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银行业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

国际银行业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今天,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的商业银行仍实行这一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结构与当时的国际银行业极为相似。同时,矩阵型组织结构也开始被引入银行业。进入90年代之后,跨国商业银行依据“客户导向”的原则,重新设计并调整组织结构,进行了新一轮银行组织结构的创新。较为普遍的是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把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划分为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分行部门。这种矩阵型组织结构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二、国际银行业组织结构的演化过程

(一)国际银行业组织结构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以前,当时资金市场上处于卖方市场,客户大多自动上门申请贷款,当时银行组织的基本特点是按照银行业务种类或产品设置部门,形成了比较简单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办理一项业务往往需要与多个部门打交道,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方商业银行大多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大多数分支机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种结构中,分行主要负责人集行政管理权和业务管理权于一身,分行是考核的总体,既是成本中心,也是利润中心。直到今天,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日本的商业银行仍实行这一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的组织结构与当时的国际银行业极为相似。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金融管制放松,金融业竞争加剧,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涌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开始探索银行业摆脱困境的道路。在那个时期,银行业总体呈现出从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向事业部型组织结构转变的趋势。从总行看,按照业务和职能的划分,分为金融服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风险),各分行也相应地进行了结构设定。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银行经营产品内容增多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科层机构显得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向事业部型组织结构转变的趋势更为明显。同时,矩阵型组织结构也开始被引入银行业。

进入90年代之后,跨国商业银行依据“客户导向”的原则,重新设计并调整组织结构,进行了新一轮银行组织结构的创新。较为普遍的是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把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划分为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分行部门。三类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原则和控制方法。那些对银行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综合性职能部门,实行集中式管理,其职能由总行直接行使,通过业务处理中心化来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例如,按照业务种类及服务对象设立对公银行部、对私银行部、金融部、信用卡服务部等,并设立由总行直接领导的业务处理中心,如电话银行中心、网上银行中心等。同时,按照地区的经济特征,设立若干家一级分行,设立与销售有关的部门,如地区信贷中心、个人银行服务中心、公司银行服务中心等。这种矩阵型组织结构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虽然银行业务范围遍布全球,但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银行总部除了能维持各区域的独立性之外,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取得集中化的规模效应。

(二)当前国际银行业的主流组织结构

结合上面介绍的组织结构的几种基本种类,针对银行业的自身特点,可以将目前的国际商业银行结构分为三种:区域导向型、产品导向型和客户导向型。

1.区域导向型

这是以地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银行的管理是按照区域进行的。在每一个地区有一个最高授权人负责该地区的所有业务的开展。区域分行的部门按照业务来进行划分,各业务部门受总行业务部门的指导,但是直接对区域分行的最高授权人负责。这种结构属于矩阵型的一种,事业部的领导人对事业部全权负责。标准渣打银行的组织结构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其组织结构采用典型的矩阵型结构,业务部门划分为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和资金业务三块,每一块都设有管理总部。其中,资金业务总部位于伦敦,零售业务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公业务总部设在新加坡。总行通过三大业务总部对分行实施管理,分行基本实行独立核算,但是在业务发展上接受三大业务总部的指导,但是以分行为主。

2.产品导向型

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是按照银行的业务和产品来设置部门机构,银行的业务开展是以产品线为主导的,每一条产品线都有一个最高的负责人来负责该产品线内所有的业务在银行所涉足的区域内的运营。国际性银行由于其活动范围广泛,也存在按照地区或国家设置机构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产品线的负责人拥有业务决策权,而区域负责人只拥有协调的权力,即在产品和区域两维中决策权的分配是以产品线为主,以区域为辅。这种组织结构以花旗集团、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性银行的矩阵式管理较为典型。以德意志银行为例,它的业务部门划分为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三大领域,总行设立三大业务的营运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管理职能,还负责对分行相应业务的对口管理。总行对各分行三大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分行实质上是总行各项业务的营销部门,各分行行长只负责分管业务的开展,并直接对总行对口部门负责,分行行长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业务部门的工作。

3.客户导向型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是按照不同客户群来设置部门机构,银行的业务开展是以按照客户设置的战略业务单位(SBU)为主导的,每一个客户战略业务单位都是相对独立的运作主体,可以存在产品和地区的子战略业务单位。这种组织结构刚刚产生,尚未完全成熟,也尚未被广泛采用,典型的例子是荷兰银行2002年开始实施的战略业务单位模式。从国际性银行的实践来看,表面上荷兰银行与其他国际性银行都是采取战略业务单位的模式,但是从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的对比就可以看出,花旗银行的战略业务单位模式中,产品主导的特征非常明显。虽然一级战略业务单位是以客户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但是二级战略业务单位拥有很大的业务权力,并且还有地区的横向层面具有很明显的矩阵结构特征。而荷兰银行则是以客户群形成最高层次的战略业务单位,然后在其下根据客户群的特点形成产品和/或地域的子战略业务单位,由此在集团内部形成三维——客户、产品和地域的战略业务单位结构。二级产品战略业务单位业务权力相对较小,不存在横向的地区层面,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战略业务单位。

(三)当前国际银行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

上面介绍的几种国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典型模式,虽然相互存在差异,但是也有不少共性,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

1.这种银行组织结构大部分都是矩阵型

通过分行和业务主线部门的双重管理,既方便于总行对各级机构的总体掌控,也提高了分行的灵活性,有利于应对变化剧烈的外部环境。

2.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了决策和工作效率

这几种银行的组织结构都采用总行直接管理经营性机构的管理体系,分行以下机构不具有管理职能,仅仅是面向市场的营销小组和利润中心。整体机构体系是两级管理的扁平体系。

3.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实时报表系统,实现对全公司的有效监控

各大银行都有完善的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的缩写,即企业资源规划)软件,便于资源的分配和报表的分析。通过报表管理系统定期向总行传送各级机构的财务报表,总行则通过分析软件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和客观地评价各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