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资产如何抗风险

银行资产如何抗风险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一指标是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重要数据。此外,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比年初上升31个百分点。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有小幅上升。  所以,不良贷款是影响一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目前官方统计的不良贷款率是20%左右。四大国有银行分别成立了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贷款进行了一次性的剥离。

名词解释: 不良贷款率(Bad Loan Ratio),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发布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网站: http://www.pbc.gov.cn。

  所谓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3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这笔贷款就要在财务报表中的利润项里注销掉。预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也应该在财务报表中提取坏账准备。通常把不良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次级类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贷款合计称为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这一指标是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重要数据。

  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快速增长,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增长,使得市场对于2010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形势较为担忧。不过,银监会2010年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降”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 549.1亿元,比年初减少425.2亿元;不良贷款率1.3%,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此外,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比年初上升31个百分点。

  在二季度末,在三类不良贷款中,次级类和可疑类的贷款均较年初和1季度末继续下降,但质量最差的损失类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上升了23.3亿元,达到649.1亿元。

  尽管“双降”仍然保持,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来,损失类贷款余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有小幅上升。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009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突增了近80亿元。

  2010年年初,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解包还原”(所谓“解包还原”,就是按银监会的要求,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2009年的贷款逐笔打开梳理,对每笔贷款逐个开展重新评审和风险排查,对项目贷款要重点审核报批手续、环评结果、用地审批、项目资本金到位、银行内部审批及担保落实情况等)。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一般贷款的分类标准基本一致,但其特有的特点决定,如果不能满足借款人与项目一一对应、抵押质押充足、担保合规,又无法追加抵质押品、追加投资等情况下,贷款就要面临降级处理。政府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细化平台贷款的分类,以此来指导降级的标准。在分类完成后,可能会对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产生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

  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7.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3.6万亿元,增长13.2%;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增长24.6%;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6万亿元,增长33.4%;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3.5万亿元,增长20.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正是起于银行风险。而亚洲国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或者隐含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过高又是银行问题中的重点。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大量地发放贷款,同时又向外国投资者借入大量的外债以补充国内储蓄的缺口。他们把钱大量地贷给了国内的大企业、房地产商,使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和股价飞速上涨,接着又以这些高估了的房地产和股票作抵押继续向这些企业贷款。

  另外,由于文化上和政治结构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的银行官员普遍与政府部门或大企业主间有很深的裙带关系。这导致了银行的很多贷款决定受到了非商业因素的干扰。以上的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泰国、韩国等国家的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风险性很高的贷款。结果,在一些企业出现问题时,外国投资者迅速把资金撤走了,国内的股价、房地产价格随之迅速下跌,这样,银行的贷款抵押品——股票和房地产——的价值成了泡沫。结果就是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和随后大量银行破产,最后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化。

  所以,不良贷款是影响一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目前官方统计的不良贷款率是20%左右。这其中还有一定的水分,而金融危机时的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的不良贷款率分别是25%、20%、25%。这说明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已经相当高了,并且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的一个巨大隐患。

  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中国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存量和流量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目前,我国在解决不良贷款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存量上。四大国有银行分别成立了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把不良贷款进行了一次性的剥离。

  但是存量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远比在流量上简单、容易。如果不在流量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贷款又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在流量上堵死不良贷款产生的源头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怎样解决不良贷款中的流量问题呢?

  解决存量问题的重点就是要把国有银行与其他国企脱离,让国有银行按商业银行的原则经营,同时,加快在银行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强银行的内控能力。政府也要尽快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监管力度,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这样,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在流量上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在存量和流量两方面都做好了,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才有可能全面圆满地解决。

  近年来,中国为了使国有企业摆脱对国家的依赖,把以前财政对企业的拨款改为了由我国商业银行对其的贷款,即“拨改贷”。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国有银行本身也是国企,而且是最大的国企。“拨改贷”政策就等于用一些国企的牺牲去挽救另一些国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就是把多个问题纠缠在一起,导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拆了东墙补西墙使国企问题和银行问题都得不到好的解决。

  因此,政府应当把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国企彻底分开。他们之间只存在商业关系,而不存在行政的干预。原先的不良贷款让资产管理公司去卖,尽量减少损失。虽然让呆账、坏账浮出水面的过程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数量可能比预计的还要多。但事实已是这样,我们迟早要面对的,晚不如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