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时间:2022-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市场风险属个别投资项目特有的风险,投资者可通过分散投资,达到减低非市场风险的目标。基本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和证券内在价值分析等。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信贷总额及物价水平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股票投资组合的目的;股票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策略,包括在购入股票之前的基本分析,对宏观经济指标、行业发展状况、公司市场价值和有价证券内在价值等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投资者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必然面对投资风险。股票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本章主要介绍了防范股市风险的基本策略,并从消极型股票投资策略和积极型股票投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重点难点】 股票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策略分析、公司基本面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股票投资风险管理、消极型股票投资策略和积极型股票投资策略。

在证券投资上,是指将资金分配在多种资产上,而这些资产的回报率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比较低,以达分散风险的目的。这样做既可以降低风险,又不会损及收益。

市场风险是投资者不能回避的,这解释了为何当大市全面下挫时,一家盈利良好及管理完善的公司的股价亦可能跟随市况下跌。非市场风险属个别投资项目特有的风险,投资者可通过分散投资,达到减低非市场风险的目标。所谓的“分散投资”,就是将资金投放于不同类别的资产上。

前些年,股票市场的异常火爆让许多投资者对之产生了瑰丽的幻想和期望,即使面临这几年的股票市场低潮,仍然有许多人寄希望于股市让自己的资产迅速增值,因而将自己的资产集中投资在某一个股票。其实,这些投资者都违反了投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分散投资原则。以股市为例,组合可以包括公用股、地产股、工业股、银行股等,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关系数较低的投资组合,从而减低风险;另外,当投资的股票数量增加时,组合的风险相对降低。简单而言,如果将资金平均分配在50只股票上,就算其中一家公司不幸倒闭,损失亦只占投资总额的2%,比单独投资在这家要倒闭的公司而蒙受的损失少得多。用一句简单俗语,就是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需要提醒的是:分散投资只能减低风险,并不能将风险完全免除。

任何一项投资都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进行投资的基本要点。投资股票也不例外,而且最能体现这个最大化的直接收益。股票是有分红的,甚至大额度地配送股份。既然有了这个收益就没有必要再去炒作,等着分红扩股来增加投资收益也不错。这个观念不符合人类不断进取、攀登,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天性。这就好像说“既然有了桑塔纳还要奥迪干什么”一样。

从理论上讲,投资股票的收益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配送股份(做长线投资);二是赚取股票差价(做短线投资)。前者有个前提必须是上市公司有较高的利润,而利润又来自于正确的经营决策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在实现之前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盈利的预期不能确定,收益的绝对保障性难以预料;而后者(炒作)则不同,由于股价的变化,使投资收益具有即刻兑现的时效性和对自己才智应用的验证性,股价涨了你马上就得到收益,不受上市公司经营好坏的影响。所以作为股民更喜欢直接见效、刺激惊险、跌宕起伏的后种获利方式,在达到投资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贪婪欲望和感官的刺激得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股民在股票市场前仆后继、奋力博弈去赚取股票差价的原因。一句话:怎么赚钱快就怎么干,最大限度地用你的才能让你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在购入股票之前,首先要进行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是指根据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指标、行业发展状况、公司市场价值和有价证券内在价值等作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寻求在资本市场上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和证券内在价值分析等。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通过宏观经济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股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上涨还是下跌。当宏观经济向好时,买入股票才有意义;在股市上涨时也不是所有行业的股票都能上涨,即便上涨也有的涨的多,有的涨的少。因此,进行行业分析是必要的。同一行业里不同的公司效益是不一样的,选择好行业之后还要选择好的公司。只有判断出股市上涨,并选择好行业和公司,这时进行投资才能有好的收益。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有价证券的主要因素。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探讨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经济指标主要分为3类:先行性指标,指可以对将来的经济状况提供预示性的信息的指标;同步性指标,指与经济活动同步运行的指标;滞后性指标,指滞后于国民经济变化的指标。

经济政策主要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债务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

宏观经济与股市是正相关的关系。1990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上证指数关系如图9-1所示。

图9-1 GDP与上证指数关系图

宏观经济分析法主要有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1. 总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信贷总额及物价水平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

2.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的分析。如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分析、投资结构分析和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结构分析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

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是相互联系的。总量分析侧重于总量指标速度的考察,它侧重于分析经济运行的动态过程;结构分析法侧重于对一定时期经济整体中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它侧重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相对静止状态。为使投资策略更加准确,需要对经济运行进行全面把握,通常将总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

对资本市场证券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指标有以下几类:

1. 国民经济总体指标,主要有: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等。

2. 投资指标,主要有: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等。

3. 消费指标,主要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等。

4. 金融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利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

5. 财政指标,主要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与节余等。

综合起来,上述各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经济波动因素、政策因素、制度因素、政治因素、国内外环境因素等。

行业分析是介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分析之间的层次分析。它主要分析行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行业的业绩对于证券价格的影响。一般来说,行业的发展状况对该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投资某上市公司,实际上是投资于该公司所属的行业。行业分析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发展风险,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

通常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都要经历一个成长、发展、衰退的演变过程。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来说,在一个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可通过图9-2看出。

图9-2  行业生命周期图

行业分析分为4步:第一步是分析行业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第二步是判断与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状态有关的行业位置;第三步是对行业特征的定性分析;第四步是对行业的定量分析。

一般来说,当行业处于初创阶段,它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但市场和销售额很小甚至为负值,因而它的投资风险性极大,这类企业更适合于投机者而非投资者。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它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很快,但高额利润吸引其他企业纷纷进入而导致竞争激烈,因此这一阶段的风险性仍然很大,所以对处于这一阶段企业的选择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成为进取型投资者的选择。在成熟阶段,企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较为稳定,利润率开始下降,同时其他企业也很难进入该市场,因而风险较小,所以这一阶段成为保守型投资者的选择。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股票投资者应避免对这类企业进行投资。

一般来说,股票投资者应在该行业处于成长阶段时适时进入进行投资,而在成熟阶段的早期收回资金。为了考察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程度的大小,我们把行业分为成长性行业、保护性行业、周期性行业和利率敏感行业。前两者受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状态的影响较小,而后两者所受影响较大。投资者在决定投资之前需要了解经济情况,根据市场所处的经济状态选择或回避特定行业。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有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和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查、深度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的方法。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的预期模式到观察检验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是从观察开始。比较研究法分为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一般是取某一时点的状态或者某一固定时段的指标,在这个横截面上对研究对象及其比较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纵向比较法指利用行业的历史数据,分析过去的增长情况,并据此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是用数理统计法来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相关分析、线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定量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精确性的特点。

公司基本面分析是分析的重点,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分析。无论什么样的分析报告,最终都要落实在某个公司证券价格的走势上来。如果没有对发行证券的公司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就不可能正确地预测其证券的价格走势。公司分析侧重对公司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潜力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分析,以此评估和预测证券的投资价值、价格及未来的趋势。公司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公司行业地位分析、公司经济区位优势分析、公司产品分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公司成长性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财务分析主要是对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包括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公司利润及分配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等。下面对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讨论。

变现能力是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是考察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关键。反映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越多,流动负债越少,说明偿债能力越强。这样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越小。

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是速动比率,其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减去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运用这个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有些以存货为主的企业(比如大型仓储式企业),存货几乎占了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

长期偿债能力指公司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以反映债务与资产、净资产的关系的负债比率来衡量。几个重要的负债比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在总资产中的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负债率是长期偿债能力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长短期债务能被及时偿还的可信度。一般来说,比率越小,偿还越有保证。但比率过小,又会影响公司持续发展战略和经营利润。

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间的比率。

产权比率=×100%

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公司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状况。一般来说,股东权益要大于负债总额,因为这样债务偿还才有保障。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股东资本可能小于负债总额。在通货膨胀阶段,公司多借入债务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司多借债可以增加营业利润;在经济萎缩阶段,公司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费用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反之,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盈利是公司经营的目标。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主营业务利润率=×100%

该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的收益水平。通过分析该指标,可以促使公司在扩大主营业务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年末净资产的百分比。

净资产收益率=×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指标。该指标有助于公司经营者制定融资策略和经营策略,充分挖掘提高经营效益的潜力。

投资收益指投资者投入资本所产生的效益。投资收益的多少直接决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反映投资收益的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和每股净资产等。

每股收益是指本年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获利水平。

市盈率是指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

市盈率=

市盈率也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市盈率越高,表明市场对公司越看好。在市价确定的情况下,每股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在每股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市价越高,市盈率越高,风险越大。

每股净资产指年末净资产与发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

每股净资产=

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每股净资产在理论上提供了股票价格的最低值。

市净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

市净率=

市净率表明股价以每股净资产的若干倍在流通转让,用来评价股价相对于净资产是否被高估。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投资价值越高,股价支撑越有保证;反之,则投资价值越低。这一指标是判断某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营运能力是公司利用资金运营的能力,是判断资产运营效率的指标。主要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存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它是衡量和评价公司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存货周转率=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占用水平越低,资产流动性越好,存货转变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值。

应收账款周转率=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公司的营业资金会过多地滞留在应收账款上,影响公司资金的正常周转。

近两年来,股市投资异常火爆。投资者在追求投资收益的同时,也必然同时面对投资风险。股票投资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投资者实际收益率的不确定。证券市场是企业与投资者直接融资的场所,因而社会货币资金的供给总量成为决定证券市场供求状况和影响证券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当货币资金供应量增长过猛,出现通货膨胀时,证券的价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动。

这里所说的利率是指银行信用活动中的存贷款利率。由于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总要经济杠杆,它经常发生变动,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① 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基本目的是获取收益,在收益率相同时,他们则乐于选择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通常情况下,银行储蓄存款的安全性要远远高于股票投资,所以,一旦银行利率上升,资金就会从证券市场流出,从而使证券投资需求下降,股票价格下跌,投资收益率因此减少。② 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后,信贷市场银根紧缩,企业资金流动不畅,利息成本提高,生产发展与盈利能力都会随之削弱,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造成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汇率与证券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这就会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本国货币贬值的效应正好相反。二是对于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汇率变动也可能引起资本的输出与输入,从而影响国内货币资金和证券市场供求状况。

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会给证券市场的运作以及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带来重大影响,如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等等,莫不如此。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不论一国选择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的职能都不会被取消,经济政策从多方面影响到证券投资。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不同企业股票市场价格变动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经济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对证券投资者来说也不例外。倘若一国政治局势出现大的变化,如政府更迭,国家首脑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国内出现动乱、对外政治关系发生危机时,都会在证券市场上产生反响。此外,政界人士参与证券投机活动和证券从业人员内幕交易一类的政治、社会丑闻,也会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构成很大威胁。如日本出现的“利库洛特事件”,其影响面如此之广、影响时间如此之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市场风险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在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渐渐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投资者对股票看法(主要是股票收益的预期)的变化所导致的大多数普通股票收益的易变性,称为市场风险。

金融风险与公司筹集资金的方式有关。

金融风险,指任何有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经营风险指的是由于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以及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公司收入的变动而引起的股票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经营风险的程度因公司而异,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活动,某些行业的收入很容易变动,因而很难准确预测。由于公司的收益和现金流量是紧紧依赖于其收入,因此变动的收入将导致收益和现金流量的不确定。当公司收入忽然下降时,由于普通股持有者在进行现金分配时排在最后,他们会遭受重大损失。与公司的债券持有者相比,普通股持有者处于一个风险大得多的地位。当公司经营情况不妙,收入迅速下滑时,公司在支付债务利息和到期本金后,可用于支付股息的收益所剩无几,从而导致股东们所得股息的减少或根本没有股息。与此同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一般也会随之降低,使股东蒙受双重损失。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将资产变成现金方面的潜在困难而造成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例如: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大量债权人同时要求兑现债权,例如出现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有效管理其他各类主要风险。从这个角度说,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在同一个证券市场上,对待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不同投资者投资的结果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有的盈利丰厚,有的亏损累累,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投资者不同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状态,不同的判断标准和不同的操作技巧造成的。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差异,称作操作性风险。操作性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内容比较复杂,比较典型的有“博傻”心理、从众心理、贪婪心理、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等等。

股市操作有句谚语:“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道出了分散风险的哲理。办法之一是“分散投资资金单位”。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发现,如果把资金平均分散到数家乃至许多家任意选出的公司股票上,总的投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发现,对任意选出的60种股票的“组合群”进行投资,其风险可降至11.9%左右,即如果把资金平均分散到许多家公司的股票上,总的投资收益率将变动,在6个月内变动将达20.5%。办法之二是“行业选择分散”。证券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不仅要对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资,而且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业的或相邻行业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业的,只有不同行业、不相关的企业才有可能此损彼益,从而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办法之三是“时间分散”。就股票而言,只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会定期收到公司发放的股息与红利。例如香港、台湾的公司通常在每年3月举行一次股东大会,决定每股的派息数额和一些公司的发展方针和计划,在4月间派息。而美国的企业则都是每半年派息一次。一般临近发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的派息数后,相应的股票价格会有明显的变动。短期投资者宜在发息日之前大批购入该股票,在获得股息和其他好处后,再将所持股票转手;而长期投资者则不宜在此期间购买该股票。因而,证券投资者应根据投资的不同目的分散自己的投资时间,以将风险分散在不同阶段。

市场风险来自各种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回避方法。一是要掌握趋势。对每种股票价位变动的历史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从中了解其循环变动的规律,了解收益的持续增长能力。二是搭配周期股。有的企业受其自身的经营限制,一年里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停工停产,其股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会下跌。为了避免因股价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可策略性地购入另一些开工、停工刚好相反的股票进行组合,互相弥补股价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损失。三是选择买卖时机。以股价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算出标准误差,并以此为选择买卖时机的一般标准,当股价低于标准误差下限时可以购进股票,当股价高于标准误差上限时最好把手头的股票卖掉。

在购买股票前,要认真分析有关投资对象,即某企业或公司的财务报告,研究它现在的经营情况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况趋势。应将能保持收益持续增长、发展计划切实可行的企业作为股票投资对象,而和那些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资距离,这样能较好地防范经营风险。如果能深入分析有关企业或公司的经营材料,并不为表面现象所动,看出它的破绽和隐患,并作出冷静的判断,则可完全回避经营风险。

在通货膨胀期,应留意市场上价格上涨幅度高的商品,从生产该类商品的企业中挑选出获利水平高和能力强的企业。当通货膨胀率异常高时,应把保值作为首要因素,如果能购买到保值产品的股票(如黄金开采公司、金银器制造公司等股票),则可避开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风险。

1. 市场有效性。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有弱市场为前提的,技术分析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以往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

2. 分析基础。技术分析是以市场上历史的交易数据(股份和成交量)为研究基础,认为市场上的一切行为都反映在价格变动中。

3. 使用的分析工具。技术分析通常以市场历史交易数据的统计结果为基础,通过曲线图的方式描述股票价格运动的规律。

1. 市场有效性。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半强式有效市场为前提的,基本分析认为公开资料没有完全包括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因此通过基本分析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 分析基础。基本分析是以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经济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公司业绩的判断确定其投资价值。

3. 使用的分析工具。主要以宏观经济指标、行业基本数据和公司财务指标等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

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1981年,Banz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随后,Reimganum也发现了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据CAPM模型预测的理论收益率高,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于公司的规模和1月份的到来都是市场已知信息,这一现象明显地违反了有效市场假设。

我国证券市场也一度存在小公司效应。如小盘股、小市值的公司往往成为炒作的重点。一些庄家借助送股、转赠等题材不断炒作,一些公司的股价出现了非理性上扬。而2001年是小公司股票噩梦的开始,小盘股由于定价明显偏高出现大幅下挫,小公司的跌幅甚至比整个市场跌幅更大。

前期由于股权分置试点消息的影响,中小企业板表现较为出色,小公司效应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小公司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其投资价值,处于成长期的小公司往往比成熟的大公司有更高的成长性。随着价值中枢的持续下移,一旦市场转暖,小公司效应仍有继续出现的可能。

低市盈率效应是指由低市盈率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表现要优于由高市盈率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表现。这与基本分析中的低市盈率指标基本吻合,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通过对低市盈率股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方面这类股票的市场价格更接近于价值,或者出现价值被低估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类股票往往是市场投资者关注较少的股票,或者不是短期内的热点。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价格向价值回归是一种长期趋势,而热点转换也是市场运动的规律,因此价值被低估的、暂时性非热点的公司,往往就是潜在的下一个热点,而其股价上涨的空间和概率都比较大。

1. 日历效应的定义

日历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与日期相联系的非正常收益,主要包括季节效应、月份效应、星期效应和假日效应,它们分别指金融市场与季节、月份、星期和假日有关的非正常收益。

2. 1月效应

“1月效应”由Wachtel首先在1942年发现。Rozeff and Kinney(1976)进一步研究发现,1904—1974年间NYSE的股价指数1月份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11个月的收益率。Gultekin(1983)研究了17个国家1959—1979年的股票收益率,发现其中13个国家1月份的股票收益率高于其他月份。Lakonishok(1998)发现在1926至1989年间,在1月份,最小的10%的股票收益超过其他股票收益。但根据Mark W.Riepe(2001)研究,1月效应正在弱化。

对于1月效应的解释最主要的有减税卖出假说和橱窗效应假说。减税卖出假说认为,人们会在年底抛售下跌的股票,抵消当年其他股票的资本增值,以达到少缴税收的目的。而年关过后,人们又重新买回这些股票。这种集体买卖行为导致了年终股市的下跌而次年1月股市的上扬。Laura(2003)研究了美国市政债券封闭式基金减税卖出和1月效应的关系,实证证明了减税卖出假说,且发现与经济商相关的市政债券基金呈现出更大的减税卖出行为。橱窗效应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希望卖出亏损股票买入赢利股票以装点年终报表,这种买卖在年底对于赢利股票产生正向价格压力,而对于亏损股票产生反向压力,当年终机构投资者的卖出行为停止时,前一年度被打压的亏损股票在1月将产生巨大反弹,导致较大的正收益的产生。其他解释还包括代际馈赠说、购买压力说、避税退休计划说等。

3. 周效应和周日效应

Cross(1973)和French(1980)研究了S&P500指数收益,发现周五取得较高的平均收益而周一较低。Gibbons(1981)和Keim(1984)发现Dow Jones指数周一存在负收益。Rogalski(1984)发现所有周五收盘至周一收盘之间的平均负收益发生在非交易时问,平均交易日收益(从开盘至收盘)所有天都是一致的。其他美国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中期债券市场表现出和股票市场类似的效应(Cornell,1985;Dyland Maberly,1986)。Jaffe和(1985)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4个发达市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国家中存在周末效应。但David J.Kim(1998)对韩国和泰国市场的研究发现不存在周内效应。

对于周一效应两个最典型的解释包括日历时间假说和交易时间假说。Jaffe等(1985)通过对澳大利亚周二效应的检验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DOW和亚太地区市场之间的链接关系,他们发现其他主要国家存在和美国相似的周内效应,但由于不同的时差,远东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日偏差的周内效应。

当公司内部人获得私人信息时,他可以利用该信息进行交易获利。

建立“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是规制“内幕交易”的有效防范措施之一。实施“内部人”交易事后和事前披露制度将会提高证券市场价格发现效率,并且事前披露比事后披露更有助于降低“内部人”交易对投资者可能产生的损害。

技术分析策略与基本分析策略的区别在于:

1. 对市场有效性的判定不同

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有弱市场为前提的,技术分析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以往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半强式有效市场为前提的,基本分析认为公开资料没有完全包括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因此通过基本分析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 分析基础不同

技术分析策略以历史交易数据为研究基础,认为市场上的一切行为都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中。基本分析策略以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经济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公司业绩的判断确定其投资价值。

3. 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

技术分析策略以历史交易数据的统计结果为基础,通过曲线图的方式描述价格运动的规律。基本分析策略以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经济数据和公司财务指标等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

消极型股票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在于效率市场假说,即认为人不可能准确预测投资市场的未来运动轨迹,因而在长期中不能获得超过其风险承担水平之上的超额收益。消极型股票投资战略否定了“时机抉择”技术的有效性,而根据投资对象的某一基本特征选择自己的操作策略。

简单型消极投资策略一般是在确定了恰当的股票投资组合之后,在3~5年的持有期内不再发生积极的股票买入或卖出行为,而进出市场的时机也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简单型消极投资策略具有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最小化的优势,但同时也放弃了从市场环境变化中获利的可能。此策略适用于资本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偏好变化不大,或者改变投资组合的成本大于收益的状态。

坚持组合型消极投资战略的投资管理人并不试图用基本分析的方法来分辨高估或低估的股票,也不试图预测股票市场的变化,而是在长期持有并预期发生的股票市场整体价格统计特征的基础之上,模拟市场构造投资组合,以期取得与比较基准相一致的风险收益结果。对于组合型消极投资战略来说,进出场时机同样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与简单型消极投资战略相比,组合型投资战略更强调严格遵循并尽可能模拟市场结构,因此组合型投资战略也被直接称为“指数法”,通过跟踪一组股票数的整体业绩来设计投资组合。

指数型消极投资策略的核心思想是相信市场是有效的,任何积极的股票投资策略都不能取得超过市场的投资收益,因此,复制一个与市场结构相同的指数组合,就可以排除非系统性风险的干扰而获得与市场相同或相近的投资回报。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市场投资组合”为每单位风险提供了最大的收益。所以管理人在实际进行资产管理时,会构造股票投资组合来复制某个选定的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数化策略。

从国外证券市场的实践来看,指数投资基金的收益水平总体上超过了非指数基金的收益水平,而这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市场的高效性;二是成本较低。

复制的投资组合的波动不可能与选定的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完全一致。成分股的权数也会因为公司合并、股票拆细和发放股票红利、发行新股和股票回购等原因而变动,而复制的投资组合不能对此自动调整,更不用说复制的投资组合中包含的股票数目少于指数的成分股了。所以,跟踪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一般来说,复制的组合包括的股票数越少,跟踪误差越大,调整所花费的交易成本越高。如果基金管理人希望复制的投资组合的股票数小于目标股票价格指数的成分股数目,可以使用市值法或分层法来构造具体的投资组合。

所谓市值法,即选择指数成分股中市值最大的部分股票,按照其在股价指数所占比例购买,将剩余资金平均分配在剩下的成分股中。而分层法就是将指数的成分按照某个因素分类,然后按照各类股票在股价指数中的比例构造投资组合,至于各类中的具体股票可以随机或按照其他原则选取。

虽然加强指数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指数化投资管理与积极型股票投资策略相结合,但是加强指数法与积极型股票投资策略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也就是风险控制程度不同。

加强指数法的重点是在复制组合的基础上加强风险控制,其目的不在于积极寻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因此,通常不会引起投资组合特征与基准指数之间的实质性背离。

在西方各国,如美国最流行的三分法是:三分之一的现金存入银行以备急需;三分之一的现金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作长期投资;剩下的三分之一投资于房地产等不动产,因为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只会增值而不会贬值,这部分投资可以作为准备金和后备金,以备其他投资蚀本时用以保本或翻本。

在有价证券的投资上,投资者也往往将三分之一用来购买安全性高的债券或优先股,三分之一购买有发展前途的成长型股票,三分之一购买普通股票,以分散风险并取得差价收益。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投资者可以把三分之一资金用于银行存款或持有资金,三分之一购买安全性较高的债券,三分之一购买股票。只要投资者能按一定的比例适当分配手中的资金,就能以钱养钱,并能最大限度地抓住获利机会。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精明的投资人,都不可避免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如买进的时机不对,或者买进价格高了等。因此,有经验的股票投资者都必定会摒弃赌徒心理,讲究逐步操作,即任何买卖进出都不用尽全部财力,以便下档摊平,或上档加码。

下档摊平的操作方法,是指投资人在买进股票后,由于股价下跌,使得手中持股形成亏本状态,当股价跌落一段时间后,投资人以低价再买进一些以便降低成本的操作方式。下档摊平的操作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3种:

1. 逐次平均买进摊平法

即将要投入的股票的资金分成三部分,第一次买进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一,第二次再买进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一最后买进。这种方法不论行情上下,都不冒太大风险。

2. 加倍买进摊平法

加倍买进摊平法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两种。两段式为将总投资资金分成3份,第一次买进三分之一,如果行情下跌,则利用另外的三分之二。三段式是将总投资资金分成7份,第一次买进七分之一,如果行情下跌,则第二次买进七分之二,如果行情再下跌,则第三次买进七分之四。此法类似于“倒金字塔买进法”,适用于中、大户操作。

3. 加倍卖出摊平法

加倍卖出摊平法是将资金分成3份。第一次卖出三分之一,如发现市场状况逆转,行情确已下跌,则第二次卖出三分之二,即要多卖出1倍的股票。这样可以尽快摊平,增加获利的机会。上档加码就是买进股票之后,股价上升了,再加码买进一些,持股数量增多,扩大获利的比率。

【能力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 股票投资组合管理的目标就是(  )。

A. 实现收益最大化 B. 实现价值最大化

C. 实现风险最小化 D. 实现效用最大化

2. 要通过股票组合更好地分散非系统风险,应当(  )。

A. 选择同一行业的股票 B. 选择每股收益差别很大的股票

C. 选择不同行业的股票 D. 选择相关性较差的股票

3. 消极型股票投资战略的基础在于(  )。

A. 有效市场假说 B. 人的能力的有限性

C. 基本分析的局限性 D.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

4. 积极型组合管理策略的目的是(  )。

A. 超越市场 B. 获得市场组合收益

C. 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 D. 实现证券投资收益最大化

二、 简答题

1. 比较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主要区别。

2. 简述系统风险的主要形式。

三、 计算题

1. 某企业基期营业利润为50000元,固定成本为150000元。

(1) 若计划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计算计划期的目标利润及其变动率。

(2) 若计划期销售量比基期减少5%,计算计划期的目标利润及其变动率。

(3) 若要实现目标利润85000元,计算计划期销售量的变动率。

2. 华丰公司2008年流动资产利润率为28%,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次,销售收入15000万元。计算:

(1) 销售利润率。

(2) 2008年的销售利润。

(3) 2008年流动资产平均数额。

四、 思考题

甲购买体育彩票中了35000元大奖,他准备存入银行。在去银行的路上碰见了乙,乙建议他炒股,说炒股能赚大钱。说着说着,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丙也走过来了,说炒股票风险太大,还是购买商业保险好一些。这时甲被说得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请问:甲的这笔钱怎么处理好呢?储蓄、炒股、购买债券、基金和商业保险究竟哪一个比较合适呢?根据你所学的投资理财知识,给出你的建议。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4. A

二、 简答题

1. (1) 对市场有效性的判定不同。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有弱市场为前提的,技术分析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以往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而以基本分析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是以否定半强式有效市场为前提的,基本分析认为公开资料没有完全包括有关公司价值的信息,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因此通过基本分析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2) 分析基础不同。技术分析是以市场上历史的交易数据(股份和成交量)为研究基础,认为市场上的一切行为都反映在价格变动中;基本分析是以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的基本经济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公司业绩的判断确定其投资价值。

(3) 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技术分析通常以市场历史交易数据的统计结果为基础,通过曲线图的方式描述股票价格运动的规律;基本分析则主要以宏观经济指标、行业基本数据和公司财务指标等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

2. 购买力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市场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三、 计算题

1. (1) (15+5)×1.1-15=7万

(7-5)/5=40%

目标利润7万,变动率为上升40%

(2) (15+5)×0.95-15=4万

(5-4)/5=20%

目标利润4万,变动率为下降20%

(3) (15+8.5)/(15+5)=1.175

1. 175-1=17.5%

销量变动率为上升17.5%

2. (1) 2008年流动资产平均数额=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15000/4=3750万元

(2) 2008年的销售利润=流动资产平均数额×流动资产利润率=3750×28%=1050万元

(3)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1050/15000×100%=7%

四、 思考题

首先,要明白储蓄、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都是不同的理财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储蓄风险最低,但收益也比较低;股票风险大,收益却很高。所谓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从这个层面来讲,理财产品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投资者之说。

其次,要了解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是保守型还是积极型,或者是稳健型?有些人喜欢在承担高风险的情况下获得高收益,他们会去股市淘金;但是有些人可能只想获得稳定的收益,不愿冒太大风险,他们会选择储蓄、债券。所以,甲应该首先明白自己属于什么类型,然后再考虑投资。

第三,甲需要明确投资理财的目的是什么。投资理财当然是为了资金升值,但是最终目的还是用这些钱去生活,理财的目的是生活。因此,甲需要给自己设定理财目标,买房买车还是考虑退休养老保障等等,然后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进行规划投资,不仅仅是体彩大奖,各种收入支出都应该纳入规划中。投资理财是人的一生中都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