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币制的紊乱

清末币制的紊乱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币制紊乱还表现在一个合同内采用几种不同的货币。例如宣统二年四月十四日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合同第三款,股本二百万元,以北洋大龙元为准。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五日,中日协定抚顺烟台煤矿细则,第一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于抚顺烟台两煤矿所出之煤,允以出井原价百分之五计算之出口税缴纳于清国政府,但出口原价在每日出煤未满三千英吨期内,每吨定为库平银一两;又每日出煤过三千吨时,每吨定为日本金币一元,以此计算税款。”

7.清末币制的紊乱

民国三年造币总厂报告书叙述前清末年各省设厂铸币,擅自为政,说:“先是北洋等省设局鼓铸,成本既省各自筹,余利亦曾无奏报,间有认解练兵经费及浦江工程,其余多称留办地方新政之用,作为本省外销。”[40]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初三日,吕海寰、盛宣怀致外部,与马使(驻华英公使马凯)酌定圜法条款电:“圜法一事,马使开送此款时,即告以此系内政,当自行整顿,并以洋商均须通用为抵制,盖有鉴于鄂之龙洋为赫德通饬各关不准收用,宁之龙洋沪上各银行不收,致难畅销。”[41]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谕:“各省所用银钱,式样各殊,平色不一,最为商民之累,自应明定划一银式,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俟新式银钱铸成足敷颁行后,有完纳钱粮关税厘捐一切公款,均专用此项银钱,使补平申水等弊扫除净尽,部库省库收发统归一律,不准巧立名目,稍涉纷歧。”[42]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大连设关,“中国不派监督,归日本人代收,每年税约六百余万元。日援胶海关例,取十成之二,余交总税务司”[43]

币制紊乱还表现在一个合同内采用几种不同的货币。例如(1)宣统二年四月十四日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合同第三款,股本二百万元,以北洋大龙元为准。第九款,每出煤一英吨纳厘金库平银六分,税银库平一钱,使用地面每年纳库平二钱,煤出口每吨纳关税库平一钱[44]。(2)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五日,中日协定抚顺烟台煤矿细则,第一条:“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对于抚顺烟台两煤矿所出之煤,允以出井原价百分之五计算之出口税缴纳于清国政府,但出口原价在每日出煤未满三千英吨期内,每吨定为库平银一两;又每日出煤过三千吨时,每吨定为日本金币一元,以此计算税款。”第二条:“会社对于由海口运出两煤矿之煤,允每吨以海关银十分之一两即银一钱计算之出口税缴纳于清国海关。”[45](3)宣统三年闰六月初八日,中德收回山东省各路矿权合同第三款:“矿务公司从前履勘矿产,查定界址,购买地亩各费,中国允认偿给鹰洋二十一万元。”第四款:“金岭镇铁矿……附近创设铁厂,亦可合股兴办,约股在五十万两之谱。”[46]

【注释】

[1]《清宣宗实录》,第235卷,第3~4页。

[2]C.F.Remer,Readings in Economics for China,p.327.

[3]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第105页,注2。

[4]罗尔纲:《清代流行的外国银元及最初自铸的银元》,引佚名:《平贼纪略》,《历史研究》1956年,第4期,第54页。

[5]《鸦片战争》Ⅰ,第477页。

[6]冯桂芬:《校邠庐抗议》,第38页。

[7]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7页。

[8]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第102页。

[9]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7页。

[10]《币制汇编》第4册,第221页。

[11]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第102页。

[12]《问题汇编》银元篇,第17页。

[13]罗尔纲:《清代流行的外国银元及最初自铸的银元》,《历史研究》1956年,第4期,第54页。

[14]《问题汇编》银元篇,第3页。

[15]耿爱德:《中国货币论》,英文本,第61页。

[16]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下册,第508页。

[17]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第2编,第2页。

[18]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第102页。

[19]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下册,第508页。

[20]《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5期,第117页。

[21]《清德宗实录》,第240卷,第4页。

[22]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第3编,第44页。

[23]《币制汇编》第4册,第235页。

[24]《问题汇编》银元篇,第42页。

[25]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第2编,第2页。

[26]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7页。

[27]《第一回中国年鉴》,第780页。

[28]《币制汇编》第1册,第40页。

[29]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8页。

[30]《续通考》卷21,考7712。

[31]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8页。

[32]《问题汇编》银元篇,第3页。

[33]《币制汇编》第2册,第231页。

[34]耿爱德:《中国货币论》,第158页。

[35]张家骧:《中华币制史》第2编,第2页。

[36]《问题汇编》银元篇,第9页。

[37]《币制汇编》第2册,第217~218页。

[38]《币制汇编》第1册,第230页。

[39]《币制汇编》第4册,第257页。

[40]《币制汇编》第2册,第199页。

[41]《清季外交史料》,第154卷,第11页。

[42]《续通考》卷21,考7714。

[43]《续通考》卷33,考7863。

[44]《清宣统朝外交史料》,第15卷,第8~10页。

[45]《清宣统朝外交史料》,第21卷,第4页。

[46]《清宣统朝外交史料》,第22卷,第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