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思想插上翅膀,财富之路才会闪闪发光

让思想插上翅膀,财富之路才会闪闪发光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是以北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作为参考来判定的。这是因为,香港由于早期一直由英国政府管制,香港股市较之中国内地股市成熟得多。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巴菲特才对中国香港的某个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而最终也证实,巴菲特通过对香港某一上市公司的投资,尽管在短期内出现了一些亏损,但最终他却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投资靠的是机遇,更是思想的“眼光”。

对于很多个体投资者来说,他们大都认为,投资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勇气,还需要具有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因为勇气可以让投资者在出现投资机遇时变得果敢而不是畏缩和犹豫不决,而富有前瞻性的眼光又可以使自己投资的品种或项目具有先进性。这话猛一听似乎很在理,但实际上真正的投资却往往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北大经济学教授冯科看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仅仅具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冯教授眼里投资靠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眼光,而是一个人的思想。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冯教授眼里,眼光通常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时刻,对某个领域的趋势所做出的某种预测能力。比如某一个农村出来的学生考上了北大,那么很多人就会对其做出这样一种预判:这个人未来一定会有出息。人们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趋势性的判断呢?主要是以北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作为参考来判定的。但是在冯教授眼里,如此的判断是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素的。这是因为,北大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名牌大学,然而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并不是每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学生其未来都会是一片美好的。因为即便是在北大这样一所有着良好氛围的大学里,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根本就无法认真学习下去,再比如,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学习的进度及喜好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那些考入北大的学生是天之骄子,最后在未来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也并不一定就会成长为一名国家的栋梁。因为还有一个客观的因素在左右着这一预测结果,北大以前是中国的名牌大学,有着优质的教学水平,尽管国家教育部和北大的校长们也都十分重视这一点,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这座百年老校依然能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冯教授在课堂上讲到这一点时,总是会给北大学子们以这样的忠告:进了北大,就像是古时候那些被选进了宫的秀女一样,虽然一脚踏进了宫门,但是未必每一位入宫的秀女都会成为贵妃娘娘的,只不过是有了这种可能。从这一点其实也可以看出,人们对那些考入了北大的学生们的未来会大有出息的判断只能是一种常理性的判断,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眼光。因此,冯科教授认为,对于北大学子来说,仅仅拥有了一定的眼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一种投资,它完全是商业行为,而不能杂入很多个人因素或是主观情感等。投资是一门学问,而不只是一种预判。所以在冯科教授眼里,投资这种行为需要的是一种大智慧,而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眼光。

为了更进一步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冯科教授还给那些北大学子们举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例子。早在中国股市冲上前所未有的6000多点高度之前,很多媒体问及巴菲特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时,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地谈到过,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会很好。其后巴菲特几次来到中国访问被各路媒体问及这一问题时,他的口吻也一直没有改变。平心而论,巴菲特这番话并不是违心的,而是他根据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做出的一种客观的判断。这一点很多在北大攻读财经专业的学生都很明白,同时他们还明白一点,股市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是会在第一时间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势头以及某些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历史性的机遇的,但是当众多北大学子及中国的中小投资者们都在翘首观望着巴菲特的一举一动的时候,巴菲特却始终没有什么投资的动作。并且在其后的几年间,巴菲特一直都在向中国媒体表达着自己看好中国经济的观点,但始终未向中国股市投资。而在此期间,中国股市从2000多点一直爬升至历史性的高位6000多点。很多投资界精英及中国的中小投资者都对此大惑不解,因为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公司的确是错过了一轮超级大牛市。那么,如此大的一轮牛市行情,巴菲特为什么就甘愿错过呢?他既然是一直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却迟迟没有投资呢?

在冯科教授看来,这完全是巴菲特投资思想所造成的,为此,他在给那些北大学子们上课的时候讲道,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的确是一直向好的,但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很多华尔街投资机构也必然会运用许多投资手段进行干预,比如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美国华盛公司,巴菲特在当时早就想到了这一层,因为从华盛入驻中国时对中国各个产业链的切入行为来看,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所以对于中国的股市,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公司也早就看到了另一种趋势——中国股市从过热的发展浪潮中的回落。而有一点是巴菲特与众多投资机构都始料不及的,那就是中国的全民炒股的热情已经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众人添柴火焰高的情况下,才出现了股市的这种过度的虚高。而这一点对于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公司来讲,是不符合其投资理念的。

众所周知,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因此他虽然能够看清中国股市在短期内的上涨,却也看清了紧随其后的由经济过热导致的快速冷却,所以他才一直把对中国的投资计划搁浅着,而在中国股市略微起稳的时候,将目标瞄准了中国的另一个窗口——香港来投资。这是因为,香港由于早期一直由英国政府管制,香港股市较之中国内地股市成熟得多。也就是说,对香港股市的投资,未来的收益是可以看得见的。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看,香港在1997年之后回归了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政策影响之下,中国政府为了稳定和平安渡过对香港的接管,必定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所以,虽然那些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很多也都是中国内地的,但是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却是与中国A股市场上的那些上市公司不一样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巴菲特才对中国香港的某个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而最终也证实,巴菲特通过对香港某一上市公司的投资,尽管在短期内出现了一些亏损,但最终他却获得了不小的收益。所以,从巴菲特的这一不同的投资选择中可以看出,巴菲特的投资行为绝不是建立在短期的眼光上的,而是完全基于一种对中国整体市场的思想理解之上的。而这也使得他的投资行为更加稳健。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投资理念,冯科教授才在他的授课过程中经常向北大学子们强调投资与投机的不同,并一直教导学生们一定要树立正确而远大的投资目标,要融入自己思想上的认识与判断,而不要过于拘泥于一种短暂的投资眼光,因为如果过于将目光局限于短期利益的获取上,那么势必就会改变其最初的投资意愿,并且会将投资变为一种投机,而在投机思维之下尽管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这种投机性收益很难长久,因为投机与投资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投机必定会采取某些虚假的或是人为性地破坏投资环境的事情,从而损失的仍然是自己。

很多如冯科教授一样的北大经济学家们,都是从这一投资理念出发而教导自己的学生的,这也使得那些北大学子们在几年的北大学习生涯中端正了自己的投资态度,在他们毕业参加工作或是选择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根据这一理念实践着各自的投资行为,尽管其中有很多经济专业的学生在离开北大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经济类的,甚至还有些选择了与他们所学专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但是在北大这种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无论他们做的是哪一行,很多人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财富语录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眼光,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发现或创造出机遇。否则,人云亦云只能让自己随波逐流,很难成就自己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