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设计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组织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控制系统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配备会计人员时要明确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人员的分工及轮岗制度等。完善的会计制度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拟订的,它们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指南和“操作手册”。可见会计制度设计不仅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也是及时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的前提。

第一节 会计制度与会计制度设计

一、会计与会计制度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在反映和控制时,不仅要运用专门的方法,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规范,会计处理就会陷入混乱。即使是会计的萌芽“结绳记事”,也要在事前确定一个规矩作为依据。正如《周易正义》引郑玄注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种规定,就是当时处理会计业务的规定。如果没有这种规矩,随心所欲地变换结绳大小所指的事物,时间长了会造成混乱,就会失去“结绳记事”的作用。这样的规矩就是原始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法律(如《会计法》)和法律以外的各项会计法规、公认会计准则和基层单位会计规章制度。狭义的会计制度一般只包括公认会计准则和基层单位会计规章制度。在许多国家,其《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商法》和《税法》中都规定了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某些条文,这些条文对会计工作也起到规范作用,从广义看也属于会计制度。在我国,长期以来《企业会计制度》一直是重要的会计制度,但随着财政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正在降低。现行主要的会计制度从狭义看就是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基层单位自己根据会计准则制订的会计规章制度两部分。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及作用

(一)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及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组织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控制系统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既然会计制度设计是为进行会计工作制订出准则和规范,就必须针对现实的或即将发生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原则或方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会计工作的依据。所以,会计制度设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具体对象是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工作过程就是运用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由此,会计制度设计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会计组织系统设计

会计工作是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它们构成会计组织系统。会计组织系统设计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以及两者的协调关系。在设置会计机构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会计人员时要明确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任职资格、会计人员的分工及轮岗制度等。

2.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就是规划提供财务信息的诸多方面。一是会计信息载体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模式。二是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设计,主要是设计会计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输出的程序,也就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会计账簿,最后到会计报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程序,不同的处理程序其效率与效果不同,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程序。三是设计反映会计信息的具体项目,主要是设计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每一个会计科目反映具有特定内容的会计信息,提供一项会计指标,会计科目体系就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指标体系。

3.会计控制系统设计

会计控制是按照既定的会计目标,对会计行为和企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制约。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从会计的角度加强内部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分存货和固定资产)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

(二)会计制度设计的作用

认真设计并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具有重大意义。会计制度设计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具体落实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

认真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把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真正在企业中落到实处。国家统一制订的法律、规章着重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每一个企业在经营内容、经营规模、人员构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为了保证国家统一制订的法律、规章真正在每一个企业得到贯彻落实,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具体情况,以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制度为依据,设计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2.保证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产生,保证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拟订的,它们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指南和“操作手册”。有了这个指南和操作手册,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手续、核算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工作职责等方面按其执行,使会计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而不致无章可循,责任不清。同时,严密的会计制度为防止差错和各种舞弊行为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显然根据这种会计制度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应该是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可见会计制度设计不仅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也是及时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的前提。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从企业内部看,会计制度的设计与制订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一项制度保证。通过会计制度的约束,可以纠正一些单位会计工作混乱、管理松懈的现象,杜绝不设账、造假账等违法行为。另外,从社会生活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例如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投资者不断增多,企业的股东和成千上万的中小投资者,都迫切需要了解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真实信息,以进行风险判断,作出投资决策。科学、合法合理的会计制度能使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股民的利益。

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体系

从广义看,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会计制度体现为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其中,《会计法》是直接规范会计业务和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规范,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则从不同的角度部分或间接地对会计工作作出规定,各个单位及其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也应遵循这些规范。我国的《会计法》于1985年1月12日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了再次修订后的《会计法》,现行的《会计法》即为1999年修订,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法》。《会计法》对会计工作的规定是完整的、总括性的,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不可能对具体的会计核算、会计行为作出规定,为了搞好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还需要具体的会计制度。

第二层次的会计制度是一些与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和规章。比较重要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和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就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报而言,《企业会计准则》始终是极其重要的会计制度。我国于1992年由财政部制订和颁布了首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于1993年开始实施。1997年至2004年,为规范企业会计实务,财政部还陆续颁布和修订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尽管这些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会计发展水平,推动了经济进步,但是由于这些会计准则是陆续制订的,内容上不完整,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经济交流,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此,我国财政部组织国内外专家加紧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制订,于2006年颁布了新修订和制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值得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第二层次的会计制度还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其中《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实施,《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实施。目前仍有少数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在执行上述制度。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包括1998年开始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2005年开始执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具体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在降低。

第三层次的会计制度是在国家会计法律和法规、会计准则和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准则等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而制订的适用于本企业内部财务与会计管理的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这些规范和制度在不同企业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

本教材着重讲述第二、三层次,即狭义的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