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在国内,淘实惠、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走在农村电商平台的前列。遂昌以本地化综合服务商为驱动,带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由于有强大的传统产业和专业市场作支撑,清河羊绒电商的商品价格低,供应链的效率高,行业竞争力强。

农村电子商务,指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的过程。

农村电子商务以网站平台为主要载体,涉及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以及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面,通过网络将相关要素组织在一起,其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的角色。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能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农村电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农村卖货的平台,发展农村电商需要运用互联网,但更重要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农村,推动农村建设的信息化进程,推动互联互通“三农”大战略的持续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平台兼而成为遍布村、镇、县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产业模式以及电商产业集群内部治理的角度看,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1.农村电商平台运营模式

农村电商的运营,首先要先选择一个电商平台(见图9-1)。目前在国内,淘实惠、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走在农村电商平台的前列。

图9-1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1)加盟型。以淘实惠为例。它在全国各个县域招募合伙人,签订合同后,组建公司,成立团队,搭建县级运营中心;带领团队整合本地商品供应链,提供乡镇农村消费者需要的商品;拓展农村乡镇网点,主要以加盟店模式覆盖整个县域。县级运营中心需要交纳一定的服务费和保证金到淘实惠总部。

合伙人具体收益来自:①乡镇农村网店加盟费用;②商品利润分成收益;③一定政策类收益(部分可申请政府电子商务专项资金)。

农村乡镇网点加盟县级运营中心(县域合伙人),需要向县域合伙人交纳一定的加盟费。县域合伙人整合本县域所有的商品,淘实惠平台整合全国县域的商品,通过触摸式的电子货架屏让农村消费者互动式挑选商品,从而销售商品获得收益。

这种运营模式是真正的合伙人制度,将平台操作控制权限全方位下放至合伙人,各个县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地方平台,对本地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县域政府关心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才、数据、税收都留在县域当地。

(2)自主经营型。以农村淘宝为例。由淘宝自主经营,总部直接派人到各个县域成立县级运营中心。县级运营中心负责运营管理、物流和村级服务站的建设。村级服务站采取的是小卖部兼营的方式,即选择村里房子地理位置好、思维

灵活、有较强服务和宣传意识、熟悉互联网和网购的本地人,作为专业化的农村淘宝合伙人,通过帮助村民代买商品、代卖副产品的淘宝客佣金体系获得提成。

这种运营模式对本地经济的贡献不大,县域政府关心的GDP、人才、数据、税收都留在淘宝总部。

(3)混合型。以京东农村电商为例。京东农村电商有两种发展模式。

①京东帮:在四、五、六线县级城市及农村消费者集中的市场招募商户。商户必须具备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和维修四位一体的功能,需交纳2万~5万元保证金。商户与京东之间属于合作关系,承载的是京东的自营家电业务,利润来自销售的返点。

②县级运营中心:由京东自主经营,总部直接派人到各个县域成立县级运营中心。除了为客户提供代下单、配送、展示等服务外,县级运营中心的主要职责还包括招募培训乡村推广员。乡村合作站需要指导村民网购,推广京东品牌,并协助运营中心搞活动。推广人员签订合同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名录,接受各类业务链接,将链接发给客户,客户购买后推广人员获得佣金。

这种运营模式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大,GDP、人才、数据、税收都留在京东总部。

2.农村电商产业模式

(1)“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模式。以浙江遂昌为例。

遂昌以本地化综合服务商为驱动,带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该模式的核心是“综合服务商”,即“遂昌网商协会”下属的“网店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为制定并推行农林产品的产销标准;统一制作商品的数据包(图片、描述等),用于支撑网上分销商选货和网销;统一仓储,为网络分销商的订单统一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网店服务中心”在农产品电商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物流、统一包装”等零成本开店的运营服务,使看似无序的“农产品”向“商品”变身有了规范,并降低网商的技术和资金门槛,使网商实现零库存经营。

(2)“区域电商服务中心+青年网商”模式。以浙江丽水为例。

丽水鼓励农村青年互联网创业,构建电子商务集聚区,建立区域电商服务中心,建设市、县两级电商创业园。市团委向部分行政村整村授信,给信用村发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农村电商发展资金难题。该模式为“政府投入、企业运营、公益为主、市场为辅”,通过政府服务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吸引大量人才和电商主体回流。

(3)“生产方+电商公司”模式。以吉林通榆为例。

通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由社会力量投资成立了电商公司,其主要职能就是整合生产方(农户、生产基地、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各类农产品,经淘宝平台销售。公司注册统一的品牌,统一包装、销售和服务。政府整合当地农产品资源,系统性地将其委托给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大企业进行包装、营销和线上运营,地方政府、电商企业、农户、消费者及平台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既满足了各方的价值需求,又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模式。这是我国电商集群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与专业市场的带动密不可分。以河北清河为例。

清河通过建成新百丰羊绒(电子)交易中心,吸引了国内近200家企业进行羊绒电子交易;还建立了B2C模式的“清河羊绒网”、O2O模式的“百绒汇网”,100多家商户在此类平台设立网上店铺。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清河目前已有12个品牌获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8个品牌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24家羊绒企业跻身“中国羊绒行业百强”。由于有强大的传统产业和专业市场作支撑,清河羊绒电商的商品价格低,供应链的效率高,行业竞争力强。

(5)“集散地+电子商务”模式。以陕西武功为例。

武功以园区作载体,大力吸纳外地电商到当地注册经营。园区通过搭建电商孵化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数据保障中心、农产品健康指导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实施免费注册、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免费提供货源信息及个体网店免费上传产品、免费培训人员、在县城免费提供Wi-Fi(无线局域网)等优惠政策,不仅聚集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销售等各类企业,还聚集了西北五省30多类300多种特色农产品。该地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等方面提供很强的支撑,搭建了各类平台,并给予各种扶持政策,使农村电子商务得到较好发展。

(6)“农产品供应商+联盟+采购企业”模式。该模式属于B2B经营模式。以“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为例。

联盟主要为采、供双方提供以交易为核心的多种服务,通过组织会员,实现销售型“大企业”和生产型“小农户”的产销对接,并提供运营管理服务,有效匹配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为供需双方提供订单撮合、拍卖销售、委托采购、支付结算等交易服务,还根据销售方需求建立了一套农产品的品质标准和质量检验、缺陷折扣的交易流程。联盟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整合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例如,定向为会员企业提供农产品信息、种养技术指导、加工技术指导、农资保障、管理咨询服务等。联盟从达成的交易中收取1%~3%的服务费。

农村电商产业模式在整合农业产业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服务的社会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3.农村电商产业治理模式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根据领导者的差异,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农户自组织型、地方政府主导型和创新平台型。

(1)农户自组织型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数量众多的农户家庭为主,农户通过口口相传以及亲友邻里帮带开设网店,并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开展平等互惠的竞争与合作。市场自治起到主导作用,社会规范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层级控制的治理机制则表现较弱甚至缺失。集群内部关系结构不稳定,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经营时,便会发生恶意压价、创意抄袭、商业模式僵化、人才掠夺等突破现有制度约束的过度竞争行为。

比如苏北沙集镇的家具网络销售产业,具有典型的农户自组织的治理特点。集群成员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农户们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分工合作,借助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形成了围绕家具生产、加工、网络营销、配送、售后等产业活动的全过程产业链。但很快沙集模式被周边县镇快速复制,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也暴露了同平台竞争力不足、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

(2)地方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地方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建立机制、培育网商、寻找资源、设计载体、搭建平台等工作主导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生成与发展,比较容易拥有更多的资源,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凸显成绩。该模式以层级控制的治理机制为主,社会规范和市场自治的治理机制相对弱化。但受制于政府的能力水平,且可能出现治理边际模糊的问题,企业和网商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可能被阻碍。

如浙江桐庐按照省市的“电商换市”战略部署,对桐庐县发展县域农村电子商务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并实施了“启蒙”“初步发展”“提升发展”三阶段任务,形成了清晰的桐庐电商生态体系。

(3)创新平台型治理模式。创新平台是指在农村电子商务集群内部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实现创新和价值链提升提供服务的组织。这类组织的核心成员可能是第三方行业协会、合作社、专业市场或者领军企业等。创新平台是一种组织化的私人秩序团体,政府直接干预的作用较弱,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如“遂昌模式”是典型的创新平台型治理模式。协会、合作社作为平台组织者控制了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而将其他次要和辅助环节通过层层外包分配给农户、网商、其他机构。该模式以社区规范的治理机制为主,层级控制和市场自治的治理机制为辅,有效地控制了农村电商集群内部的过度竞争,有效地协调了各个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但是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创新性也可能受到抑制。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农村市场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予以扶持,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布局,涉农电商的融资总额也快速增长,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实物型行业销售居前

全国农村实物型网络零售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服装鞋帽、家装家饰、3C数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2016年上半年三者网络零售额合计占比44.29%。(1)江浙农村地区依托较强的县域产业基础,形成家装家饰、家具用品产业优势;食品保健是中西部农村的支柱行业,其中特色农产品、食品再加工、中药材保健品是其优势产业。

2.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类分化明显

2016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行业排名依次是水果、茶饮、草药养生、粮油、坚果、畜禽、水产、蔬菜、花卉植物等,其中,前三大行业零售额合计占比为56.11%。水果标准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电商发展较快,网络零售额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中占比达22.23%。茶饮和草药养生行业产品具有价值密度高、不易变质、物流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较早,是近几年网销较好的两大类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达18.71%、15.17%。坚果类农产品虽然发展较快,但市场体量较小,排名中游,网络零售额占比为11.37%。其他农产品受物流成本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更多地依赖传统线下市场:粮油行业总体价值密度不高,物流成本较大,网络零售额占比为14.08%;畜禽、水产、蔬菜行业受制于冷链仓储物流技术和成本等,在农产品份额中基数较小,网络零售额占比分别为9.80%、3.21%、2.29%;花卉植物(尤其是价值较高的)不适合常规快递物流运输方式,网络零售额占比为2.03%。(2)

3.农村电商消费新生性

据调查,消费者通过网络零售消费的100元中,约61元是替代性消费,也即从线下消费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另外的39元,则是因网络购物的刺激而产生的消费增量。在三四线的县域地区,网络新增消费更高达57元,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目前农民想买许多东西却买不到,进城买又不经济,还有很大的消费潜能。像淘宝这样的商业平台,提供给广大村民的最大价值是买那些买不到的商品,而不是买便宜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淘宝代购客,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4.农村电商主体年轻化

一方面,30岁以下的网民中,农村网民所占比例高。2013年,20~29岁的农村网民占农村消费群体的32%,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随着这一群体的成长,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会更为巨大。另一方面,青年是最活跃的创业群体,大批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为农村电商注入了活力。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电商创业群体必将在今后几年中蓬勃发展,形成一批影响农村经济方式的现代电商企业。

5.农村电商产业生态化发展

电商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而且还是深刻地影响与再造,甚至是催生农村新的产业。产业园的聚集,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摄影摄像、图片处理、网店装修代运营、策划运营、培训公司、金融服务机构、政府支持机构等各种组织的出现,构筑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区域出现了生态化发展方式,与电商相关的服务机构聚集在一起,共生共赢,协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6.政策引领,特点鲜明

对于农村而言,电商普惠势头正盛。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政策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促进本地域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期加快推动本地域电商的发展。全国各地探索出了多种电商模式,有的立足山区,有的扎根边疆,有的探索农旅结合,有的尝试消费引领,为更多贫困地区的消贫致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各级政府出台的农村电商扶持政策,是电商在农村发展的首要助推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整体趋势,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要归功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从1999年实行村村通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主要“通”的工程包括公路、电力、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到2005年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3月,我国93.5%的行政村已经开通宽带,农村光缆到村、光纤入户快速推进。农村网络通信状况的改变,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城市提速升级与农村普遍服务同步推进,努力推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2015年,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

2017年1月,一个覆盖全国60万个农村、社区的“互联网+农村”惠民工程“全国村网通工程”已经正式实施和上线运营。该工程为全国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免费建立了一个门户网站,而且还对接了农村电商系统。从此,全国的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都可以轻松搭建自己的网上店铺,我国农村从此结束了没有网站的历史,这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营销、广告、征信、反馈以及支付等手段的网上运营,改变了传统的交易理念和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形成了一种新的业态。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也逐步成了新型的产业。在整个服务体系中,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居于核心地位。截止到2016年3月,全国电子商务园区数量达1122家,同比增长约120%(3)(见图9-2),全国电子商务园区建设热潮仍在持续。浙江、广东和江苏是全国电商园区最多的省份。

图9-2 2015—2016年我国电商园区数量

2015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5.7%,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4)(见图9-3)。网络购物日益成熟,购物需求也逐渐多元化。各家电商企业除了继续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下沉渠道发展农村电商。

图9-3 2011—2018年我国网络市场交易规模(e为预测年份)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艾瑞: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分析预测[EB/OL].(2016-05-11).http://b2b.toocle.com/detail-6331803.html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为1.77亿人,在全国网民规模中占比28.6%,到2016年发展到2.01亿人,但占比却下降至27.4%(见图9-4)。虽然近年来农村网民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不及城市网民的增速,从另一角度也可以看出,其增长的潜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挖掘,未来的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图9-4 2013—2016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情况

国内农村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在逐年扩大。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1800亿元,同比增长60.0%,农村居民对网购的接受程度达到了84.4%。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823亿元,同比增长24.4%,预计2017年全年将突破6000亿元(见图9-5)。而且,农村网络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明显超过城市。2016年一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为1480多亿元,二季度上升到1680多亿元,环比增长13.48%,高出城市网络零售环比增速4百分点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16年上半年已经占到14.14%。农村网购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9-5 2014—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交易规模

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此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部署“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商务部把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作为重点工程,鼓励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

2015年以来,农村电商迎来诸多政策红利,国家对农村电商领域的支持不断加码。《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重磅文件相继发布。

2015年8月21日,由商务部牵头、1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专门就农村电子商务做出部署。这是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子商务的文件,从物流、市场、电商扶贫、平台建设等多环节全面给予扶持政策,并加大了对社会资本的开放力度,明确指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合作”。

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继此前多项政策文件出台后,我国政府再次发文支持农村电商加快发展。意见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意见的出台,是对此前商务部等19个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和要求予以确认,并使之从部门层面提升到国家层面。

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纷纷在税收、安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开展相应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的素质,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大大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我国涉农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与企业均开始关注电商这一新兴交易模式,并逐步付诸实践,至今走过约20年,期间,农村电商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总体上,这段时期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发展期、多元主体驱动期和市场体系整合期三大发展阶段(见图9-6)。

图9-6 农村电商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政府主导发展期(1995—2005年)

1995年12月12日,在国家正式启动“金农工程”的基础上,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了集诚现货网,开始探索粮食在网上销售。以此为标志,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序幕就此拉开。随着1999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成立,中国电商市场出现了G2C(government to citizen,即政府对公众)的销售模式。2000年,集诚现货网正式更名为中华粮网,2005年开始进行中央储备粮的销售。可以说,在这十年中,农村电商开始破冰,艰难前行。至2005年,全国共有农村电子商务网站2000多个,涉农网站6000多个。

这一时期农村电子商务的总体特征是,政府主导、国家投入、官办平台、自上而下。国家的大量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的能力建设,除了一些大宗交易,例如粮食、棉花可以实现在线交易之外,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尤其以农民为主体的交易行为,并不能在线上完成。当时农村电商的业务内容,其实主要还是信息服务,而不是在线交易。农村电商的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2.第二阶段:多元主体驱动期(2006—2014年)

2006年开始,国内衍生了小众市场的生鲜农产品营销电商,如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等,生鲜电商营销模式开始流行。同时,农村开始出现农民自己开办的网店。2006年前后,在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农村中,一批农民率先尝试在淘宝网上开网店,并实现增收。农村草根网商的成功,不仅让他们自己变身为专职的网商,而且形成示范效应,周围乡亲们纷纷效仿。2009年开始出现的淘宝村,成了农村新的市场生态最典型的呈现,成了聚集网商、服务商、制造商等各类市场生态元素的载体。2012年以后,手机终端电商平台的经营模式开启,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十分激烈。

这一阶段,电子商务在农村迅速崛起,通过网络平台覆盖农村的生产、销售、供应等各个环节,为农村提供信息、交易、结算、运输等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多种类型的主体开始参与其中,不同类型的网商成为主要力量,在农村电商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在线交易的电商模式普遍流行。农村电商的动力机制,从原来主要是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与市场并存的多元主体驱动。总体上,这是市场驱动、市场主体自主投资、利用市场化电商平台、自下而上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这一时期是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这一时期政府对市场型的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大,基层农村电商覆盖的范围远远不够。虽然出现了淘宝村等亮点,但就农村整体来看,电商接入、物流、人才、资金等困难仍然严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商本地化服务体系仍然十分缺乏,符合农村电商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亟待改善。

3.第三阶段:市场体系整合期(2015年至今)

2015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扶持红利年,是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的一年,也是农村电商发展格局变化显著的一年。

(1)优惠政策密集落地。如上所述,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纷纷出台利好政策,提升了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地方政府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针对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提供帮助。

(2)推进力度加大。商务部主导的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工作强力推进,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也树立了一批农村电商新标杆。2015年,县域电子商务全面引爆,农村电商开始全面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从而大大加快了农村电商的覆盖速度。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推出了专门面向农村的战略和平台政策,农村电商运营者发展迅速,出现了一大批新秀。

(3)政企正式合作。2015年,政府与市场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开始形成。商务部正式委托遂昌网店协会,根据他们在基层开展农村电商的实践经验,为全国农村电商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两项标准。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纷纷与政府部门合作,并签署农村电商合作协议。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京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

(4)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无论是第三方平台“村级站+县级中心+支线物流”的农村电商落地模式,还是服务商“园区+平台+培训+体系”的合作模式,或是自营电商“渠道拓展+聚合需求+对接品牌+集中促销”的交易模式,新变局下的农村电商实践,都开始瞄准和真正触及农村电商的深层痛点发力,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商的实质性进展。

(5)兼并重组频繁。农村电商从前一时期的多种融资组合发展到资本的兼并重组,阿里巴巴入股苏宁、京东入股永辉超市等,都说明农村电商领域进入了深层次的整合阶段。

这一时期,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农村电商和市场驱动的自下而上式农村电商,已经开始合为一体,是典型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整合和形成时期。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已进入蓬勃发展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电商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1)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随着“三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涉农电商将向多样化发展,与智能农业、智能流通、智能消费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我国每年有19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出口业务,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更多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

(2)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各类专业服务商开始进入农村,提供货源供给、仓储、摄影摄像、网店装修代运营、融资理财、品牌推广与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各类主流电商模式如B2B、B2C、C2C、C2B、O2O,以及微电商、本来生活、跨境电商等在涉农电子商务领域全面涌现。

(3)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一些涉农电商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从零售商转为分销商,从单纯的渠道商转为品牌商,从原材料采购到设计,寻找生产厂家代工,最后将货品分销给其他小型网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主体的电商纵向产业链层级。同时,农村电商的交易类型开始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

(4)农村电商线上线下不断融合。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电商平台也通过实体店的建设和经营,参与线下市场的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