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给捐赠者最高礼遇”

“要给捐赠者最高礼遇”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2月,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将一件市场拍卖价4150万港元的清代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上博的答复是“要给捐赠者最高礼遇”。当年,在张永珍捐赠过程中,上海博物馆组织了盛大的捐赠仪式,上海市市长韩正为张永珍颁发“白玉兰奖”,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向张永珍颁奖。如今,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内还有一份长长的捐赠者名单,已有近千位捐赠者的名字。

2004年2月,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将一件市场拍卖价4150万港元的清代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这件代表着中国粉彩瓷器艺术最高水平的藏品,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都不具备,轰动一时。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透露,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由建馆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万件,其中有近十分之一的馆藏来自于民间的捐赠。上博内的镇馆之宝大克鼎、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夏晚期的束腰爵等,都是江南几位大收藏家后人捐赠。

收藏家们倾心的世代相传的文物,为什么无偿捐给上海博物馆呢?上博的答复是“要给捐赠者最高礼遇”。当年,在张永珍捐赠过程中,上海博物馆组织了盛大的捐赠仪式,上海市市长韩正为张永珍颁发“白玉兰奖”,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向张永珍颁奖。自此之后,上博接受的社会捐赠越来越多,不少来自海外。

上博原馆长马承源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先认识收藏家,经过多次联系大家都成了朋友,他们就会拿出自己收藏的精品给你看。这样,我们掌握了一些文物精品的流向,也会为他们的收藏提一些建议。慢慢就有收藏家开始捐赠。”如今,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内还有一份长长的捐赠者名单,已有近千位捐赠者的名字。

(摘自《中国文物命运30年骤变,博物馆为何少了私人捐赠》《南方日报》 2009-04-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