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评述与分析框架

理论评述与分析框架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日期的临近,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与战略转型已进入了加速期。与此同时,理论界对中国金融服务业,主要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挑战和经营格局的改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此,中国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环境,还需有理论的强有力指导,在探索生存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环境、资源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洞悉战略管理与战略竞争的本质,努力寻找持续竞争能力的源泉。

第一章 理论评述与分析框架

中国加入WTO 5年后保护期于2006年12月已经结束。事实上在这一期限到来之前的2006年10月,已经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分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合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全面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日期的临近,中国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与战略转型已进入了加速期。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取竞争优势,各商业银行加快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营机制的力度,它们一方面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等方面苦练内功,同时又以亢奋的状态在市场上深耕细作,努力把握无处不在的机遇;它们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努力吸纳和扩充稀缺的资本、组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各类资源;它们着力构建并提升自身融资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组织能力;它们引入战略管理思维,把目光投向外部市场,花费大量精力来进行市场分析,力图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洞察市场的纷繁变化,以便在享尽地利的同时再抢占市场的先机;它们着眼未来,把目光投向了自身内部,努力辨识、评价自身的资源和经营能力,并纷纷制定战略规划,对近中期转型与发展进行部署……

与此同时,理论界对中国金融服务业,主要是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挑战和经营格局的改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各种专业机构、权威媒体和大专院校或推出系列分析报告,或进行排位评级,或探讨理论渊源,构建分析框架,提出对策意见,开列治病强身良方。

然而,综观理论的种种热议和管理当局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举措,似乎仍然存在明显的悬空问题。虽然各家商业银行规划宏大,举措频频,但管理运行仍然难以超越惯性轨迹;虽然学术关注方方面面,纷繁细微,但仍显“自我”,其与实际的结合也多止于“启示”。

而且,商业银行的资源是一定的、有限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逐步培育的,实际的竞争、经营和转型举措及其步骤是以自身实力为前提的。如果脱离了这个前提,作出那种内外兼修、看似面面俱到的发展规划,最终只能是悬浮空中,无法实施,并有可能浪费了时间,错失了机遇。因此,中国商业银行面对新的环境,还需有理论的强有力指导,在探索生存发展之路的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环境、资源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洞悉战略管理与战略竞争的本质,努力寻找持续竞争能力的源泉。

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结构调整与战略规划,是一个适应经营环境、分析产业竞争形势、寻找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形成竞争优势的过程。尽管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学派迭起,人言人殊,但从其理论的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企业战略关注的重点有一个逐步由外向内、由环境到资源到能力的过程,有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核心能力到动态能力的过程。因此,作为讨论的前提,本章拟通过对竞争优势及其相关理论的分析评述,提出基本的、基于能力构建的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并用以对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其获取途径进行初步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