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聚焦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聚焦上海高新技术产业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1年是上海“十二五”发展的开局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关系到产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也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培育。在政府层面上,主要的问题是政府职能存在着越位、缺位的现象。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行业和重点项目,争取走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列。三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2009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这无疑对提高全市产业的整体水平,破解经济转型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是上海“十二五”发展的开局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关系到产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也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形成和培育。因此,很有必要充分认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矛盾与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和生物医药等九大重点领域,在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培育、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推进势头。但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产出不明显、影响力不大,没有在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上产生重大突破等情况。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还存在着“三个不够”的问题。

(一)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在企业层面上,主要的问题是企业的主体作用还发挥不够。在国企、外企、民企等三类企业中,有的国有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条件,但可能动力不足,能力也不强,;一些外资企业尽管有着自主创新的举措,但不少的研发都集中于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技术溢出效应有限;更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较强,但在开发能力、技术装备、人才储备等方面比较薄弱,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形成自主研发体系,创新能力提升困难重重。这说明,各类企业的自主创新都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市场的运作机制发挥不够

在市场层面上,主要的问题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不明显。例如,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导向不清晰、市场不确定、政策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出现了国资、外资、民资一哄而上的景象,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又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并没有彻底改变核心技术缺乏、市场竞争乏力、可持续能力不强的情况。再如,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中,存在着短期项目合作多、战略层面合作少、合作形式比较松散的现象,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

(三)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在政府层面上,主要的问题是政府职能存在着越位、缺位的现象。例如,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越位”方面,各级政府主导的比较多,引导的比较少,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的比较多,依靠市场运作机制的比较少,从而影响到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又如,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缺位”方面,尽管各级政府制定了很多的政策,这些政策也可能很好,但是,由于政策落地不力,再加上协调不够,许多政策扶持内容要全面落实到位很不容易,同时,政策支持以项目为主,但形成高端产业链的不多,重视知识产权的利用,但保护还是不够有力。

二、对策与建议

应该充分认识到,上海在“十二五”发展时期,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既是继续推进“四个率先”国家要求的核心内容和自身面向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上海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应当做出的贡献。从这个视角来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为此,一要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不同的重大项目,要积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实行分类指导。同时,要加快各类扶持政策的落地,加强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二要建立健全产业跟踪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对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加强协调、服务,及时了解、反映和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体制障碍。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要重视经济效益,要积极创造条件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从生产性增值税转向利润所得税。三要继续强化市场机制。要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择、扶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千方百计通过市场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化营造有利条件。四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要着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并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五要提倡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需要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自主创新不必过度强调“上海原创”,上海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吸引各地人才的同时,应用各地技术成果。

(二)聚焦重点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点上突破,面上带动,体现特色,形成规模。为此,一要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关键是要狠抓目标和措施的落实,突出产业化,实现聚焦突破。从当前来看,首先是要把现有九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做实、做细、做深。二要发挥优势,聚焦重点。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行业和重点项目,争取走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列。例如,新能源、软件、智能电网、物联网等,上海有基础,也有条件,可以得到率先发展。同时,在政府和企业的分工方面,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资源用在通过自主创新能够形成新的产业上,而具体的项目应该放手让企业去做。三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目前,资金不足仍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设立一批专项基金和引导基金,并且形成包括投融资、管理咨询、人才和信息服务在内的综合服务功能。

(三)突出企业主体

企业是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此,一要充分发挥各类企业的积极性。要发挥国企、外企、民企的积极性,发挥市内外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内资和外资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好民营科技企业的作用,调动好民营科技研究性企业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发挥中小科技企业的积极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仅仅依靠大企业是不够的,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科技企业在观念、机制、市场、企业负担等方面有其独具的优势。只要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中小科技企业也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个十分耀眼的亮点。因此,对中小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也需要设计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三要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更为完善的创新环境和政策优惠。例如,商业银行的科技信贷要多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的业务周转,风险投资也要更多地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投资和规模化发展。

(四)健全发展载体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载体的建设。为此,一要进一步完善支撑平台建设。重点是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金融服务平台、风险投资平台、资金担保平台、企业资信平台、企业孵化平台等,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二要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能级。要进一步抓住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二次创新”,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同时,产业园区建设要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重视环境设施营造,以更好吸引人才。在这个方面,上海要多多学习天津滨海新区、苏州、无锡等地区的一些好的做法。三要进一步化解产学研机制的瓶颈。针对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存在脱节,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要有意识地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直接组织和实施战略性转换,积极探索建立新路径。为了充分发挥上海特有的组织力量强的优势,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上突出集合、集成、融合,不妨探索成立面向社会、企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综合机构。

(五)加强人才支撑

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此,一要从长计议,制定规划。要围绕“十二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制订人才资源开发及管理发展规划,不仅要有明确的数量、质量目标,以及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配置和使用、管理的设想,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二要加大力度,抓紧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要积极探索、创新、制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紧缺人才的专项政策,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三要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要打破常规,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强化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管理制度。四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做到以宏大的事业感召人,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以优秀的文化凝聚人,以优美的环境留住人,以完善的制度成就人。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11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