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金本位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备战和对外扩张,均对黄金实行禁运、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发行大量不可兑换的纸币,金币本位制不复存在,国际金本位制暂时停止实行。

四、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从1816年英国正式颁布《金本位制法案》到1936年法国、瑞士、荷兰等国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存在的时间总共是120年。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所谓本位货币是指作为一国货币制度基础的货币,如金币或银币。国际金本位制就是以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早期模式,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其理论来源是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充分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作为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在其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三种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特点是:(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在金币流通的国家内,任何人都可以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3)金币是无限制清偿的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权利;(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的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的内容和特点是:(1)纸币代替金币,金币仍然是本位货币,但国内不流通,而以纸币代替金币流通;(2)不允许人们自由铸造金币;(3)不允许自由兑换黄金,只有当人们在国际支付和工业方面需要黄金时,才可按规定的大额数量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4)严格限制黄金输出。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l)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国内不铸造金币,也不允许流通金币,只能流通纸币,纸币规定有含金量;(2)通过含金量的对比,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钉住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只能兑换外汇,这些外汇要符合货币发行国的管汇规定才能兑换黄金;(3)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国际储备主要是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和黄金,而且要把这些储备存放在钉住的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4)本币与某一实行金本位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国家通过买卖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实行的金铸币本位制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储备货币使用黄金,并以黄金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各国的国际收支可以用黄金的输出入自动平衡。因此,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始终维持在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规定的黄金输送点之内。因此,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极其严格的固定汇率制。

(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英国经济学家休谟(Hume,1752)最早提出“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其具体内容(如图17—1)是: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物价和成本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反之,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上升,于是会抑制出口、刺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三)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

国际金本位制对于保持长期的汇率相对稳定,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个制度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1)直接受世界黄金产量波动的影响。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产量的变化与物价的变化密切相关,当黄金产量增长超过物质增长时,物价上升;反之物价下降。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

img110

图17—1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自动调节机制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出还是流入,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流出,即使对外贸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的情况;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采取膨胀政策的情况。各国政府的干预、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及资本输出入等都影响了黄金的自由流通,大大降低了国际金本位货币体系理论上的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备战和对外扩张,均对黄金实行禁运、停止银行券兑换黄金并发行大量不可兑换的纸币,金币本位制不复存在,国际金本位制暂时停止实行。战后各国相继恢复了金本位制,但与战前相比,黄金的地位大大被削弱,一些国家实行了金块本位及金汇兑本位制。美国由于远离战争迅速崛起成了世界主要金融大国,率先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后英法则实行金块本位制,其他国家则根据1922年意大利热亚那会议的“节约黄金”原则,实行金汇兑本位制。而金块、金汇兑本位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着比金币本位制更加明显的内在缺陷。黄金的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均,大量发行的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受到严重削弱,汇率波动频繁等问题,都注定了金块、金汇兑本位制的消亡。受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德、英、美、法等国都相继宣布放弃了金本位制,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彻底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