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短期债权人在企业中的直接利益是在短期内要求短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因此主要分析企业当期盈利水平,即短期借款期的盈利水平高,短期债权人的利益就比较有保障,而较少关心未来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另外,短期债权人是否能收回借款本息,还常常取决于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因此,短期债权人还特别关心企业盈利情况下的现金支付能力。

第一节 盈利能力分析概述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也可以称作企业的资金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益额的大小以及收益数额的构成。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利润相当于一定的收入或者资源投入而言的。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尺度,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以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同时投资者、债权人等分析主体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都是其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一)企业经营者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且维持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经营和发展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前提,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障。只有在不断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充分发展。同时,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重要性至少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

1.利用盈利能力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

基于企业经营者的受托地位,企业经营者的根本任务是履行其受托责任,从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考虑,企业经营者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体现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通过与既定的包括同行业标准,定额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在内的标准的比较,盈利能力指标可以较好衡量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2.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利润是企业经营者业绩的重要体现,因此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都与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即盈利能力有关,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形成原因、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不足、缺陷以至重大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二)企业的债权人

债权人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衡量能够收回本息的安全程度,从而使借贷资本流向安全、利润率高的社会生产部门。企业短期债权人在企业中的直接利益是在短期内要求短期债务的还本付息,因此主要分析企业当期盈利水平,即短期借款期的盈利水平高,短期债权人的利益就比较有保障,而较少关心未来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另外,短期债权人是否能收回借款本息,还常常取决于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因此,短期债权人还特别关心企业盈利情况下的现金支付能力。

企业长期债权人的直接利益是企业在较长时期的债务到期时,能及时足额还本付息,长期债务的偿还还要求以高水平、稳定和持久的盈利能力为基础,因此长期债权人的分析侧重于分析判断企业长期的盈利水平的高低、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以此预计长期放款能否在债务到期后及时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

(三)企业投资者

股东作为企业净资产的所有者自然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方面由于他们是企业永久性资本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作为出资者,他们需要对自己的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

1.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股票价格施以重要影响,投资者经常通过判断盈利能力预测未来收益或者估计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十分关心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前景的预测,这样假定的关系决定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

2.判断企业可能的利润分配水平

利润是企业分配的基础和前提,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股利分配上看,扣除所得税后的营业收益是股利分配的依据或基础,从长远观点看,这一数额是股利分配的最大限额,虽然各期的分配数额会因为利润分配政策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通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投资者可以对企业可能的利润分配水平进行相应的判断。

3.了解其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资本保值增值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要求,它一方面体现了资本保全原则的思想,另一方面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资产流失。事实上,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资本增值保值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企业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的前提下企业才可能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一般而言,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资本亏蚀的可能性就越小,资本保值增值的效果就越好。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角度

一般情况下,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都会关注收益的高低、收益的稳定性以及收益的潜力。

(一)收益额高低

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利润额的高低并不能够衡量盈利能力的大小,因为利润额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而且还取决于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经营资源占有量的多少、投入资本的多少以及产品本身价值等条件的影响。有时候尽管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很低、损失浪费严重,但是其实现的利润额会比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小型企业的利润要多得多,即使在一个企业,利润额的增减也受到各个时期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品种变化的影响。

(二)收益的稳定性

如果企业某一时期收益水平很高但是缺乏稳定性,也不是良好的经营状况的反映。收益的稳定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内,收益水平围绕在水平线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很小;二是随着时间延续,收益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收益的稳定性取决于企业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时效结构、收支结构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三)收益潜力

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现存的收益潜力和新的收益潜力。如果一个企业能对顾客现存的、变化的和新的问题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投放到市场上去,那么,它就有能力创造新的收益潜力,人们把已经创造出来的或正在利用中的企业潜力看成是现存的收益潜力,也可以把收益潜力按领域分为对外收益潜力和对内收益潜力。对外收益潜力决定着企业卓有成效的产品和市场结合。为了实现和利用这种结合,应开发和利用对内收益潜力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信息、结构和资金。

三、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影响收益的因素的复杂性,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常规性分析之前,还必须关注以下因素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一)非常项目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与企业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经济业务,如发生自然灾害、客观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各种其他意外收入和支出。在计算企业利润总额时,把一些与经营活动无直接联系的收支与营业外收入和成本、费用区别开来,在报表中单独列示,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考核,同时加强各期收益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预测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当前与过去的报表来进行管理人员业绩评价以及收益预测时,应将符合非常项目条件的异常项目予以剔除,因为这些项目具有非重复性、非一般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并且管理当局对其也无力控制。但是,如果一个企业频繁的报告非常项目,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被认为对收益有负面影响。

(二)停止经营

停止经营是指企业某部门被撤销或虽在经营中,但是已经有计划将其撤销。而对于部门,则有较为严格的定义,包含两方面的标准:一是指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活动代表一个主要行业或顾客类别;二是指经营成果及其资产,在实质经营上及财务报告中,与企业其他部门资产、营业结果及业务活动可明确划分。

停业部门损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停业部门处分期间营业损益,二是停业部门直接处分损益,二者在利润表上都要以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列示。关于损益列示,要关注谨慎性,即预期有损失发生,应该及时估计损失入账,而预期利得,必须等实现日方可入账。

(三)会计原则变更的累计影响

会计一贯性原则要求相同的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前后年度应一致,以确保不同年度的可比性,但如果情况有所变动,采用新方法比原有方法更能充分表达经济实质,可以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在利润表上,必须表达此改变的理由与影响。在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应该注意会计变更的影响。

四、影响收益计量结果的因素

(一)会计方法的运用

会计方法变更实际上也属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方法变更除由于会计准则变迁、采用新方法更能公允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正当理由外,可能会为了操纵利润。管理当局对如何运用会计政策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企业运用会计政策时如果人为操纵利润,最终会影响报表收益计量的结果,收益质量自然也就会下降。

(二)会计信息的披露

从理论上讲,只要存在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双方,会计信息就能得到充分供给,但有以下三个因素会导致市场失灵:一是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使它具有外部性,信息供给者不能让所有信息使用者付费,故而企业将减少信息披露;二是鉴于投资者的“非理性”和不能充分掌握分析资料,促使那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可能多报不确实的信息,反过来又迫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为了争取顾客而追加信息;三是会计信息存在不均等或不对称性,虽然相关会计规范对披露的最低限度提出了要求,管理人员仍拥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信息披露质量也是体现会计收益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会计估计的问题

企业的会计估计应该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果企业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或者由于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企业也可以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但是企业有可能在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的情况下变更会计估计,目的就是为了粉饰报表利润,甚至也成为企业收益结果恶化的一个表现。

(四)报表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

企业的相关利益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都需要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或是其他各方都要求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定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将利润指标作为主要的财务指标考核,企业领导为了追求政绩,难免要人为地影响报表的收益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风险的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信誉不足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维护自身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一些企业就存在虚增利润的现象。尤其对于上市公司,因为上市指标的稀缺性加之上市后将带来的巨大的利益,上市公司就非常有可能夸大甚至编造虚假盈利,相应地也就影响了企业收益计量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