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供给主要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判断为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即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外生理论。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掌握在手中。货币内生供给理论重视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他们认为,当前的货币体系是一种信用货币体系,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因果关系的方向是“贷款决定存款”,因此,总的借款量、进而货币供应总量实际上不是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

三、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试图通过一种货币供给函数来表明名义货币供给量与一般金融因素、非金融因素及各种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既要包括各主要的决定因素,又要陈述这些因素的因果关系。正因为如此,当代货币供给理论虽然以货币乘数为出发点,但其重点则放在阐明各项具有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及其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上。

货币供给主要是内生还是外生的判断为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即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基础之上的,当代经济学的大师凯恩斯是此观点的代表。而坚持外生性货币供给最为有力的莫过于货币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施瓦兹等人。上一章介绍了货币数量论,其货币方程式如下:

MV=PY

该表达式得出货币量(M)决定价格(P)或名义收入(PY)的因果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应当实行“不变增长率”的货币控制规则的结论(1)

货币供给外生理论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外生的主要理由是:

(1)货币的供给弹性(生产货币的人数变化率/购买货币的人数变化率)极小,几乎等于零。如:①对于足值货币(金属货币)的生产,它主要受资源稀缺的限制。②对于法币(货币符号)更不是私人企业所能生产的,唯有国家才能发行流通。

(2)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替代弹性是指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抛弃货币而用其他因素代替货币的比率)。这是由于货币本身无效用,它的效用来自于交换价值。

由于货币具有如上特征,货币供给外生理论者认为:无论货币需求多大,或经济中其他变量的刺激如何强烈,都不会影响货币供应量自行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掌握在手中。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可以人为地进行调控,以增减货币供应量。

如果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假设可以成立,那么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就表明,因果关系是从MV=PY左边到右边的,即从货币量(M)到价格(P)或名义收入(PY)。然而,后凯恩斯主义(Post-Keynesian Economics)以及流程学派(The Circuit School)的内生理论分析则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在现代信用经济中,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他们认为,如果货币供给主要包括的是各种金融机构的存款负债,那么货币的创造就基本上是这些机构提供信贷的副产品。因此,从名义收入增加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会更有意义。即名义收入(PY)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附带就会引起银行资产负债表另一方的货币量(M)的增加。也就是说,MV=PY的因果关系变成了从右边到左边,即从名义收入(PY)到货币量(M)。

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强调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所决定的,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它们的行为。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内生的。其主要理由是:

(1)在存贷关系上,认为银行的负债是由银行的关系决定的。在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当代,只要有借款需求,银行就能提供信贷,并由此创造出存款货币来,致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形成银行到实业部门的货币流。

(2)金融媒介方面的创新,能够起到动用闲置资金、节约头寸、改变货币流通速度方面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只是部分地提供所需货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创新相对地扩大货币供应量。

(3)企业可以创造非银行形式的支付,扩大信用规模。对企业来说,银行信贷不是满足新增投资的唯一途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利用商业信用等途径,甚至可以不通过履行还款义务一一拖欠货款等形式来扩张信用,以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要。

货币内生供给理论重视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他们认为,当前的货币体系是一种信用货币体系,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只有当经济主体从银行贷款时,信用货币才被创造出来,银行究竟发放多少贷款,归根到底是由具有偿还能力的借款者(credit worthy borrowers)决定的。因果关系的方向是“贷款决定存款”,因此,总的借款量、进而货币供应总量实际上不是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

货币供给外生理论以弗里德曼—施瓦兹货币供给方程式、卡甘的货币供给方程式以及布鲁纳—梅尔泽的货币供给函数为主要代表;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则最初见于雷德克利夫报告,其后由格利与萧两人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正式倡导,最后经托宾等人的发展完善而成为一种系统的货币内生供给理论。这两种货币供给模型的提出都是以各自对“货币重要性”与“货币政策的有效论”的认识为依据,代表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两大主要流派在货币理论上的分歧。应该说,正是这些不同学术派别互相对立观点的争论,推动着货币供给理论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