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

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定义,货币供应量由通货和活期存款组成,其中通货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活期存款则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再给定,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确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分别为rd和rt,到目前为止,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总准备金为:该模型就是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

从以上整个银行系统对非银行部门的资产业务来看,收兑黄金外汇和购买政府债券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对企业、团体及个人的贷款和投资则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根据定义,货币供应量由通货和活期存款组成,其中通货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活期存款则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在讨论中以商业银行代表所有金融机构)。因此,银行系统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量的决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现代银行制度都实行部门准备金制度,作为盈利性企业的商业银行只需对其新增原始存款保留一定比率的法定准备金,就可将其存款余额的大部分用于向公众贷款或投资于有收益的证券资产,从而创造出派生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故货币供给外生理论的经济学家们在讨论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时,常把准备金数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作为货币供应量的限制因素,从而形成简单的货币乘数理论,它用公式可表示为:

img97(2)       (16-2)

上式说明,全部活期存款在原有的准备金基础上扩大了1/rd倍。

为了方便对存款货币扩张经济含义的理解,我们在本教材第九章第四节有关“派生存款扩张”推理中作了若干假定,如没有现金外流、银行全部处于“贷满”状态、公众只持有活期存款等,因此过于简单化。实际上,公众基于各种动机会以部分现金的形式或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持有一部分资金。银行为保持流动性,也需要经常以现金资产的方式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或备付金,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活期存款的扩张。在现实中,就整个银行系统和长期而言,以上各部分与活期存款之间会呈现出一种较稳定的比率关系。为了使对货币供给的分析更贴近现实经济,我们逐一取消上述假设,并把假设变为更贴近现实的给定条件。

给定公众意愿持有的通货为C、定期存款为T,以及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或备付金为E,它们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分别为k、t和e,则有:

C=k·Dd;T=t·Dd;E=e·Dd

由于公众是从商业银行提取现金,那么,当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的持有者支付现金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就有一部分转化为中央银行对通货持有者的负债。这样,中央银行所提供的基础货币B就不再仅仅只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R),而且还包括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即:B=R+C。

再给定,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确定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分别为rd和rt,到目前为止,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总准备金为:

R=rd·Dd+rt·t·Dd+e·Dd=(rd+rt·t+e)Dd

此时,中央银行所提供的基础货币为:

B=R+C=(rd+rt·t+e+k)Dd

在考虑以上全部因素后,银行系统的活期存款货币为:

img98

根据货币供应量定义有:M=Dd+C。将上述公式代入此定义就可得到货币供应模型:

img99

该模型就是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括号里的数是货币乘数,如果用m代表,则外生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可以概括为:

M1=m·B

这说明,货币供应量M1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从逻辑上,接下来应该讨论的问题是,货币供应量产生机制中,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如何形成和发生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