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赚钱有风险

赚钱有风险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赚钱的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就是主人公怎样从买股票赔钱的悲惨经历中爬起来,经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后在股票投资方面获得成功。所以对于很多新入市买卖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最高兴的是一买股票就赚钱,但这恰恰也是潜在风险最大的经历。

第三节 典型故事:赚钱有风险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由新变老的,但作者始终相信一句话,“熊市入市比牛市入市或许更好”,这句话说到底就是一个新投资者是“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一般而言,在熊市时入市的投资者从市场中获得的通常是风险教育,而牛市时入市的投资者从市场中获得的通常是收益教育,这种入市时间的差异将直接导致投资者在对待风险的态度上会有天壤之别。股票市场既是个充满获利机会的地方,同样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因此,不论何时进入股票市场,都应该读些买股票赚钱和赔钱的故事:赚钱的故事可以励志,可以给你希望;赔钱的故事则可以警示,可以给你经验。切忌,一定要多看些赔钱的故事。

一、股市上总是充满了赚钱的故事

当一个人决定投资股票想买些书来看时,很容易找到很多教你如何赚钱的书籍,或许他决定进入股市的原因是因为读了这样的故事,或者身边发生了买股票赚钱的活生生的故事,因此所能看到和听到的总是一些美誉之词,都是些赚钱绝招。但事实上,股票市场赚钱的良机是牛市,很多你看到的赚钱绝招或秘笈也都是只在牛市中管用,所以一旦熊市来临,你看到、学到乃至亲自用过的很多看家秘笈都会失灵,那些赚钱的故事和如何赚钱的书都将变得一文不值。即使看赚钱故事也要精心选择,因为赚钱故事太多的真真假假,因为赚钱的故事可能不是一个长久的故事。

1.只看长期赚钱的故事

对于很多人来讲,身边的亲戚、同学、朋友在牛市中赚了很多钱,是神经最受刺激的事情,因为多数人都会觉得大家谁都不比谁笨,别人行我一定也行,很少有人能够在这种故事面前淡然自若,依然保持一种在自己熟悉领域赚钱的心态。其实,这些赚钱的故事让人高兴但却不值得羡慕:首先,在某一年或某一段时间赚钱本身就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其次,多数人都会把赚钱的事讲出来,而赔钱的事则藏在心里。因此,看赚钱的故事,不要看一时赚钱的故事,而要尽可能看长期赚钱的故事。最典型的故事自然是外国股神巴菲特的故事了,每位投资者到处都可以阅读到巴菲特神奇的赚钱经历,可以读到巴菲特为什么会买那些股票。

2.看门道而不是看热闹

投资者一定要读这样的赚钱故事,也一定喜欢这样的故事,特别是常常被书中令人兴奋的赚钱情节吸引,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一个可笑的事实是:读者的注意力往往太过于集中于故事的变化和结果,反而忽视了那些赚钱经验的总结。这或许就是看热闹与看门道的区别吧。赚钱的故事通常也会写得跌宕起伏,但我们不是要看大师们什么时候赚钱了,什么时候赔钱了,而是要看赚钱是因为什么?赔钱是因为什么?当时的市场状态是怎样的?还有一些其他更深刻和重要的东西。

这里,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另一位传奇人物——彼得·林奇的赚钱故事,作为一个样本,我们来看看到底要从彼得·林奇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案例:彼得·林奇投资传奇的启示

(1)人物简介。

彼得·林奇是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麦哲伦公司的总经理,他管理的基金成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因此,《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赞誉他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国内出版的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在封底写道:“彼得·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事实上,彼得·林奇和投资者更加熟悉的巴菲特一样,都是价值投资哲学的奉行者和坚持者,他始终坚持认为:“要投资于企业,而不要投机于股市。”通俗地说,就是买股票是买企业,而不是买一个符号,更不是买一个筹码。

(2)投资业绩。

197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职务的13年期间,由他管理的基金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基金的旗舰基金,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也是当时投资业绩第一的基金。当然,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不仅仅来自于收益,也来自于新投资人的不断加入,但彼得·林奇13年的年平均资产报酬率达到了29%。

(3)大师的建议。

彼得·林奇有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可以说,彼得·林奇是一位坚持从生活中、从职业中、从周围多数人的习惯中发现tenbagger股票(10年涨10倍的股票)的,并且曾经在很多场合提出了股票投资的“四个不要”的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相信各种理论,因为理论更多是用来解释市场的,而不能预测市场变化。

第二,不要相信专家意见,因为利率和股市之间虽然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很难用金融规律来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

第三,不要相信数学分析,因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第四,不要相信投资天赋,因为在股票选择方面,没有世袭的技巧。

彼得·林奇在自己写的一本书中总结了很多投资成功的道理,也介绍很多从生活中发现投资机会的例子,还对不同的公司做了分类,对愚蠢的投资认识做了批评,这些更多的详细内容其实就是本书读者需要进一步学习的东西。这其实又回到作者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做好股票投资是需要认真学点东西的,就像一个家庭主妇熟悉菜市场一样,知道如何选择蔬菜,知道自己熟悉的蔬菜到底应该卖多少钱。

二、尽可能找些赔钱的故事来读

赚钱的故事大家往往愿意拿出来说,赔钱的则不同,要么深深地藏在投资者心灵深处,要么被大大的缩小和忽略,于是赚钱的故事到处都是,赔钱的故事则显得非常稀缺。因此,对于一个投资者的成长与成熟而言,读几篇赔钱的故事远比读几十篇赚钱的故事要强百倍。

第一,到网络上寻找那些袒露心扉的赔钱故事。这种故事通常很少公开发表,也很少有公开讲述的,所以一般只能在网络的论坛或某些博客上找到。

第二,赚钱的故事中往往会有一些篇幅不长的赔钱故事。很多赚钱的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就是主人公怎样从买股票赔钱的悲惨经历中爬起来,经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后在股票投资方面获得成功。那么对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建议大家可以略读如何赚钱的经历,而要详细阅读赔钱的悲惨故事,或许这样的文字很少,写得也不是十分详细,但还是要认真研读,特别要认真研究主人公的经验教训和总结,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案例:网络上的故事——“十年磨一剑之股市经典——深发展”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历经10年投资股票的经历,深刻的经验总结是:世界上的每一份成绩都是用时间熬出来的,股市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很多新入市买卖股票的投资者而言,最高兴的是一买股票就赚钱,但这恰恰也是潜在风险最大的经历。

当初,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进入股市也是顺风顺水,第一次投入2万元买深发展几天后便赚了1600元,以至于认为买股票赚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然而事与愿违,一头披着牛皮的熊成为1993~1995年市场无情的写照。因此,在市场的无情打击下,第一次割肉出局,2万元剩下了1.4万元,亏损30%;第二次是在市场短暂反弹过程中看到了捞本的希望,然而坐了“过山车”,涨起来的时候太贪婪,跌下来的时候又很慌张,结果割肉出局。

年轻人炒股失败,心里自然十分不甘,于是故事的主人公开始了股票买卖的学习,从各种技术分析到当年盛行股票市场的台湾人张龄松写的《股票操作学》,从巴菲特到彼得·林奇。但也正是由于掌握了一些股票投资的基本知识,炒股者也进入了的第二个危险期,因为此时很多人都认为股市一切尽在掌握,都觉得自己是中国的巴菲特,都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财富在向自己招手。然而对大趋势的判断一旦失误了,亏损就几乎是多数投资者的必然结局。故事的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在1996年牛市结束后的熊市再次遭受了亏损的打击。

以上内容不是故事的全部,本书也无意考证这样的网络故事的真实性,但故事本身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

第一,进入股市第一次买股票就赚钱从长期来看是件危险的事情;

第二,刚刚学了一些基本知识,尚未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就觉得自己是专家也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不读书、不学习、盲目自信是股市赚钱的天敌。

当牛市来临,几乎每个人都在赚钱,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高明,其实是市场赐予了你利润;当熊市到来以后,几乎每个人都在赔钱,同样不要以为自己多么高明,其实你根本无法战胜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