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存贷款利率各国

2020存贷款利率各国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22日,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分,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做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IMF规定,每一成员国有250份基本票,这部分代表国家的主权。

1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4年,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7月22日,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的主要设计者是费边社成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及美国副财政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分,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有时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BIS)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12.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述

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8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特阿拉伯指派,其余16名执行董事由其他成员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中国为单独选区,亦有一席。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现任总裁是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另外还有四名副总裁。

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做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该委员会将在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的充分发挥作用。委员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12.4.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

IMF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缴纳的份额、借款、捐款、出售黄金所得的信托基金以及有关项目的经营收入。

1)份额

份额,是指成员国参加IMF时所要认缴的一定数额的款项。股份公司,份额犹如股份,一旦认缴就成为IMF的财产。IMF以份额作为其资金的基本来源,并用于对成员国的资金融通。份额按规定每5年左右进行一次调整与扩大,迄今已达9次。1992年调整扩大后,份额总计为1420.203亿特别提款权。

份额是根据成员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和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及其他经济指标来决定的,具体是按一套较为复杂的方法计算出的。

份额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是IMF的最大资金来源,也是决定成员国国投票权、借款权的最主要因素。IMF的一切活动都与成员国交纳的份额相联系,重大问题要有80%以上的票数通过,甚至要求85%以上的票数。IMF规定,每一成员国有250份基本票,这部分代表国家的主权。然后按成员国所认缴份额的量,每10万特别提款权折合一票,成员国认缴的份额越多,所获票数也就越多,表决权也就越大。目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认缴的份额最多,截至1992年底,仅美、德、日、法、英5国,所认缴的份额就占总额的40.7%,其中美国就占了18.68%。因此,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IMF扩资后所认缴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影响力并未削弱,可以说,IMF实际上为发达国家尤其美国所控制。发展中国家所认缴的份额占37.74%,其中我国仅占2.38%,因此,发展中国家在IMF中的发言权仍受到制约。

2)借款

借款是IMF的另一个主要的资金来源。这种借款是在IMF与成员国协议前提下实现的,主要形式有:①借款总安排,1962年与“七国集团”签订,总额60亿美元,以应付成员国临时性困难;②补充资金贷款借款安排,1979年与13个成员国签订;③扩大资金贷款借款安排,1981年5月与一些官方机构签订。此外,IMF还与成员国签订双边借款协议,以扩大资金来源。

3)出售黄金

1976年1月,IMF决定将其所持有的黄金的1/6即2500万盎司,分4年按市价出售,以所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建立信托基金的一个资金来源,用以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信贷。

12.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功能

1)汇率监督

为了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和汇率体系的稳定,取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防止成员国操纵汇率或采取歧视性的汇率政策以谋求竞争利益,IMF对成员国的汇率政策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有两种形式:

(1)在多边基础上的监督

IMF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状况,评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汇率政策对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总体影响。

(2)在个别国家基础上的监督

主要是检查各成员国的汇率政策是否符合基金协定所规定的义务和指导原则。近年来,随着成员国经济往来中依赖性的增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一种形式显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第三款,汇率监督有三个主要的指导原则:

①成员国应避免为了调整本国的国际收支,或为了取得对其他成员国的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

②成员国在必要时应干预外汇市场,以应付混乱局面,尤其是本国货币汇率出现的破坏性的短期波动。

③成员国在采取干预政策时,应考虑其他成员国的利益,包括其货币受到干预的国家的利益。

近几年,尤其是墨西哥发生货币危机以来,IMF扩大了监管活动范围,关注成员国经济数据的质量和这些数据的适时公布情况,关注成员国金融制度的效率和能力以及私人资本的稳定性,并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警告来防止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2)磋商与协调

为了能够履行监督成员国汇率政策的责任,了解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措施,迅速处理成员国申请贷款的要求,IMF按基金协定规定,每年原则上应与成员国进行一次磋商,对成员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政策作出评价。这种磋商在IMF专家小组与成员国政府官员之间进行。其过程是专家小组首先了解有关的统计资料,如贸易收支、物价水平失业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然后与政府高层官员讨论经济政策的效果及欲进行的调整措施,预测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前景。讨论后,专家小组写出报告,供执行董事会磋商、讨论与分析成员国经济时使用,并发表在一年两期的《世界经济展望》和年度报告《国际资本市场》刊物上。

3)金融贷款

金融贷款是IMF的一个主要业务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条件很严格,特点十分明显。现具体介绍如下:

(1)IMF贷款的特点

根据IMF协定的规定,当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时,1MF对成员国提供短期信贷。这些贷款具有下列特点:①贷款对象限为成员国政府,IMF只同成员国的财政部、中央银行及类似的财政金融机构往来;②贷款用途只限于解决短期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用于贸易和非贸易的经常项目的支付;③贷款期限限于短期,属短期贷款;④贷款额度是按各成员国的份额及规定的各类贷款的最高可贷比例,确定其最高贷款总额;⑤贷款方式是根据经磋商同意的计划,由借款成员国使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购买其他成员国的等值货币(或特别提款权),偿还时,用特别提款权或IMF指定的货币买回过去借用时使用的本国货币(一般称为购回)。

(2)IMF贷款的分类

IMF贷款的种类是有所发展的。早期的基金组织的贷款一般推行“一个窗口”的办法,到1963年推出补偿贷款,1969年间再打开第三个贷款窗口——缓冲库存贷款,1974年再设立中期贷款,创办石油贷款等第四个经常性窗口。20世纪80年代后,除了1979年设立补充贷款外,从1981年起,不但着手制定并推行扩张信贷政策,扩大补偿贷款的范围,而且改进贷款条件,新增“储备份额”贷款(不必购回)优惠,将成员国借债限额扩大到该成员国份额的200%等。IMF的贷款分为以下几种:

①普通贷款。亦称普通提款权,是IMF最基本的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主要用于成员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贷款最高额度为成员国所缴份额的125%。贷款分两部分,即储备部分贷款和信用部分贷款。前者占成员国份额的25%,成员国提取这部分贷款是无条件的,也不需支付利息,但须用外汇或特别提款权缴纳的份额作保证;后者占成员国缴纳份额的100%,共分四个档次,每档为份额的25%,成员国申请第一档贷款比较容易获得,一般只需制订出借款计划便可得到批准,而二至四档属高档信用贷款,贷款条件较严格,成员国要借取就必须提供全面、详细的财政稳定计划,而且在使用时还必须接受IMF的监督。

②中期贷款(亦称扩展贷款)。这是1974年设立的,用于成员国因在生产、贸易等方面存在结构性问题而进行较长期调整的一项专用贷款。其最高贷款额度为借款成员国份额的140%,备用期3年,提款后第4年开始偿还,10年内还清。

③出口波动补偿贷款。设立于1963年2月,最初规定,当成员国因自然灾害等无法控制的客观原因造成初级产品出口收入下降,从而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在原有的普通贷款以外,可另行申请此项专用贷款。1981年5月又规定,当成员国粮食进口价格超过前5年的平均价格而造成国际收支困难时,也可申请补偿贷款。该贷款最高限额为成员国份额的100%,贷款期限3~5年。1988年8月IMF再次通过了一个修改方案,将应急机制结合进原来的补偿贷款,并把贷款名称更改为补偿与应急贷款。成员国在执行IMF支持的经济调整计划中,如遇突发性、临时性的经济因素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偏离预期调整目标时,可申请该项贷款。这里突发性的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出口收入、进口价格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等。该贷款最高限额为份额的95%,如果成员国仅具备申请补偿性融资的条件,则最高限度为份额的65%,仅具备申请应急融资的条件,则最高贷款额为份额的30%。

④缓冲库存贷款。设立于1969年6月,是一种为帮助初级产品出口国家维持库存从而稳定物价而发放的贷款。贷款的额度最高为成员国份额的50%,期限3~5年。

⑤石油贷款。是1974年6月至1976年5月期间,专门为解决因中东战争后石油涨价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困难的资金需要而设立的一种临时性贷款。

⑥信托基金贷款。设立于1976年1月,用于援助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标准是:1973年人均国民收入不足300特别提款权单位。此项贷款现已结束。

⑦补充贷款。设立于1977年4月,目的是为了帮助成员国解决庞大的、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贷款期限3年半至7年,最高借款额为成员国份额的140%。1981年4月,该贷款全部承诺完毕。1985年5月,IMF实施扩张借款政策,提供扩大贷款,其目的和内容与补充贷款相似。该政策规定,贷款额度最高为一年不超过份额的95%~115%,或3年不超过份额的280%~345%。

⑧结构调整贷款。该贷款于1986年3月设立,旨在帮助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通过宏观经济调整,解决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问题。贷款条件优惠,年利率仅为0.5%~1%,期限一般为10年,且有5年宽限期,贷款最高限额为份额的70%。成员国要获取该贷款,必须有详细的经济调整计划,并且由IMF或世界银行工作人员参与计划的制订,最后由IMF核定批准。为了增强对低收入成员国的资金援助,IMF于1987年12月增设了“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其目的和条件与上述结构调整贷款基本一致,但贷款额扩大了,最高贷款额可达份额的250%,在特殊情况下还可提高到份额的350%。但IMF对借款国经济结构改革的计划要求较高,对贷款效果的监督也较严格。低收入成员国最终能否获得此项贷款及贷款数额大小,除取决于本国国际收支和收入水平外,还取决于该国本身与IMF的合作程度以及对本国经济作出的调整努力。

制度转型贷款。该贷款于1993年4月设立,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克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国际收支困难,包括:

第一,由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变引起的收支困难;

第二,由双边贸易向多边贸易转化引起的收支困难;

第三,由游离于国际货币体系之外到融入该体系之内引起的收支困难。

此项贷款最高额为份额的50%,期限4~10年。成员国要获取该项贷款,必须制定一项经济稳定与制度改革方案,内容包括财政货币制度改革和货币稳定计划、控制资本外逃计划、经济结构改革计划以及市场体系培育计划等,而贷款能否全部得到,还须借款国与IMF充分合作,并作出切实有效的努力。

上述各项贷款,成员国不能同时获准借取,这是因为IMF对一个成员国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贷款设定限额。IMF在此问题上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成员国每年借款额一般不超过份额的102%;3年累计借款净额不超过份额的306%;全部累计借款上限为份额的600%。IMF在提供上述各项贷款时,要收取手续费或利息。储备部分贷款、信托基金、结构调整贷款和扩大的结构调整贷款以及补充贷款和扩大贷款等,是以优惠利率或仅收取手续费形式提供的,其余贷款的利率为4%~7%,具体依当时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及成员国借款数额多少而定。

(3)IMF贷款的条件及其评价

IMF贷款与其他商业性贷款有很多区别,其中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的条件上。IMF通过发放各类贷款,对成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出现的困难及稳定汇率等方面,无疑有积极的一面。但其附加的条件及贷款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至今仍招致不少议论与批评。

IMF对成员国的贷款申请,始终是很慎重的,对那些已陷入危机而需巨额援助的成员国,更会附上严厉的贷款条件。一般来说,当一成员国向其申请贷款时,IMF首先会组织“专家小组”,直接赴借款国实地考察,分析该国的经济形势尤其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并由“专家小组”制定一组综合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目标,即经济调整计划,借款国只有同意并接受该调整计划,才能获得贷款资格。而且IMF对贷款的发放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分期发放,如果借款国没有履行贷款条件,IMF便停止发放新的贷款。这种经济调整计划一般都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减少财政赤字,削减各种开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及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度等。从IMF来讲,它可能会认为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国际金融秩序,降低贷款风险,帮助成员国渡过难关。但对具体的受援国来讲,这些条件和措施是良药还是劣药,可能还得作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①要求借款国紧缩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胀率,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同样会导致较高的短期成本。

要求借款国执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就意味着国家要减少各种政府开支,如减少农业补助、价格支持以及公共方面的计划。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削减本国的社会消费及重新安排原来优先考虑的项目,不仅意味着其生活水准的降低,还会增加潜在的政治风险。紧缩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时使用,往往还会引起经济的衰退。

③要求借款国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意味着该国货币要计划性地贬值,这种贬值也可能会促进出口,但同时也使进口商品价格更加高昂,不利于国内消费者。此外,对依赖于大量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员国来讲,进口的减少会严重打击其国内工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通过减少进口来达到贸易顺差,其代价可能不菲。

④要求借款国实施自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贸易和资本项目等,可能会给那些本来就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步伐迈得过快而造成危机的国家,雪上加霜,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成员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将更加巨大。

总之,IMF贷款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贷款条件的提出要达到良好的预期,IMF还得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

12.4.4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价

冷战后期以来,布雷顿森林机构的角色一直引起争议。有批评指出,基金偏袒与欧美公司有良好关系的资本主义军事独裁者。另有批评称,国际货币基金不重视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这些批评引起社会的讨论,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相反意见认为,国际货币基金促使国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没有写明要这样做。有支持者指出,经济稳定是民主的先决条件。

经济学家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援助都是“有条件地”指出:受援助国需要实行基金建议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实际上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凯恩斯主义。于是,供应学派的支持者通常与国际货币基金唱反调。国际货币基金提倡把货币贬值,被供应学派批评会造成通货膨胀

大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例如ATTAC,认为IMF加深了贫穷问题,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反对IMF的组织各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供应学派认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与IMF的相差无几。

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洲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现时南美地区的政府渐走中间偏左的路线,并致力摆脱商业企业对经济政策的压力

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国家是肯尼亚。原本肯尼亚的中央银行控制了该国货币的流动,IMF提出协助后,要求放宽货币政策。调整后不但外商投资大减,在贪污官员的腐蚀下,KamleshManusuklalDamjiPattni(人名)亏空了数以十亿计的肯尼亚先令,肯尼亚的财政状况比之前更差。

国际货币基金亡羊补牢的行动影响了它的声誉:往往当国家已深受经济打击,IMF才伸手援助。其实,这些国家出现经济问题,通常是数十年管理不善的结果,而不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陷入多年的经济困境,IMF通常于这时提供协助,人们于是把经济崩溃与IMF的介入联系起来。而政客善于转移视线,利用民族主义和人们对IMF的坏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

虽然IMF成立目的是协助稳定全球经济,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过100个国家曾经历银行体系崩溃,并令GDP下降4%以上,这是史无前例的。IMF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以及亡羊补牢的做法,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

尽管西方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毁誉参半,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对他们的国家有“正面”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