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发布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目录

上海发布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目录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时,提出要“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这基本可以看作是对上海原有28.78平方公里自贸区的基本定位。

1.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围后的定位

2013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时,提出要“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这基本可以看作是对上海原有28.78平方公里自贸区的基本定位。2014年底,上海自贸区扩围至120.72平方公里后,其定位在“国家试验田”的基础上有显著提升。

纳入陆家嘴金融片区、张江科技片区与金桥开发区之后,上海自贸区不仅要承担国家试验田的任务,更要结合上海“4+1”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关节点、长江经济带增长极的重要位置,对自身定位进行拓展与拔高。

我们认为,扩围后上海自贸区的定位可做如下表述:

在为国家体制改革、制度升级进行创新试验的基础上,立足亚太,面向世界,以全球价值链升级重构为路径,内以长江经济带为辐射领域,外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以上海“4+1”中心建设为统领,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创新试验,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与制高点。

2.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围后的作用

第一,突出上海自贸区“国家试验田”的重要作用,全面探索深化改革开放的体制创新与机制转变,为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提供更加全面的试验场所。

原有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脱胎于综合保税监管区,其在贸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领域有天然的创新优势,但是在服务贸易开放尤其是金融领域,相对缺少创新基础与试验基础,很难进行服务贸易开放的压力测试与各项创新措施的试验。比如,在自贸区原有的28.78平方公里空间内,实施融资收付创新的措施仍然局限在与贸易结算相关的领域里。主要依托自由贸易账户,而且限于与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相关的账户,在资本项下进行开放试验的局限仍然较大。

扩围之后,新自贸区的行业领域更加丰富,涵盖了先进制造、前沿科技、高端金融、贸易物流等商务领域的主要环节,实施各项创新措施更加便利,而且创新措施更宜“落地”。扩容后,推动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已经成熟。

第三,以上海建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关节点为目标,上海自贸区将为上海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行制度准备与体制突破。

上海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源头位置,更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核心城市。以长江经济带的辐射领域,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非常突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沿线各国的贸易、金融合作为重点领域,这些都将成为上海自贸区率先按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要求进行体制创新与制度改革的驱动力量。

第三,以上海“四个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方向指引,突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及引领作用,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将为加快上海“4+1”中心建设提供全领域的突破口,突出其金融“中心”的作用。

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也将服务于上海重点建设任务。与津闽粤自贸区相比,上海新自贸区应重点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引领性目标,发挥金融在贸易转型、投融资便利、推进科技创新、资本项目开放等领域的核心支持作用,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为杠杆,推动上海“4+1”中心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四,上海自贸区扩围后,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要工作领域都纳入到了自贸区范畴,自贸区将成为浦东新一轮体制创新与改革开放的高地。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之前,已经启动了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在体制创新等方面已经开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自贸区扩大之后,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层次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行改革试验的领域也更加宽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上海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第五,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拥有完善的产业基础,涵盖了高端制造、前沿科技、高端金融、贸易物流等商务领域的主要环节。

新自贸区将以跨国企业总部中心为重要抓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通过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涵盖了金融、贸易、物流、科技、先进制造业等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将能够通过长江经济带辐射内陆及西部地区,成为协同发展的突出部与增长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