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7月正式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即将扩大试点地域。跨境贸易的双方无论用美元结算还是用人民币结算,承担的汇率风险都是一样的。截至今年2月中旬,广东全省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67笔,金额56.55亿元。当前,跨境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能够带给贸易双方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是降低交易费用。究其原因,是由于人民币结算与出口退税的具体措施尚未接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1]

2009年7月正式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即将扩大试点地域。在当前参加试点的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城市之外,增加第二批15个城市。在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条件下,增加试点城市不太可能大步推进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更不可能大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反倒会增加新政策与旧体制的矛盾,增加资本管制的难度。本文要说明的是:从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角度来看,与其用税收优惠促进人民币结算,还不如尽快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可兑换,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币结算并不能降低汇率风险

目前,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跨境贸易主要采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如果改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的双方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呢?

在试点启动之初,人民银行答记者问的时候是这样回答的:“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也就是说,改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能够降低贸易双方承担的汇率波动风险。

然而这个“降低汇率风险”的好处现在并不存在,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紧紧钉住了美元。在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中,以美元计价和以人民币计价的结果是等价的。跨境贸易的双方无论用美元结算还是用人民币结算,承担的汇率风险都是一样的。从降低汇率风险的角度来说,改用人民币结算没有实质意义。由此进一步推论:只有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起来的时候,国内企业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才可能会有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

既然采用人民币结算并不能降低交易双方的汇率风险,那么为什么有一些企业还是选择了人民币结算呢?从短短半年多的人民币结算试点来看,截至2009年底,上海共进行人民币进出口结算业务118笔,总金额21.35亿元。截至今年2月中旬,广东全省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67笔,金额56.55亿元。

促进人民币结算靠节省交易费用

当前,跨境贸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能够带给贸易双方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是降低交易费用。采用美元结算的时候,进口方以当地货币支付的货款必须先兑换成美元,再兑换成出口国货币。而改用人民币结算以后,货款只需要兑换一次。但是这个好处即使存在,也不会十分显著。由于美元是交易量巨大的国际货币,其兑换成本远低于兑换仍然受到严格管制、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人民币。

在2009年以来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当中,推动中外贸易双方选择人民币结算的动力是中国国内的一些外贸企业可以减少购汇、结汇以及开办信用证的成本。银行开信用证需要支付1.5个百分点,结汇又需要支出1个百分点。据估算,出口企业改用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约的成本大致为交易额的3%~5%。对于众多处于微利状态的出口企业来说,以前被银行拿走的这几个百分点的利润相当可观。

回顾去年以来的试点,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虽然从去年7月初正式开始,但是在2009年9月之前,人民币结算业务一度遭受冷遇。究其原因,是由于人民币结算与出口退税的具体措施尚未接轨。而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不愿为了人民币结算而放弃出口退税。在出口退税政策落实之后,人民币结算从9月开始进展迅速。

没有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跨境结算的瓶颈

如果国内进出口企业的交易对手不接受人民币结算,国内进出口企业一厢情愿地采用人民币结算是不够的。这正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很快会遇到的瓶颈。从国内进出口企业的交易对手的角度来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瓶颈。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内部或者周边国家之间的交易中并不被普遍接受,同时,周边地区也并没有形成一个成本较低、规模较大的境外人民币兑换市场。这样,人民币的跨境流通还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在与中国做跨国贸易的境外企业中,只有既从中国进口,又向中国出口,而且进口和出口的金额相当的境外企业,才有可能接受完全用人民币结算其全部与中国的贸易,不再使用其他货币。但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其他与中国企业发生贸易关系的境外企业,在选择人民币结算的时候,将面临下面两种困难之一:

a﹒只从中国进口而不对中国出口(或者进口大于出口)的企业因为缺乏人民币来源而无法用人民币支付;

b﹒只向中国出口而不从中国进口(或者出口大于进口)的企业因为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不高而花不掉。

在这两种情形中,人民币都不能充分履行其结算功能。有的境外企业不得不交替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货币做交易。仅对中国出口或者仅从中国进口的境外企业甚至没有机会用人民币结算。因此,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发挥不了太大的功能,在贸易总量中能够占有的比重将十分有限。实际情况与上述预期十分吻合:与这两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相比,人民币结算的总额实在不高。例如,上海市2009年全年仅对东盟进出口就达到287亿美元,而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业务总额仅21.35亿元。

发展离岸市场将挑战现行人民币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的区域结算货币功能,必须在境外形成人民币可兑换的市场,允许当地的金融机构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兑换服务。让持有人民币贸易盈余的境外对中国出口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出售人民币,需要填补人民币赤字的境外从中国进口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购买到人民币。只有在境外建立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并且把离岸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费用降得足够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才会有广阔的前景。

诚然,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有一定难度。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一个离岸市场与当前实施的人民币管理体制并不相容,离岸市场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很高,以至于外汇管理部门已经不可能真正“管住”跨国资金流动。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之后,离岸市场上会形成一个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当这个自由浮动的汇率偏离央行制订的固定汇率的时候,就出现套利机会,推动对冲资金跨境流动。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央行此时必须干预外汇市场。离岸市场越发达,套利行为规模就越大,也就迫使央行采取的干预力度越大。

就国际经验来看,央行干预市场的力度越大,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假定央行成功地维护了固定汇率。那么,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过程通过国内物价变化而实现:当央行通过购买外汇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增加的外汇占款导致流动性过剩,推动国内物价上涨快于海外,国内较快的物价上涨提高人民币的真实汇率,从而推动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当央行出售外汇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时候,国内将发生通货紧缩。

如果要继续崛起,直至成为经济大国的话,中国不能长期不开放资本项目,也不能没有独立货币政策。而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的代价,必定是汇率自由浮动。这样的大方向还没有明确,就急于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很容易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这是货币当局必须避免的。

【注释】

[1]发表于《融资中国》杂志2010年第四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