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益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收益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发现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负债比例,降低财务风险。再次,债权人通过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判断债权的安全程度,即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及利息。债权的安全程度与长期偿债能力密切相关。此外,对于与企业有密切利益关系的部门和企业来说,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收益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企业的长期债务是指偿还期是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企业举借长期负债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规模,但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财务安全和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不同的报表信息使用者各具重要意义。

首先,投资者通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判断其投资的安全性及盈利性。(1)投资的安全性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密切相关。通常,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投资者的安全性越高。企业不会通过变卖财产偿还债务。投资者不会遭受相应的损失。(2)投资的盈利性与长期偿债能力密切相关。企业适度负债,不仅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盈利。

其次,经营者通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有利于:(1)优化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不同,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不同。同时,不同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也有差异,进而影响企业价值。通过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揭示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调整,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2)降低财务风险。由于债务利息在税前支付,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税额庇护利益。与权益资本相比,债务资本成本低。增加负债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但当负债比率超过一定限度时,息税前盈余就会降低,企业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加大,财务风险上升。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发现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负债比例,降低财务风险。

再次,债权人通过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判断债权的安全程度,即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及利息。债权的安全程度与长期偿债能力密切相关。企业偿债能力强,债权的安全程度高;反之,则低。

此外,对于与企业有密切利益关系的部门和企业来说,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偿债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从而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对于业务关联企业,通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的支付能力,借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和未来业务能力,并做出是否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的决定。

一、收益偿债能力指标计算与分析

(一)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一个企业每期获得的收益与所支付的固定利息费用之间的倍数关系,即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是所需支付债务利息费用的倍数,收益是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通常也就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所以,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所获得的收益承担应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也用以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较大,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较小。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状况下,企业由于负债经营,导致对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企业能否在经营中顺利地融资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利息保障倍数。如果企业在支付债务利息方面没有困难,通常也就可以再借款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通过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这样就可以无需去偿还债务本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筹资就比较容易,筹资成本就会降低,企业就会有能力在资本结构中保持一个较高的债务比例。

当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支付固定利息及到期偿还本金的负担也就愈重,这就必须有足够的收益作为偿还债务的正常来源,如果企业的收益一旦减少或者发生亏损,则企业也就无力偿还利息费用,不能偿还利息费用也就不能再向银行借新债还旧债,企业无法取得金融的支持,那么企业资本周转必然发生困难。

企业对外举债的基本目的是取得必要的经营资本。通过企业财务杠杆分析已知,企业负债经营可行性的基本要点是债务所付出的利息费用必须低于使用这笔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否则企业就不该进行负债经营。在企业负债经营中,利息率的高低对经营风险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负债的利率越高,借入资本所获得收益少于利息费用的风险也就越大,这种经营风险的程度可以用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加以衡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在计算中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企业税前利润,二是企业的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

img65

公式中的分子是运用资本所获得的收益,也就是没有扣除利息费用的税前利润,包括税前净利与利息费用。在计算中不能够用税后净利,因为企业的利息费用是在所得税前列支的,而所得税是在减去利息费用后的利润中支付的,所得税的多少对利息费用的支付不会产生影响。另外,指标的分子必须包括利息费用,因为利息费用也是经营资本所获取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只是付给企业债权人。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的营业收益能够偿付利息的倍数,是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长期债务在到期前只需定期支付利息,不需支付本金。况且,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只要其资本结构基本上是稳定的,并且经营状况良好,就能够举措新的债务来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税息前利润相对于利息越多,则债权人的利息收入就越有保障。相反,利息保障倍数越低,说明企业负债太多或盈利能力不强,对债权人权益保障越小,从而影响长期偿债能力和重新借债能力。

正确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该指标的高与低,应将本年度利息保障倍数同该企业以往年度,以及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和该行业平均指标进行对比。此外,每个企业经营的好坏,信用的高低对利息保障倍数的要求也就不同。

从长远角度分析,一家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企业就不能举债经营。利息保障倍数大于1,表明可供支付利息费用的收益大于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如果该指标小于1,则表明可供支付利息费用的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也就没有能力支付所发生的利息费用。从短期分析,一家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有可能低于1,企业支付利息费用可能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企业的一些费用项目在当期是不需要支付现金的,例如企业的折旧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等,由于这些不需要支付现金的费用存在,使得企业在短期内尽管利息保障倍数低于1,但支付利息仍然不存在问题。

【例3-6】以HE公司为例,2001—2005年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分析如表3-6所示。

表3-6 2001—2005年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分析表

img66

img67

图3-7 HE公司利息保障倍数趋势图

由表3-6,通过连续五年的该项指标可以看出公司的利润情况,各年利润与利息费用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利息保障倍数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企业有能力偿付利息;从2002年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降低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利润下降造成的;2005年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大幅提高,是由于本年度企业偿还了较多的债务,本年所承担的利息大幅下降的结果。

注意:(1)利息费用的内容。计算中的利息费用一般取自企业当期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但其并不准确。因为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包括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和予以资本化两部分,且当期财务费用项目不仅仅有利息费用,还包括汇兑损益、利息收入等内容,因此,对于利息费用应当尽量通过有关信息获取更准确数据。

(2)利息费用的实际支付能力,由于到期债务是用现金支付的,而企业的当期利润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出来的,这意味着企业当期可能利润很高,但不一定具有支付能力。所以,使用这一指标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息费用的数量关系。

(3)如果利润表上的利息费用为负数,表明它实质是企业的利息收入,意味着该企业银行存款大于银行借款。此时,利息保障倍数就无意义了。

(二)固定支出保障倍数

除了债务利息,企业还有一些与负债相关的固定支出,如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用等。这部分费用要定期支付,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也应考虑在内。固定支出保障倍数是利息费用保障倍数更完善的扩展形式。利息保障倍数忽略了其他必须支付的费用,有一定的误导性。

固定支出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img68

其中,固定支出包括:(1)因短期借款、应付票据而定期支付的利息;(2)因经营租赁而定期支付的应付经营租赁费;(3)因融资租赁而定期支付的应付融资租赁费;(4)因长期借款而定期支付的利息。

利息保障倍数与固定支出保障倍数都是衡量企业偿付长期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债权人非常关注的指标之一。但是,该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指标是根据利润额的大小与固定性利息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利润越高,则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但是,利润是一个会计数据,会计账面数据不能够作为长期债务偿付手段。因为决定利润大小的两个因素即收入和费用,与现金流入和流出不同,利润不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净现金流量。利用利润和固定性利息的关系衡量偿债能力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实际应用时,可以结合现金流量表数据进行。

二、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一)长期租赁

当企业急需某种设备或资产而又缺乏足够资金时,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财产租赁有两种形式: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规定支付租金(包括设备买价、利息、手续费等)。一般情况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其所有权归承租方所有,实际上属于变相的分期购买固定资产。因此,在融资租赁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进行管理,相应地将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这种资本化的租赁,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已经包括在债务比率指标计算之中。

当企业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构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筹资虽然不包括中长期负债之内,但到期时必须支付租金,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企业经常发生经营租赁业务,应考虑租赁费用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二)或有事项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但现在无法肯定,不列入财务报表之中,但其一旦发生,便会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常见的或有事项如未使用的抵免税额形成的或有收益;附有条件的捐献资产形成的或有资产;产品售后服务责任形成的或有损失;应收票据贴现与未决诉讼形成的或有负债等。

或有事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潜在的债务。常见的或有负债项目有应收票据贴现、应收债款抵借、未决诉讼、质量保证等。

或有事项一旦发生便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经济义务。也就是说或有事项的特点是现存条件的最终结果不确定。产生或有资产会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或有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应充分注意有关或有项目的报表附注披露,以了解未来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或有项目,并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考虑或有项目的潜在影响,还应关注是否有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或有事项。

由于涉及不确定性,在分析、评价或有事项对财务状况的影响时,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本身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概率事件;二是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外部信息使用者,只能利用可获取的公开信息,比如或有事项的成因、可能产生的损失等,并且结合历史信息,对管理人员判断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除财务报表以外,还需获得其他方面的非会计信息,如公司公告、法院记录等,以帮助做出判断。(2)对提供担保可能产生的损失,可以通过分析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推测,当债权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加大,对于极有可能成为真正负债的或有负债,分析时,应该增加负债总额。

(三)退休金计划

退休金计划,是指企业对雇员在其终止服务时或终止服务之后,向其提供退休金的安排(按年支付或一次付清),该退休金或雇主为此提供的金额,应在雇员退休之前,根据有关文件的条款或企业的惯例,予以确定或估计。规定供款的计划,是指根据供款形成的基金以及它的投资收益来确定应支付的退休金金额的退休金计划。规定退休金的计划,是指通常根据雇员的工资和服务年限,采用公式来确定应支付的退休金金额的退休金计划。设立基金是指为了承担未来支付退休金的义务而向企业以外的实体(基金组织)转移资产。

(四)承诺事项

承诺事项是指企业由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或协议的要求而引起义务的事项。例如,与贷款有关的承诺、信用证承诺、售后回购协议下的承诺。又如,企业在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承诺对企业职工聘用期间及解聘或退休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等。这些往往构成企业的一种长期负担,但又没有出现在财务报表上。在未来的特定期间内,只要达到特定条件,即发生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五)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指引起一方获得金融资产并引起另一方承担金融负债或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契约。比如,债权、股票、基金及衍生金融工具等。与偿债能力有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企业为筹集资金发行的长期债权,包含以下两点承诺:(1)在约定日期偿还本金;(2)定期支付债券利息。一旦公司破产,债券持有人求偿权优于股票持有人。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期货、期权互换合同或带有类似特征的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这种契约的义务在签约时双方发生转移,比如:远期合同的持有人必须在契约合同指定的日期按指定的价格购买指定的资产。

对于与金融工具有关的信息,应反映在财务报表的附注说明中。它包括面值、合同金额;金融工具的性质;工具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契约一方未履行义务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金融工具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未能对金融工具的风险程度恰当披露。风险大小不同对企业未来损益变动的影响程度不同。风险大的金融工具,其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大。

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时,要注意结合具有资产负债表表外风险的金融工具记录,并分析信贷风险的集中项目和金融工具项目,综合起来对企业偿债能力做出判断。

三、会计政策与长期偿债能力

(一)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一般来讲,投资期末计价可选择的计价方法主要是两种,即成本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当投资的成本等于或低于市价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价,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均是相同的。但在投资市价低于其成本的情况下,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投资,与成本法比较,必将使得期末投资价值及资产总额相对较低,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相对较高。不仅如此,由于所确认的跌价损失冲减了投资收益,使得利润总额相对减少,据以计算的已获利息倍数也将相对较低。

相关资料:新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要求采用成本法核算。

新准则要求对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这主要是因为拥有控制权的子公司需要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而成本法能够提供与合并财务报表效果类似的损益信息,同时合并财务报表中提供的类似信息更为完整,因此,按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投资长期股权比权益法更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例如,成本法能提供关于投资的股利分配信息。这样做,还有另一个重要考虑,长期股权投资运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应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损益确认投资损益,这一点很容易被利用来操纵损益。改按成本法后,可以有效地防范企业利用这一点借助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

(二)存货计价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新准则中关于存货记账方法的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即存货计价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均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价方法,也即按这些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均是存货的历史成本。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则是偏离历史成本基础的计量方法。与上述对投资的分析同理,当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确定时,若成本等于或低于市价时,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存货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与历史成本法相同。而当期末成本高于市价时,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存货,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无疑也将使得所计算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低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几种计价方法看,若物价稳定,则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是相同的,从而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也是相同的。但在物价持续变动的情况下,各种计价方法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将各不相同,进而将使得所计算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高低有别。

(三)折旧方法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是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当固定资产原始投资规模,即原价“一定时”所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各个期间的折旧费及固定资产净值也就不同。但由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折旧年限内,应计提的折旧总额是一定的。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使用的不同时期,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具有不同性质的差异。具体来说,选择加速折旧法,相对于平均折旧法而言固定资产使用前期的折旧费较高,固定资产净值下降较快,从而使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低。随着已使用年限的增加,至使用后期将会出现加速折旧法的年折旧费小于平均折旧法的年折旧费,从而使据以计算的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高。但从资产负债率看,则取决于固定资产的净值状况,即当按加速折旧法确定的年末净值高于按直线法确定的年末净值时,加速折旧法下的资产负债率将低于直线法下的资产负债率。反之,加速折旧法下的折旧率就将高于直线法下的资产负债率。

(四)会计估计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

影响公司长期偿债能力的会计估计主要有坏账估计、长期投资减损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残值估计、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估计等。会计估计不同,据以计价的资产额和确定的收益额也就不同,进而也就会影响到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例如,应收账款坏账及长期投资减值的估计额愈高,所确定的资产和利润将愈低,据以计算的资产负债愈高,已获利息倍数愈低;否则反之。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的估计年限愈长,各年的折旧及摊销费也就愈低,由此确定的各年资产减值的幅度愈小,收益额愈大,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因此相对较低,已获利息倍数相对较高;否则反之。

总之,公司会计政策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值的影响是客观的。因此,我们在比较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必须关注会计政策差异或变化,以便能获得客观的评估结论。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企业长期财务风险的分析。其中主要包括资本结构以及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资本结构是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

1.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分析、资本结构项目分析以及资本结构比率分析等。其中影响资本结构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济周期因素、资产结构、企业所处的行业及行业竞争程度、公司规模、制度因素等。资本结构项目的分析则包括对于长期负债、长期资产以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分析等。

2.对于资本结构比率的分析是本章的重点,主要从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与权益乘数、有形净值债务率、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等指标来进行衡量。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核心指标,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企业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较差;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借债筹资的资产越多,风险较大。产权比率指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是对资产负债率的必要补充。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而它的倒数称为权益乘数,即企业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的多少倍。这两个指标也是对资产负债率的必要补充。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债务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该指标越大,表明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弱。营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如果保持长期负债不超过营运资金就比较好,但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筹资策略的影响。

3.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它表明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不同的报表信息使用者各具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分析收益偿债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一是利息保障倍数,它是指一个企业每期获得的收益与所支付的固定利息费用之间的倍数关系,收益是利息的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另一个是固定支出保障倍数,即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固定支出的比率,它是利息费用保障倍数更完善的扩展形式。

4.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还包括长期租赁、或有事项、退休金计划、承诺事项、金融工具等。

5.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以及会计估计对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等。

【参考书目】

1.〔美〕怀特等著,《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第三版),中信出版社,2003年。

2.〔美〕利奥波德·A·伯恩斯坦,《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王萍,《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