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减,会对其国际收支发生影响。这种由于经济条件,即国民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西方被称为货币性不平衡。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平衡的判断标准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借方与贷方相互平衡的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其差额必为零。但这是人为形成的、账面上的平衡,并非真实的平衡。那么,如何判断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呢?

经济学家按照交易的性质,把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各个项目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性交易,或称事前交易,它是经济实体或个人出自某种经济动机和目的,独立自主地进行的交易。自主性交易具有自发性,因而交易的结果必然是不平衡的,不是借方大于贷方,就是贷方大于借方。这会使外汇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和汇率的波动,从而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影响。一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种结果,就要动用另一种交易来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所造成的外汇供求缺口,这另一种交易就是调节性交易,它是指在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之后进行的弥补性交易,亦称事后交易。从理论上讲,一国国际收支的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相等或基本相等,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或基本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不相等就表明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或失衡。

究竟哪些项目属于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呢?人们普遍认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属于自主性交易,而官方储备项目则属于调节性交易。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但引起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周期性不平衡

这是由于国际间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周期性变化。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生产、人均收入和社会需求的消长,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例如在危机阶段,由于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出口减少,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二)由于经济结构的影响——结构性不平衡

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技术水平等经济条件不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应变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一国国际收支能否达到平衡。一般来说,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往往取决于其贸易收支状况。而贸易收支状况往往决定于该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当世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输出商品的结构如能随之调整,该国的贸易收支将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该国不能按世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输出商品的结构,则该国对外货币收支就要发生变化,引起该国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将产生不平衡。这种由于经济结构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结构性不平衡。即一国经济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分工的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持久性的特点。

(三)由于币值原因的影响——货币性不平衡

一国商品的货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发生变动也会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的物价发生变动,都会影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若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而进口商品的国内物价就显得偏低,从而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客观上起到抑制出口、鼓励进口的作用,贸易外汇支出就会扩大,国际收支就有可能发生逆差;反之,如果由于通货紧缩,则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其结果是使国际收支向顺差方向发展。

这种由于币值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货币性不均衡类型。货币性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四)由于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收入性不平衡

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减,会对其国际收支发生影响。一般讲,一国国民收入增加,社会消费水平会提高,社会总需求上升,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通常不一定会表现为价格上升,而是通过增加进口或者减少出口,以应付国内需求,即国民收入增加,其商品、劳务的输入和捐赠、旅游等非贸易支出等可能随之增加,使进口大于出口,外汇支出大于外汇收入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国民收入减少,社会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随之下降,使国内物价下降,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处于有利地位,有利于出口,并使进口减少,会逐步减少逆差,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这种由于经济条件,即国民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西方被称为货币性不平衡。

(五)由于偶发性因素的影响

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的偶发性的事件,也会导致一国贸易收支不平衡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经济制裁,许多国家终止与伊拉克的一切经济往来,导致该国贸易收支恶化,国际收支严重失衡。

以上各类型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只有结构性不平衡和收入性不平衡具有长期性和一定的持久性,被称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类型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被称为暂时性不平衡。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政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买进本国货币。这样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起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下降。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果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固然可以增大其外汇储备,增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失业问题。

(2)持续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迫使本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加重通货膨胀。

(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大量的顺差说明该国出口极多,进口很少,而他国却进口多、出口少,这样,必然不利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引起国际摩擦,影响国际经济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就是个突出的例子。

一般说来,一国的国际收支越是不平衡,其不利影响也越大。虽然国际收支逆差和顺差都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但相比之下,逆差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险恶,因为它会造成国内经济萎缩、失业增加和外汇储备的枯竭,因而对逆差采取调节措施要更为紧迫些。顺差的调节虽不如逆差紧迫,但从长期来看也还是需要调节的。

四、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一)外汇缓冲政策

所谓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对付国际收支不平衡,运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动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从而使国际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影响仅限于外汇储备的增减而不致导致汇率的急剧变动和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外汇缓冲政策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它也有局限性,即它不适于对付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因为一国的外汇储备的数量总是有限的,过度依赖这一政策会导致外汇储备枯竭。

(二)财政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抑制或扩大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控制改变总需求和物价水平,从而调节国际收支。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政府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压缩财政开支和提高税率,引起社会上投资和消费减少,降低社会总需求,促使物价下降,从而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政府可采用扩张性的政策,增加财政开支和降低税率,以扩大总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亦称金融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手段影响银根松紧和利率高低,引起国内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1)贴现政策(Discount Policy)。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其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未到期票据进行再贴现时所收取利息计算的比率即再贴现率,借以影响金融市场利息率的政策。金融市场利息率的升降,既影响资本流出的规模,也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需求和贸易收支,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亦减少本国货币的流出。此外提高利率,即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中央银行则调低再贴现率,以降低顺差的规模。

(2)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要依法按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保证存户提现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量的特定基金。这个比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小,因而决定着信用的规模与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过去,这项政策主要用于国内经济的调节,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这项政策措施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用于调节国际收支。

课堂思考

1.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或者顺差时,应该将准备金比率提高还是降低?为什么?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

(三)汇率政策(Foreign Exchange Rate Policy)

汇率政策是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通过汇率的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当国际收支出现严重逆差时,实行货币法定贬值,以改善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则在他国压力下实行货币法定升值,以减少和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在1973年春季,固定汇率制变为浮动汇率制以后,汇率政策仍被用于调节国际收支。这表现在各发达国家积极进行市场干预,使汇率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以通过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四)直接管制(Direct Control)

直接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措施。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对一切涉及外汇的对外经济活动和汇率进行严格管制,以期做到鼓励或限制商品及资本的输出输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以行政干预方式,直接鼓励或限制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外国商品的输入。直接管制通常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能按照本国的不同需要,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区别对待;但是,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只是将显性国际收支逆差变为隐性国际收支逆差,一旦取消管制,国际收支逆差仍会重新出现。此外,实行管制政策,既为国际经济组织所反对,又会引起他国的反抗和报复。

上述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但都有局限性。在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平衡的具体原因选择相应的调节措施,灵活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