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改良与会计改革之争的影响及启示

会计改良与会计改革之争的影响及启示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改良派与改革派的争论影响深远。显而易见,国民政府财计部门所持的这种态度正是改良中国会计之争在其内部的反映。争论虽然被战争打断,但中国会计思想仍在缓慢地发展着。改良和改革两大学派的争论,既有成功经验传诸后世,又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影响未来,他们对于中国会计的改良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场争论推动了会计法制化的进程,同时促进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会计教育事业以及会计出版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 会计改良与会计改革之争的影响及启示

会计改良派与改革派的争论影响深远。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会计方法上形成了西式簿记和改良中式簿记并存的局面。西式簿记多为大、中型新式企业所采用,改良中式簿记则为中、小企业所偏爱。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47年还有80%以上的工商业采用收付簿记法,充分显示了改良中式簿记的生命力,但比起改良中式簿记思想以及引进改革会计思想提出之初的90%以上的比例还是下降了不少,这种下降也显示了借贷簿记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对于中国会计改良和改革之争,国民政府的财计部门处于一种两可的状态之中,它们一方面在《统一会计制度》中确定采用借贷复式簿记,另一方面又承认商家和其他企业可以采用改良中式簿记,并在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第三年的课程安排中明确规定开设“改良中式会计”课程。显而易见,国民政府财计部门所持的这种态度正是改良中国会计之争在其内部的反映。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不少企业内迁,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停业状态,各类杂志随即停办,这场改革中国簿记运动方告一段落,两派的争论也逐渐告一段落。

争论虽然被战争打断,但中国会计思想仍在缓慢地发展着。改良中式簿记为克服先天带来的不便,正逐渐向借贷复式簿记靠拢。在形式上,逐渐改变了使用国产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写中国数字或广式数码、由右向左书写的习惯,而代以使用洋纸、钢笔、写阿拉伯数字、自左向右横行书写。在内容上,逐渐改变了以四柱及其相互关系对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总括反映的传统,而代以按资产负债、损失收益的关系进行账务处理和账目平衡的做法。在实务中,改良中式簿记逐渐演变成了两种收付记账法:一是现金收付记账法,以借为收,以贷为付,收方列左,付方列右,其法与借贷记账法相同。这种记账方法最初应用于银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人民银行沿用。另一种是反收付记账法,以贷为收,以借为付,其法也与借贷记账法相同,只是记账方向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部颁布的预算会计制度曾使用该法。

改良和改革两大学派的争论,既有成功经验传诸后世,又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影响未来,他们对于中国会计的改良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两派在理论辩争的同时,都积极付诸实践,带来了这个时期中国会计的繁荣与发展。西式复式簿记的引进、新式会计制度及方法在大中型企业的推行,使我国工商企业的会计面貌焕然一新,加上改良中式簿记在各中小型企业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会计习惯和方式。这场争论推动了会计法制化的进程,同时促进了会计师事业的发展、会计教育事业以及会计出版事业的发展。从实质上讲,这次论争对活跃中国的会计学术思想,推动会计科学的发展,改善会计核算的技术水平,加强工商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发展会计教育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远远地超过了这场争论内容的本身,从而也为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所以,尽管这次会计学术之争以双方各执一词而告终,但这次争论对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会计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同寻常的:一是它将会计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纳入了学术争论的范畴,从而使会计科学的学术地位得以初步确立;二是它直接向会计学术界提出了一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即对国外先进会计科学是排斥还是引进、借鉴和吸收。应该说两派的观点各有偏颇,但对会计学术界却起到了重要的昭示作用,它促使会计理论工作者开始跳出“闭关锁国”的思维框框,去正确地面对现实会计问题;三是从科学发展的规律上看,缺乏比较、争论和竞争的科学,是既没有生命力,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因此,会计科学要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两派在讨论改良会计问题中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所以也应该加以总结以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先,改良派对中式簿记所作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他们思想过于守旧,主张发扬“国粹”,不愿接受甚至排斥西方先进思想。他们过高地估计了中式簿记的长处,过多强调继承中式簿记的长处,讲究形式上的改良,而忽视从根本问题入手,致使改良大纲中确实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将一些中式簿记的短处也保留下来,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由于习惯改变困难或舶来品成本过高等原因,不惜主张复杂的手续而进行改良,难免顾此失彼。

其次,改革派以借贷复式簿记的理论与方法为前提,通过全面引进达到改革中国会计的目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借贷复式簿记是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要优越于中式簿记。但中式簿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特点。改革派应该认真总结其优缺点,肯定其可取之处,而不应完全持否定态度,断言完全废除,这种认识过于偏激,应该看到改良中式簿记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最后,纵观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派所产生的影响和影响的范围确实远远超过改良派。而中国会计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改良派对于引进新式簿记理论和方法确实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改革派把“改良中式簿记”看做整个改良中国簿记运动中的一种过渡性办法,认为未来绝大多数企业将会采用借贷复式簿记,这无疑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看法,是改良中式簿记探索过程中的一种实用方法。

【注释】

[1]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12月初版,绪论第1页。

[2]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编纂,第205页。注:凡《立信会计季刊》即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编纂,故以下引文不再重复,出版时间相同卷数期数仅标注一次。

[3]徐永祚:《改良中国会计问题》,《会计杂志》第1卷第1期,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纂,1934年1月1日版,第5页。注:凡《会计杂志》即为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编纂,故以下引文不再重复,出版时间相同卷数期数仅标注一次。

[4]潘序伦:《“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发行,第1页。

[5]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0页。

[6]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1页。

[7]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3页。

[8]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12月初版,第9~12页。

[9]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2页。

[10]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3页。

[11]徐永祚:《东西洋簿记法之源流及其分野》,《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94页。

[12]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问题》,《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4~15页。

[13]徐永祚:《四柱结算之方法及其理论与效用》,《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28~29页。

[14]徐永祚:《四柱结算之方法及其理论与效用》,《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21页。

[15]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12月初版,第27页。

[16]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1933年12月初版,第32页。

[17]陆善炽:《现金分录法与现金收付法之异同》,《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1934年1月1日版,第48页。

[18]陆善炽:《中式簿记改良后之观察》,《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1934年1月1日版,第113~114页。

[19]陆善炽:《现金分录法与现金收付法之异同》,《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58页。

[20]陆善炽:《论借贷学说与收付理论》,《会计杂志》第4卷第1期,第9页。

[21]陆善炽:《论借贷学说与收付理论》,《会计杂志》第4卷第1期,第10页。

[22]陆善炽:《论借贷学说与收付理论》,《会计杂志》第4卷第1期,第51页。

[23]陆善炽:《论借贷学说与收付理论》,《会计杂志》第4卷第1期,第53页。

[24]陆善炽:《论借贷学说与收付理论》,《会计杂志》第4卷第1期,第58页。

[25]潘士浩:《借贷簿记法与收付簿记法》,《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45页。

[26]潘士浩:《中式簿记与西式簿记之比较》,《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98页。

[27]谢允庄:《收付复式单式三种簿记的比较》,《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59~60页。

[28]谢允庄:《收付复式单式三种簿记的比较》,《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64~65页。

[29]谢允庄:《改良帐户分类方法的商榷》,《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120页。

[30]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1日版,第204页。

[31]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05页。

[32]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07页。

[33]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08页。

[34]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10页。

[35]潘序伦:《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11页。

[36]顾准:《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17页。

[37]顾准:《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20页。

[38]张心瀓:《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5期,第40~41页。

[39]张心瀓:《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5期,第43~44页。

[40]徐永祚:《四柱结算之方法及其理论与效用》,《会计杂志》第3卷第1期,第21页。

[41]张心瀓:《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66页。

[42]张心瀓:《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67页。经过改编,表格中账户栏空白格代表省略了一些科目。

[43]张心瀓:《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68~72页。经过改编,表格中波浪线代表省略了一些科目。

[44]张心瀓:《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67页。

[45]钱逎瀓:《对于徐永祚君“改良中式簿记”之批评》,《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31页。

[46]钱逎瀓:《对于徐永祚君“改良中式簿记”之批评》,《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32页。

[47]钱逎瀓:《对于徐永祚君“改良中式簿记”之批评》,《立信会计季刊》第2卷第4期,第236页。

[48]李云良:《中西会计沟通问题》,《“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81页。

[49]李云良:《中西会计沟通问题》,《“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82页。

[50]李云良:《中西会计沟通问题》,《“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论文集,潘序伦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1935年1月初版,第96页。

[51]刘常青:《中国会计思想发展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60~16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