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商务中的经济环境

国际商务中的经济环境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NI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GNI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然而,美国、欧盟、日本却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拒绝履行条约义务。这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这些国家作出的国际承诺,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我国经济利益,而且损害了世界经济利益。加入WTO15年来,我国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履行承诺,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国际经济环境

(一)经济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总收入(GNI):GDP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GNI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GNI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二)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罗斯托的经济发展六阶段论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一国所需要的产品结构、数量以及层次都将发生重要的转变,这样,不同产品的市场特征会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对国际投资的需求是不同的。

(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对一国当前经济效益和未来经济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影响着外资是否进入一国市场。

1.市场经济

在一个纯市场经济中,所有生产性活动都为私人拥有,而非为国家所拥有。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不是由任何人计划确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价格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在这个体制里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的购买模式通过价格机制传递给生产者,从而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一个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市场中,不能对供给设置任何限制。当一个市场被单个企业所垄断时,对供给的限制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对应需求的增加,一个垄断者可能不是增加产出而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这样,垄断者就可获取更大的边际利润。这虽然对垄断者是好事,但是对消费者是坏事,而且因为垄断者不存在竞争对手,没有动力去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相反,简单地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最终垄断者效率不断降低,导致整个社会福利下降。考虑到垄断固有的危险,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有活力的竞争,如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的行为。同时,私人所有制也鼓励有活力的竞争和经济效率,因为私人所有制可以保证企业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利润,通过这种刺激作用,不断促使企业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最终就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正面影响。

2.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在一个纯计划经济中,一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生产的数量及销售价格都是由政府计划制定的。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一致,计划经济的目标是由政府分配资源以求“社会利益”。并且一切工商企业均归国家所有,其基本原理是:政府能够直接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投资,而不是按个人的利益进行投资。从历史上看,计划经济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集体主义目标优先于个人主义目标。尽管计划经济的目标是为公共利益而利用经济资源,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似乎与初衷相悖。在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对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缺乏动力,因为不会破产,况且私有制的取消意味着不存在刺激机制去鼓励个人寻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因此,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和创新,取代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是经济趋于停滞。

3.混合经济

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中还有一种混合经济。在该体制下,经济决策主要由市场制定,资源主要由私人占有,但政府干预许多经济决策。因此混合经济既有市场经济成分,也有计划经济成分——政府占有关键生产要素,而消费者和私人厂商仍然影响价格与产量。混合经济曾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流行,尽管其数量正在减少。混合经济既提倡自由竞争,又支持政府适当地干预经济。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干预经济:中央、地区或地方政府实际上可能拥有某些生产资料;政府可能影响私人生产与消费决策;为达到公平的目的,政府可以重新分配收入与财富。混合经济国家吸收外资的比重往往比纯计划经济或纯市场经济国家都要大。

4.中国近年经济形势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满15年。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规定,加入WTO15年过渡期结束后,世贸组织成员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必须终止。然而,美国、欧盟、日本却以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为由,拒绝履行条约义务。这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这些国家作出的国际承诺,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我国经济利益,而且损害了世界经济利益。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近年来,我国还对商事登记等多个领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了各种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事实依据。

加入WTO15年来,我国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履行承诺,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约17%上升到2016年的超过30%。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如此之大,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很不公平的。

反观美国、欧盟和日本,虽然它们标榜自己为市场经济国家,但其许多行为和做法却与市场经济平等、开放、诚信的理念背道而驰。例如,美国政府公开主张实行赤字财政、贸易保护、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输出风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小布什政府于2008年强力推行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帮助本国银行摆脱困境;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又先后出台三批刺激经济计划,共动用超过2万亿美元。为了支撑这些巨额刺激计划,美国积累了规模惊人的国债,危及世界金融安全。这些做法与其标榜的市场经济“标兵”形象显然大相径庭。

美国、欧盟、日本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采取反倾销“替代国”的做法,实质是想维护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既得利益,保护本国已丧失竞争力的产业。这不但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也与世界经济合作与开放发展的大趋势相悖。同时,它也反映出目前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的一面: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发展中国家一旦在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下胜出,它们就随意解释和改变规则。应当看到,过去几年里,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面对这一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应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欢迎全球经济结构的新变化。美国、欧盟、日本否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无理而苍白,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违约行为。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不确定性有所增多的局面,这种做法将给市场、企业和社会发出错误信号,不利于全球经济走出阴霾,更不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

(四)经济形势

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它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支配,而且还受到诸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经济周期一般经过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

(1)长周期理论(熊彼特):

①“产业革命时期”;

②“蒸汽和钢铁时期”;

③“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

④“福特制和大生产”技术革命;

⑤“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

(2)中周期理论(朱格拉):

①1975~198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发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动荡,至第二次石油危机

②1982~1991:世界经济步入复苏阶段,至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③1991~2001:美国经济率先复苏,至互联网泡沫破裂。

(3)短周期理论(基钦):

基钦周期,又称“短波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只有5年,大周期约包括2个或3个小周期,小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在40个月中会出现有规则的上下波动。3个基钦周期构成1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1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以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成本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出现主要由四个因素引起:需求拉动、成本推进、需求拉动和成本混合推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和经济活动,乃至当前政治体制的稳定。政府通过提高利率,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和货币控制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3.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通货紧缩中物价总水平呈现趋势性下跌,定义重点是趋势性,不仅意味着物价正在下跌,也意味着市场预计将继续下跌。通货紧缩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生产过剩互为因果),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不力,促使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

通货紧缩意味着消费者购买力增加,但持续下去会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消费者消极消费,国家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降与经济衰退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严峻局面。一般来说,适度的通货紧缩通过加剧市场竞争,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挤去经济中的“泡沫”,也会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左右了企业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大量的资金限制,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通货膨胀。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则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非农业就业率数字为失业率数字中的一个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活动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少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由对外经济往来和对外债权债务清算而引起的所有货币收支,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三大项。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和收入性因素等。

(五)国际经济环境评价

国际商务活动深受国际经济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影响,各种要素发挥的作用在各国有所不同,但从共性的角度来看,诸因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表现着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复合性、客观性、差异性、动态性、个别因素权重的突显性。最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还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总之,如果管理者要评价一国的经济环境,可首先考虑该国经济的重要方面,然后考虑各因素的相互关联性。

二、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该国对某企业在选择其作为市场和生产地点时的吸引力。

(一)经济发展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共同尺度是人均国民收入(GNI)。GNI被视为衡量一国经济活动的标准,可衡量该国居民总的年收入。然而,人均GNI值也可能产生误导,因为该值没有考虑生活费用的差异。为比较不同的生活费用,可以使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调整人均GNI,利用参照购买力平价调整过的指标,可以对不同国家的生活水平进行较为直接的比较。GNI和PPP数据只是对发展所做的一个静态的描述,还应考察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二)发展概念的延伸

阿马蒂亚·森一直主张,发展应该被视为人民能体验到的实际自由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其成功要求政治体“民主化”,在有关社会的重大决策力方面应该有公民的声音。所以衡量发展水平应少一点诸如人均GNI那样的物质产出指标,而多一点人民所拥有的能力和机会的指标。联合国采纳了森的著名理论,建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来衡量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HDI有三个基本衡量指标:期望寿命、接受教育的权益、基于PPP估算的平均收入能否满足该国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