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虽然对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价值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处于没有无形资产资源,没有专门管理无形资产的人员和机构,没有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的“三无”状况。

二、当前我国无形资产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虽然对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价值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国内一些管理者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漠视,管理和技术层人力资本含量低,人才流动十分严重,造成无形资产大量流失。经常会出现著作权益受到侵犯、专利权受到侵犯、抢注商标、假冒商标等等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观念滞后、意识薄弱

多数管理者沉溺于日常事务中,轻视或曲解管理现象相当普遍,缺乏战略管理实践,很难产生战略管理意识,知道“战略管理技术”的人更少。无形资产的无形性和管理中过分关注稳健性,导致人们长期缺乏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持有“看得见、摸得到的资产才是资产”的传统偏见,淡化无形资产作为资产价值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主要表现在:商标注册意识、法律意识较弱;技术保密、专利保护观念不强。只申请中国专利而未申请国外专利,会造成新技术更大流失。我国到1998年,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1.59万项,而自1985年起的14年里,我国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足3000项,我国14年里将11.3万项发明无偿地“奉献”给外国。无形资产经营思想匮乏,如在与外商合资合作时或在企业改型转制时,忽略无形资产评估计价或超低压价;有的不知道用专利法保护自己。无形资产转让时仅看近期利益,无视企业持久发展;有的企业轻视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外国广告的强大攻势造成国内商标、商誉等不少无形资产间接流失。

2.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科学依据不足

在无形资产投资预测和决策中,对经营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目标,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稀少,无形资产信息失真、失控,单位无形资产信息尚无完整记载,更缺少全国范围内的无形资产信息网,重复研究、科研力量分散、资金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科研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比国际水平更低,增大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性。无形资产经营只顾眼前利益,没能从战略高度考虑企业长远发展。一些国外品牌企业为争夺更大的市场,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国内品牌等激烈竞争,迅速占领原国内品牌占领的市场。中国企业在这一角逐中丢掉自己的品牌,也丧失长期建立的商誉。如中国传统知名企业上海家化生产的“美加净”系列产品广受喜爱,商标曾被外资企业高价收购,为“露美庄臣”所代,致使企业长久利益蒙受莫大损失,最后企业权衡利弊以惨重代价购回。

3.国内无形资产战略管理的研究力度和深度上还非常欠缺

主要体现为:目前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不多,仅有少数研究部门、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个别研究,而缺少特定研究机构对无形资产战略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其重要性体会不深,不清楚无形资产管理战略研究对国家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等都有重大意义。极少数管理者还未认识到无形资产涵义,更别说要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研究。在现有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中,仅仅对无形资产管理中的某类无形资产经营的近期研究,而没有远期的战略管理研究;只是对某种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而少见对某些相互联系的无形资产管理和整个无形资产管理的战略研究。正是上述这些困境,妨碍了对无形资产管理战略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导致无形资产管理在许多方面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巨大影响。

4.无形资产管理战略法律制度、方法和理论亟待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无形资产方面已制定许多法规政策,但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处于没有无形资产资源,没有专门管理无形资产的人员和机构,没有无形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的“三无”状况。在无形资产管理确认与计量制度方面,依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除外购无形资产按外购价或评估价核算入账外,按谨慎性原则自制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成本一次性记入损益,仅将注册费和律师费作为无形资产而资本化入账。多数无形资产其自创成本、转让费用及其他费用等,资产账面上未见相关会计记录和技术管理信息,使无形资产变为账外资产,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通过财务报告判断和预测企业的发展潜能和盈利水平。在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方法方面,企业为有形资产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却没有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使无形资产很难管理,无法可循。在无形资产收益评价方面,至今为止从理论上知识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独立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知识人才的作用不能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不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现状令人担忧。据1997年10多个城市40余家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状况调查表明,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大幅度减少,30%企业只是象征性拨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10元以下。流失人才绝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技术骨干和技工,有的企业流失人员高达60%。一些管理者因顾及当期利润而减少研究和开发活动,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技术创新以及中国“入世”,知识产权问题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掌握知识产权的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我国知识产权观念淡薄,大量科研成果并未申请专利,这笔财富白白流失。我国每年有3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就有2万多项未申请专利。如在“863”已鉴定的近2000余项成果中,申请国内外专利的仅有400多项,专利数量不到成果总数的25%,其中申请国外专利的仅有20项左右,仅占申请专利总数的5%。我国许多拥有著名商标的国有企业无专人负责商标注册续展,而日本东芝公司商标管理者达300多人,美国泰勒公司商标管理者有500多人。我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日本每年发明专利申请达40万件、美国20万件、德国15万件。拥有如此多专利,使其有资本称霸国际市场。这就是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强国,同时亦是专利大国强国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