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企业创业,推动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中小企业创业,推动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中小企业能及时根据需求变化而调整,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一时间,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我们广大的中小企业就是这个“世界工厂”的主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广大中小企业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30年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小企业创业,推动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我国经济取得如此快速发展,不仅依靠了技术含量高、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同时也离不开许多成功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大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是就业的主渠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70%~80%,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解决文化、技术低的人口的就业作用更为突出。二是中小企业能及时根据需求变化而调整,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三是中小企业在缓解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认识到中小企业的作用,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道路。我国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在经历了计划经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压抑和限制以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的拨乱反正,才使广大中小企业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正是这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清楚地认识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重大历史是非问题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决策。由于基本国策的确立,使国民经济有望得以迅速恢复。但是,长期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长达10年的浩劫使我国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不仅各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不足,就是凭票凭证计划供应的、极其有限的生活必需品也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人们逐渐把视线转移到发展个体经济上。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中国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极大地唤醒了民众的经营意识与热情,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经商高潮。“下海”成为那个阶段最广为人知的词汇。环境的宽松,激发了创业的激情,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少人从个体户、路边小摊开始,凭着一股草莽英雄的勇气,“一不小心”便成了民营企业家。这以后,民营经济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规模上均呈现出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成长的态势,民营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它的高潮。

伴随着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且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又把目光转移到海外,一个劲地扩大生产规模,几乎是全覆盖地努力向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和地区提供价廉物美的基本产品。一时间,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而我们广大的中小企业就是这个“世界工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有不少中小企业发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外需和内需一样,也有饱和的一天,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味扩大生产规模试图占领国内外市场实际上大大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当我们的产品甚至对其他国家的本土产品构成冲击时,“世界工厂”的产品订单便逐渐减少,利润逐渐降低,甚至还遭到了海外市场的所谓“反倾销”的抵制。这个问题成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瓶颈,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形成这个瓶颈的深层原因,意识到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低、能源消耗高的传统产业势必会逐渐淘汰,中小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改进企业管理或其他方式完成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转变,“靠脑力而非体力”将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说,到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保持着稳步发展的趋势,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素质上。虽然我们遇到了种种问题,甚至有不少中小企业无法避免地过早遭遇了生命周期的终点,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努力寻求并落实突破发展瓶颈的方法。对整个市场而言,其最终结果是淘汰丧失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造就更多更先进的中小企业,从而改善和提升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据统计,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中小企业近600万家,个体经营户2300多万家,解决了近一亿人的就业问题,其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50%以上。同时,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我们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广大中小企业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活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为中国经济能够保持30年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更是成了我国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结构调整、催生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好多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过短。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以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例,那里的5000多家民营小企业,普遍的生命周期仅为3年,其中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全部烟消云散。而放眼全国,一般小企业的黄金时期也就在2到5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徘徊。每天都有无数小企业开业,标志着创业者个人事业的开始,每天又有无数的中小企业倒闭,倏然而逝,引发出一声叹息。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激烈,而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来不及更新换代,价格上又没有竞争优势,如果走不出这个瓶颈,其结果只能是倒闭。另一个原因是,企业投资能力有待提升。有些企业在原始创业和积累的时候能够顶住压力和困难,平安度过,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即便是想要再继续扩张,但是由于投资理念没有跟上,投资能力远远达不到企业发展的需求,因而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便停滞不前甚至失败了。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品、技术、资金是至关重要的。

据最近的数据显示,如今,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就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受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原材料价格大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亟须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向高科技行业进军,走技术、品牌之路。但是,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要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针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必须要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要不断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准入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的需求。

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转型,特别是新兴行业和创业板企业。在中小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以往中小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或直接投资引入资金,政府也会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建立金融扶持机制,制订政府采购政策,创造市场需求等方式来帮助中小企业。而如今,单纯依靠直接的扶持方式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还需要通过间接扶持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比如建立完善的创业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培育创业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人才,营建创业风险投资信息沟通渠道、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体系等,从而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我们承认,大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但这并不能否认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而且许多作出重大创新的大企业也是从曾经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我们所要重点支持的正是那些处于原始创新的孵化期、成长前期、特别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它们自己不具有融资能力,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基金和政府的财政支持。在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的财政支持就极其重要了。

然而,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中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引导更多的要素资源配置到中小企业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各层面的配合:

,政策要重点保护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支持它术创新,创立自主品牌;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中,政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宽松的环境,对这些企业在税收、财政等各方面予优惠政策。

,转变政府直接投资方式,通过间接扶持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市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们相信,这些政策措施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