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成了上市公司的化妆品

“科技”成了上市公司的化妆品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至打开深沪股市的行情表,大部分阵地被“科技”占领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倘中国股市真的全部被科技占领了,那确实是一件大幸事。科技是好的,但不等于在公司名称中加上科技二字就表明是高科技企业了。以为换了个科技的名字就“科技”了,实在是荒唐。“科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上市公司拿来搽脸的化妆品,对于这一点,上市公司的老总们要认识,投资者也要明察。

中国人历来讲究“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古代的小说里,只有当人“犯了事儿”,这才隐名埋姓,谓之“好汉不吃眼前亏”。而现在上市公司却特别热衷于更名改姓,如果你几天不去证券营业部,你就会发现,电子屏幕上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而恰好你手里的股票却不见了,待带着吓出的一身冷汗去问营业部小姐,才知道是股票改名了。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来,已更名和拟更名的上市公司约有80家,其中,1999年更改公司全称的有57家公司,其中有41家公司同时更改了股票简称。而2000年头两个月,已更名和拟更名的公司就有20多家,其中有14家已经或正打算更改股票简称。

早在1998年,延中实业更名为方正科技的消息,就曾经闹得股市内外沸沸扬扬。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与购并后该不该更名,这本来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改是人家的权利,不改是人家的自由。但现在的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有重组的在更名,没有重组的也在更名;而所改的名字,十之八九与科技、网络有关,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分析更名的原因,有的是大股东发生变化,新股东要打自己的招牌,不愿意用老股东的名字;有的是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在证券营业部门前卖茶盐蛋的老太太改行卖电脑了,自然不能再叫“王婆婆茶盐蛋”什么的,而必须叫个时髦的名字,不叫“现代电脑”就叫“未来高科”,不然人家会到你这卖茶盐蛋老太太这里买电脑?有的是连年亏损,亏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名字了,于是改个名字,给人家一个新印象。就像一个犯了事的小伙子出狱后不改个名字,谈对象时,人家姑娘一听名字:“咦!这不是前两年在布告上登了的诈骗犯吗?”这小伙子还有救?改个名字,碰上个不爱调查历史的姑娘,或许还有点希望。还有的则没什么道理,要更名就是要更名。

就像人的名字无不打上时代烙印一样,上市公司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要更名改姓,最喜欢改的必然是“科技”二字。深锦兴改成亿安科技,五一文改成创智科技,天一泵业改成天一科技,湖北川绳改成福星科技,飞龙实业改成金荔科技,康达尔改成天科创业,天歌集团改成天歌科技,北海银河改成银河科技,同仁铝业改成东盛科技,兰花股份改成兰花科创,其他还有明天科技、鼎天科技、大众科创、英豪科教、东盛科技、富邦科技等,还有准备改成东风科技的东风电仪、准备改成百隆科技的百隆集团、准备改成创元科技的苏物贸A……以至打开深沪股市的行情表,大部分阵地被“科技”占领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倘中国股市真的全部被科技占领了,那确实是一件大幸事。不过改个名字容易,真要对得起科技二字,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北京比特”改为“比特科技”,“漯河银鸽”改为“银鸽投资”后,无论从公司素质还是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看,似乎并没有重新做人的感觉,最多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至于改名为“金荔科技”的湖南飞龙实业,则虽然赶了科技的潮流,却似乎没有沾到多少光,1999年每股亏损高达0.826元,不得不纳入ST的行列。

科技是好的,但不等于在公司名称中加上科技二字就表明是高科技企业了。印象中微软、英特尔等著名高科技公司名称中并没有加上科技、高科技等字样,但丝毫不影响其在人们心目中的高科技企业形象。东大阿派、清华同方等股票名称中也无科技等字样,不是照样得到市场对其高科技股的认同吗?倒是一些所谓科技股,即使加上“科技”两个字,也改变不了垃圾股、亏损股的实质。以为换了个科技的名字就“科技”了,实在是荒唐。不过,上市公司的算盘却打得精,他们虽然“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但毕竟蒙骗了数以万计的股民,使他们满腔热情地去投资“科技”。但这种把戏又能玩多久呢?君不见,一些改称科技的公司,年报一出来,股民发现上当,股价还不是照样跌下来?毕竟科技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叫出来的。

更名固然可以看出一些公司依靠科技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但搞科技,却不仅仅是改个名字就行了的事情,而是要名副其实、脚踏实地依靠科技,调整结构,改善经营。名称本身仅是一种符号,某公唤做王阿狗无伤大雅,小姐芳名马丽娅也未必浪漫。上市公司只要认认真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又何必在乎姓甚名谁?如果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岂不更遭人耻笑。况且一家公司、一种股票都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今天科技时髦了叫科技,明天网络走红了又都叫网络,那还有什么意义?当年李嘉诚收购和记黄埔包玉刚收购九龙仓,尽管老板由英国人换成了华人,但名称却保留下来,以显示其延续性。还有后来的中信收购泰富,中信当时主要看中的是泰富的壳资源,但收购后还是用了中信泰富这个名称,随后将中信优质资产注入,将蛋糕做大,使其跻身恒生成分股,并成为港股知名蓝筹股。如此大手笔的收购尚且不更名改姓,我们的上市公司又何必像墙头草一样今天改姓明天改名?

“科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上市公司拿来搽脸的化妆品,对于这一点,上市公司的老总们要认识,投资者也要明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