如,一年期标准差是30%的基金,代表这只基金净值在一年内相对于其预期报酬率的变动程度是30%。如果一只基金平均每年的报酬率是15%,但是波动值是30%。这就是说,虽然这只基金的预期报酬率是15%,但其30%的变动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大,也就是说可能会有45%的暴利,也可能会有15%的亏损。而定期存款,一年的回报率极其有限,但是却非常稳定,因为它的波动幅度极低,风险极小。

所以,如果两只基金的报酬率相同,则个人投资者应当选择标准差较低的那只基金。如果两只基金的标准差相同,则个人投资者应该选择报酬率较高的基金。但是,在基金投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个人投资者无法采取如此截然的二分方法。这时,投资者可以运用所谓“单位风险报酬率”的概念,所谓的“单位风险报酬率”是将报酬率除以标准差,用以衡量投资人每承担一单位的风险可以得到多少报酬。

我们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一段期间内,A基金的报酬率为30%,标准差为15%;B基金的报酬率为25%,标准差为10%。也就是说A基金报酬优于B基金,但风险也大于B,则A和B基金的单位风险报酬率分别为2与2.5。换而言之,经过风险调整之后,B基金的表现反而优于A基金,是我们应该选择的对象。

第二个基金风险衡量角度是从夏普系数出发的。所谓的“夏普指数”则是一个经过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指标,又被称为“夏普比率”。夏普指数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分风险能够得到几分超额收益。如果该比率为正值,则代表这只基金报酬率高过其波动带来的风险;如果该比率为负值,则代表这只基金操作带来的风险大过报酬率。夏普比率越高的基金,代表其承担的每一分风险越有价值。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而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所谓的基金净收益是指基金收益扣除根据有关规定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相关费用后的余额,包括基金投资所得红利、债券利息和买卖证券差价、银行存款利息等收益。另外,对管理和操作基金资产带来的成本或费用的节约也应计入基金收益中。

最后,我们解释累计净值的这个指标。这是一个很容易误导普通基民的指标。基金公司和相关网站每个交易日发布“基金净值”的同时,也发布一个叫做“累计净值”的指标。从计算原理上看,所谓的“累计净值”就是净值加上总分红。比如一只基金成立3年,现在净值是3元,红利3年一共发放了7元,那么这个基金的累计净值就是10元。这个指标本来的意思是看一只基金成立以来的总收益情况。表面上看,一只基金的累计净值越高,说明这个基金的“总收益”越高。

但这个所谓的累计净值指标有很多问题,与其说是帮助了投资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如说迎合了投资的非理性需要。首先从原理上看这个指标就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金成立的时间不一样,这样不同的基金即便业绩相同,成立以来的累计净值还是不一样。第二个问题是累计净值其实是按照“现金分红”考虑的净值。在同等条件下,分红越多的基金累计净值越低。另外,有部分投资者采用了红利再投资方式,而红利再投资是不能够反映到累计净值这个度量指标中的。换句话来讲,一只基金累计净值的增长和基金管理的资产增长是不同步的。所以,累计净值根本反映不出“总收益”,是一个不但毫无实际用处,而且有害的指标。

在内地的基金行业,为了制造眼球效应,不少基金管理公司都通过巨额分红和拆分来吸引投资者。因为没有考虑红利再投资,巨额分红使得累计净值增长很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