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牢牢地把握机遇

没有牢牢地把握机遇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田正夫的成功说明机遇不会等人,人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地去争取机遇,方能博得幸运女神的青睐。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人虽然知道这是机遇,却或者因为犹豫,或者因为胆怯,或者因为懒惰,而没有利用机遇,把握机遇,最终自然也没有因为机遇的存在而致富。当时有年广久那样炒瓜子条件的人成千上万,但只有他把握了机遇;当时能像李晓华那样当个体户机遇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许多人没有走上这条道路。

比尔·盖茨说:在机遇即将与你擦肩而过的时候,不要犹豫,不要计较得失,一举将它抓在手中。

这就是成功者的经验——看准了的机遇就要牢牢抓住!

日本企业家山田正夫成功发迹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能不失时机地抓住一个个发财的好机会,迅速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以他的话说,就是发财一定要大胆,大胆,再大胆!抓住这个难得的发财良机!

19世纪60年代是日本历史上的动荡年代,但也是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年代,大多数的人稍有不如意就往往把原因归结到时代的错误上来。山田正夫不一样,他从不慨叹生不逢时或者时运不济,而在一些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机会面前,他就像猎鹰一样目光如炬,从不轻易放过。

在德川幕府后期,政府对货币市场的管理非常严谨。包括铸造旧金币及小面值金币、银币等在内的鉴定回收工作,主要是由被称为“金座”,即类似今天的“造币局”一类的组织负责。以前,山田正夫收购旧金币、银币都是与“金座”里的办事人员打交道,还从未见过高层的官员。有一天,“金座”的主管却亲自派使者直接召见山田正夫,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银两兑换商。山用正夫凭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意识到,发财的黄金机会来了,他岂能轻易地放过。

“听说你做银两兑换商,为‘金座’回收旧型货币做了不少事情。”“金座”主管称赞说。

“我也是刚做这种业务不久,所以还是效劳不力。”山田正夫谦虚地回答。

“我听‘金座’里的人汇报说你回收的数量很可观,想来你的工作效率也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为幕府出点力。”“金座”主管打量着他说。

“是。”山田诚惶诚恐地说。

“我们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础之上,再以更大的规模鉴定、回收旧币。”“金座”主管平静地说。

“深感荣幸,能为‘金座’和幕府效力。我自己一直致力于扩大回收业务,只是我目前很难再扩大了。”

“那是为什么呢?”“金座”总管吃惊地问,“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解决。”

山田如实回答说:“目前我的商店规模已经到了资金允许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对这件事,我恐怕很难做到。”

“你不就是资金周转环节受到限制吗?这没有问题。你现在告诉我要是再扩大业务量的话,你还需要多少资金?”主管长出一口气,轻松地说。

山田稍加思索,谨慎地回答说:“要是再扩大的话,我估计还需要3000两银子。”

“这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你5000两作为周转资金,你觉得怎么样。”“金座”主管慷慨地说。

果不其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来了5000两现银。有了“金座”主管雄厚资金的支持,山田正夫决定展拳脚,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他迅速雇来几个伙计,重新建造厂房并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开始大规模地回收旧型货币,很快就成了大阪一位人人皆知的大型银两兑换商。山田正夫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蒸蒸日上。他平均每天可以赚到20两左右的银子,每个月就能赚到600两,一年就能赚到8000两。赚钱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机会竟会给他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

古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那些时常慨叹时运不济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喜欢空发牢骚而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去做,致使许多机会都白白溜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珍惜时间,珍惜机遇,就是珍惜成功,珍惜自己。山田正夫的成功说明机遇不会等人,人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地去争取机遇,方能博得幸运女神的青睐。

“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会做成世界上最大的买卖。”这是李万成的名言。为此,他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在貌似平常的日常商业行为中发现新的机遇,并将它们转换成改变自己命运的新的契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而他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李万成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幼便随从事钟表行业的父亲来到香港。由于自小出入表行,耳濡目染之间,李万成也与钟表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料,当李万成只有十一二岁时,善良的父亲被当地的一个骗子骗去了大笔资金,从此家道中落。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就来到表行,帮忙做些铺子里的闲杂活计。18岁中学结业后,李万成弃学从商,用自己的积蓄在尖沙咀开设了一家钟表行,取名为“李氏表行”,初尝当老板的滋味。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腾飞,日本人组团旅游蔚然成风,李万成看准了日本游客喜欢疯狂购物的特点,抓住其间的商机,全力拓展针对日本旅行团的业务。当时他几乎每月便去一趟日本,联系旅行社、洽谈相关的业务,由于他有着良好的信誉和灵活的工作方式,他很快便取得了不少旅行社的合作。日本游客也常借购买钟表之际打听香港珠宝钻厂饰物的行情,这又为李万成提供了一个商机,他立即把握住这一机遇,专门从表行中辟出一块天地,展出日本游客喜爱的各式欧洲名贵饰物和小商品,大受日本游客的欢迎。慢慢地,李万成的生意越来越大,他凭实力与智慧取得了“劳力士”和“欧米茄”名表以及欧洲一些著名饰物的香港专卖权,经营进出口产品,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由于看准了时机,把握了机遇,李氏表行在当时香港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业务量反而蒸蒸日上。不久,他又在香港其他地区开设了几家专卖店。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已拥有了包括4间表行和一些小饰品专卖店在内的李氏集团,从而在香港商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此后,他又不断地向股票市场、石油市场进军。他把几家表行合并,再与从事地产投资的“喜来临置业公司”和专营珠宝饰物的“钻宝洋行”组合,成立了大型综合实业集团,至此,李万成扬起了他事业的风帆,开始了他成为亚洲顶级富商的征程。

在李万成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最重要的是对机遇的把握,要善于在那些貌似普通的平凡小事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因素,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去开拓它,发展它,利用它成为你事业中的致胜良机。

机遇降临时,很多人容易妄自高兴,以为成功就在手中。其实,机遇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抓住机遇才可能成功。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人至少有4次暴发致富的机遇。但真正能抓住机遇实际致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人虽然知道这是机遇,却或者因为犹豫,或者因为胆怯,或者因为懒惰,而没有利用机遇,把握机遇,最终自然也没有因为机遇的存在而致富。当时有年广久那样炒瓜子条件的人成千上万,但只有他把握了机遇;当时能像李晓华那样当个体户机遇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许多人没有走上这条道路。既使像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科技人才迅速走俏,但利用知识发财的人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仍然沿用陈旧的思维模式与行动方式,依然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这样的人面对再好的机遇也没有用。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许多人都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达的机遇,因为这个东西可能会取代电子管,特别是在消费性电子产品方面,如收音机和刚上市的电视机,晶体管具有巨大的潜力。一些美国的大型制造厂商也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也开始着手研究晶体管,但他们没有立刻抓住不放,而是计划在1970年左右才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因为他们认为在此之前,完全使用晶体管的条件并不具备。

当时索尼公司默默无闻,而且并不生产消费性电子产品。但当索尼总经理盛田昭夫从报纸上看到有关晶体管的消息后,超人的预见力和创新意识使他顿觉机遇来临,即刻奔赴美国,经过考察和谈判,以便宜得近乎荒谬的价格——2.5万美元,从贝尔试验室买下了晶体管生产的专利。

两年后,索尼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其重量不到市场上一般电子管收音机的1/5。不但性能优越,耗电省,而且价格还便宜了2/3,所以,首批生产的200万台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其销售额正好是购买专利所花费的100倍。3年后,索尼公司的产品便占领了美国的市场。

日本精工表的崛起也是他们牢牢把握机会的缘故。

瑞士是钟表的王国,其钟表生产的质量之高举世公认,但是,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的霸主地位会被日本人抢了去。

1960年,在瑞士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盛大新夏特尔天文台钟表展览会上,一种新的钟表——石英表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这种新型表的研制者正是瑞士人。石英表的出现对钟表业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瑞士人没有看到这一机会,或者说是没有牢牢把握这一机会,倒是一直在觊觎瑞士钟表王国宝座的日本人在展览会上看到被冷落一旁无人问津的石英钟时,他们的眼睛为之一亮:他们看到了希望之所在。击败瑞士人,希望在于石英表。日本精工集团随后正式立项研制石英表。

很快,日本人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就。1960年,由瑞士公司承担的罗马奥运会所用钟表大都是机械表,但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由日本精工集团包揽的大会用表却是清一色的可携式石英钟。这一成就敲响了瑞士这100年钟表王国的第一声丧钟。

接着,在瑞士新夏特尔天文台于1967年举办的展览中,精工集团一举包揽了石英式钟表的前5位。当1969年世界上第一块用作商品的石英电子手表——精工35Q由精工集团推出时,这第二声丧钟彻底宣告了瑞士钟表的失败。

由于把握住了可贵的时机,石英手表掀起了一场手表革命,取代了具有100年历史的机械表的霸主地位。最终,在钟表王国里,日本人击败了瑞士人。

日本之胜,胜在抓住了机遇;瑞士之败,败在失去了机遇。

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的机会”。这是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口头禅。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般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储货。他妻子劝说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旦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旦维尔地方因焚烧的货物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延拖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

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生意十分兴隆。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了,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犹太人曾说过:人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作面包的酵母、盐、犹豫。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苦,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因为机遇来得突然,走得迅速,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看准了机遇就要牢牢把握,不能有任何的犹豫,任何的迟疑。

年仅36岁的周成建,是一家员工3000、资产过亿的企业老板。谁能想像得到,这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十多年前,还只是一名普通农民!

周成建出生于浙江温州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村子里。为了摆脱祖祖辈辈贫穷的命运,他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1986年,刚满20周岁的周成建到温州谋生。他什么脏活、重活都干,火车上三天三夜站过,一天只吃一顿饭熬过。经过几年含辛茹苦,一分钱一分钱地积蓄了点钱,就进入当地妙果寺服装专业市场,干起了老本行,白天卖服装,夜晚做服装,一天劳动16小时以上。对于周成建来说,让资本扩大的机遇终于在1992年来临。那年,来自福建石狮的风雪衣、夹克衫,像股旋风席卷温州市场,周成建紧跟市场行情制作起这些衣服。一次,一个东北老板向他订制300件,这对于小作坊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由于产品质量不错,客户一个接一个,订货量从300件又增到几千件,一年下来,赚了几百万元。就这样,他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有了几百万,周成建并没感到满足。几年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让他有了经商经验,也培养出敏锐的眼光。那时,温州服装行业大多生产西装,款式大同小异,而国外少数几个休闲服品牌在温州刚刚露面,周成建感到休闲服将有很大市场潜力,便用手头的钱成立了制衣厂,正式生产休闲服装,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帮威,产品面向工薪阶层,实行薄利多销。

在之后的短短5年间,周成建的资产很快从百万增长至上亿元,这其中有致富窍门。用他自己的话总结,是用了借鸡生蛋、借网捕鱼的虚拟经营方法。

当时建厂之后,周成建能支配的资金很少。作为小型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很难。万般无奈下,他想到利用外力弥补自己资金的不足。在生产上,他采取定牌生产的策略,先后与广东、江苏等60多家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全国有60多家企业为帮威生产,年产800万件服装,如果这些企业都由周成建自己投资的话,至少需要3亿元。

在扩大市场份额上,周成建采取了特许连锁经营的策略,即公司将特许权转让给加盟店,而加盟店要使用帮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特许费。这一办法效果很好,专卖店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发展。现在,已有帮威专卖店500多家,遍布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如果这么多的店都自己投资,则需要1.5亿~2亿元。

大量事实说明,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会。学校里的每节课,工厂或办公室的每一小时都展现新的机会;每位顾客都是机会;报纸上的每条新闻都是机会;每笔交易都是机会;每次考验你的毅力和荣誉的责任都是千金难买的机会……但是,面对大量的机会,大多数人没有敏锐地发现,而发现了的人中又有大多数人没有把握。这就是成功者永远只是少数人的一个缘故。像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这样连身体都不是自己所有的奴隶都能成为演说家、编辑和政治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没有遇到好机会呢?

菲利浦·阿莫尔年轻时加入淘金的人流,赶着骡车,带上全部家当,穿越大沙漠。在金矿上,他辛勤劳动,年年都有稳定的收入。6年后,他得以在米尔沃基开展谷物仓储业务。不出9年,他已挣了50万美元。不久后,他从格兰特将军“向里士满推进”的命令中看到了大好机会。1864年的一天,他敲响了猪肉生意合伙人的门。“我要乘下一班火车赶往纽约,”阿莫尔说:“‘空头’卖出猪肉,格兰特和谢尔曼已经扼住了南方叛军的喉咙,猪肉价格将跌到每磅12美元。”阿莫尔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牢牢地抓住。于是,他立即赶到纽约,以每磅40美元的价格大量卖出猪肉,猪肉被抢购一空。一些“精明”的华尔街投机商嘲笑这个西部小伙子的鲁莽,告诉他按眼前的形势,肉价要涨到60美元,因为战争离结束尚有时日,但阿莫尔先生继续抛售猪内,而格兰特将军继续进军。里士满被攻占后,猪肉价格随之跌至每磅12美元,阿莫尔先生净赚了200万美元!

人的一生中,幸运女神不会总是光临你。当她发现你没有准备好迎接她时,她便从门进来,从窗子出去。因此,面对看准了的机遇,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能有任何的迟疑,而一定要牢牢地抓住,牢牢地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